鄭劼

“靈魂論”一出,陳虹迅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很多人都覺得上汽集團已經飄了。
若是要在汽車圈評出一位2021年“最委屈”的老總,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必然入選。
2021年6月30日的上汽集團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問到上汽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陳虹表示:“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是軀體’,我們的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邊是國內體量最大、排名最靠前的汽車集團,一邊是全球領先、備受追捧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上汽與華為之間的話題永遠不會缺乏熱度。“靈魂論”一出,陳虹迅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很多人都覺得上汽集團已經飄了。有吃瓜群眾批判,“上汽拒絕與華為合作并非明智之舉”;有媒體在朋友圈里硬懟,“一個主要靠合資方撐腰的企業,實在沒啥資格拒絕華為的潛在橄欖枝”;也有投資者將上汽集團后幾天的股價下跌“賴”給陳虹,非要讓陳虹公開道歉……
事實究竟是什么樣?回放陳虹答投資者問的完整視頻發現,該發言實際被掐頭去尾。在那段頗具爭議的表態之后,陳虹緊接著說道:“……最多是合作。我們和華為在5G方面有很多合作,今后在互聯生態方面也會有很多合作,與百度也是。”
如陳虹所言,在智能網聯領域,上汽早就與華為達成了合作伙伴關系。雙方不僅約定將在V2X(車聯通訊技術)智能出行服務相關的系統、智能算法、路側單元開發等新技術領域開展聯合研發;同時還計劃聯合開展C-V2X(蜂窩車聯網)技術試驗與應用示范驗證、車載信息通訊終端和模組應用以及相關應用服務平臺研發,共同探索智能出行服務的解決方案;在2021年4月舉辦的零束SOA開發者大會上,華為也與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并列成為上汽重要的生態伙伴。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也已從自身出發打響了“靈魂保衛戰”。同樣是零束SOA開發者大會上,上汽正式發布了全球首個汽車SOA平臺——上汽零束全棧解決方案,同時宣布未來5年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投入3000億元,全面向高科技企業轉型。3000億元不是個小數目,甚至已經遠超絕大多數車企的市值,可以收購很多領先的科技公司。但上汽沒有這么做,而是希望通過大手筆的投入來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從而擁有自己的“靈魂”。
結合以上事實,我們不妨理性思考一下:無論是從立場還是從表達邏輯來看,陳虹難道真的錯了嗎?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集團,如果在技術革命面前寄希望于別人幫忙搞定最重要、最難的事,豈不是更得挨罵?如果陳虹舉的例子不是華為,是不是就能免去一頓口誅筆伐?
字句之差,讓陳虹無辜被“黑”,這戲劇性的一幕背后所流露的不僅是產業內外對車企巨頭戰略布局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是智能網聯時代對傳統車企與超級供應商之間話語權之爭的一方剪影。
其實近年來,把“靈魂”記在心頭、掛在嘴邊的不只是上汽:長安汽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車企與任何供應商合作都要保持一定的主導權,否則會極大損害自身的品牌;高合汽車智能駕駛及電子電氣副總裁李謙選擇為“傳統勢力”代言,他認為機械系統永遠是重要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機械系統,軟件的靈魂沒有安置的地方;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副院長李丹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以前供應商提供我們一個組件,現在供應商提供我們一個靈魂、大腦、神經,如果這一切全都應用外部公司提供的全棧研發成果,這個企業、產品、品牌還是原來的樣子嗎?”
大佬們不同的言辭中透露出一個共同的想法: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車企與供應商之間必將面臨新一輪的博弈,傳統車企若是在這個過程中丟掉了對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的控制權,就相當于把對汽車的定義權交給了別人,自己則淪為一具軀殼、一家代工廠,這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將是一件致命的事。
換句話說,依附還是自立?在這一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上,絕大多數排名靠前的車企都站在統一戰線上,并且頭腦清醒。只不過,“耿直”的陳虹采取了一種更加直白的表達方式,無意之中點燃了一場關于“靈魂”的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