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與那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新勢力比起來,威馬不算最失敗的,但一定是最失落的。
對造車新勢力來講,2021年不是元年,但絕對是崛起之年。排名前三的“蔚小理”全年交付量均突破9萬輛大關,哪吒汽車緊隨其后,即將跨過年銷7萬輛的門檻。曾經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的威馬汽車雖然保持了前五席位,但處境卻格外危險。往前看,哪吒汽車以2萬輛的年銷量差距將其遠遠甩在身后,往后看,零跑汽車以僅1000輛的年銷量差距緊追不舍。
與那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新勢力比起來,威馬不算最失敗的,但一定是最失落的。
威馬汽車是名副其實的元老級造車新勢力。2015年,沈暉辭去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的職位,創立了威馬汽車;2018年9月,威馬汽車開始量產交付,在此之前,完成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只有蔚來汽車一家,哪吒汽車也僅僅是踩著2018年的尾巴上市了新車,而彼時的理想、小鵬、零跑才僅僅完成新品發布。可以說,在2018年,除了蔚來汽車,其余造車新勢力根本追不上威馬汽車的步伐。2019年,威馬汽車的優勢還在延續,憑借著16876輛的交付量,威馬汽車成為僅次于蔚來汽車(20 565輛)、排名第二的造車新勢力。
相比于依靠代工的蔚小理,威馬汽車當時可謂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在造車新勢力中,威馬汽車是首家具備了SUV和轎車雙資質的車企,且在溫州擁有自己的工廠。從人才陣容來看,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杜立剛,威馬汽車首席運營官 COO 徐煥新,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首席出行官陸斌等都擁有豐富的汽車產業經驗。不管是從銷量還是企業規模看,威馬汽車在當時都風頭無兩。
2018年9月,沈暉甚至放出豪言,將在2019年沖擊10萬輛的銷量目標。但這也是威馬汽車迄今為止最輝煌的時刻了。2020年,造車新勢力洗牌開始。雖然年銷量達到22 495輛,但威馬汽車卻被后來居上的蔚小理趕超,在造車企業中排名第四,首次跌出第一陣營。事實上,從2020年開始,威馬汽車似乎就一直沒緩過勁兒來。
從2020年起,威馬汽車多位高管相繼離職,原出行事業部總經理劉立群于2月離職;原首席零售官祁立人于同年4月離職,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陸斌于8月被爆離職,2021年威馬汽車銷售公司 CRO (首席零售官)唐軍營也被爆離職。
造車新勢力需要大量資金用于研發和產能擴張,對于沒有自我造血能力的造車新勢力來說,IPO成為其未來發展資金儲備的重要途徑。截止到2021年,蔚小理已經相繼完成上市,2022年年初,威馬汽車也曾憋著一股勁兒成為首個在科創板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但最終由于一系列原因,暫緩IPO進程。
威馬汽車為何后繼乏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還是威馬汽車太過傳統。頂著造車新勢力的身份,干的基本還是傳統車企的那些玩法。
造車新勢力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發展,正是因為其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大膽顛覆了消費者對汽車的理解。傳統車企多年的工作經驗,曾是沈暉創立威馬汽車的最大優勢,但也讓威馬汽車在企業定位、智能技術突破、渠道布局方式上都過于傳統。
在企業定位上,蔚小理都有自己的關鍵詞。蔚來汽車依靠貼心的“服務”增強了用戶與企業的黏性,小鵬汽車將“智能研發”打造成自己的標簽,理想汽車主打增程式電動技術路線,開辟出屬于自己的細分市場。鮮明的品牌定位和產品特點不僅為汽車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也讓消費者一眼就能記住品牌的個性。相比之下,威馬汽車品牌定位并不明確,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個性化標簽,就連造型都是中規中矩。
與品牌定位一樣沒有亮點的,還有威馬汽車的產品定位。目前威馬汽車一共推出了三款產品,其中威馬EX5和威馬W6是目前在售的主力產品,這兩款產品價格主要在15萬~25萬元區間,這一價格區間也是傳統車企最擅長的領域,在這一細分市場威馬汽車產品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從產品力角度來看,威馬汽車兩款車型續航在500km左右,相比之下,蔚來ES6、鵬P7的續航都超過了600km,關鍵產品力的差距,讓威馬汽車在市場競爭中力不從心。
除了續航里程之外,威馬汽車的智能化也沒有達到造車新勢力應有的水平。眾所周知,電動車是智能產品的最佳載體,但消費者的真正訴求不是電動化而是智能化,比拼智能水平已經成為純電動車競爭的新領域。而威馬汽車智能駕駛的主要表現形式為AVP無人自主泊車系統,威馬汽車著眼于這一領域主要是為了保證安全,但保守的技術路線,讓威馬汽車與直接把高級輔助駕駛作為核心賣點的“蔚小理”在產品力上再次拉開差距。
新勢力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新。如今,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道路上都全面開啟了轉型創新模式,威馬汽車如果還繼續做新勢力中最傳統的那一位,就不是失落二字可以描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