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
摘要: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的發病因素以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通常是由多種發病因素之間進行相互作用導致病發,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是眾多學者進行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糖尿病腎病暫時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過對患者積極采取相應的綜合治療措施,能夠起到延緩腎損傷的作用。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臨床治療;進展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中常見的并發癥,同樣也是造成腎衰竭以及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因素[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也發生改變,導致糖尿病患者的病發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目前針對糖尿病腎病暫無完全治愈的治療方法。本文將針對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以及治療進展進行綜述,詳見下文。
一、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發病機制
1.1糖、脂代謝異常
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早期會存在著糖脂代謝異常情況,并且患者的糖脂代謝異常情況會隨著患者的腎損傷嚴重程度而加重[2]。糖脂代謝異常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以及大血管并發癥。持續性的高糖狀態容易讓患者的機體中產生大量的生長因子以及細胞因子,致使腎小球內皮功能出現損傷,從而造成腎小球的過濾功能出現障礙;并且持續性的高血脂會導致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出現凝血情況,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腎損傷,最終出現腎功能衰竭的情況出現。
1.2遺傳因素
糖尿病腎病的病發和遺傳因素有著重要的聯系。糖尿病腎病不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基因調控改變以及遺傳因素所引發的,同時與個體遺傳易感性也有關,并且在不同種族之間的大病率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糖尿病腎病屬于多基因疾病,不同的基因在發病的過程當中會有著不同的效應表現。
1.3高血糖和氧化應激
高血糖能夠通過機體中葡萄糖的代謝途徑致使活性氧(ROS)過度的產生,造成線粒體功能出現障礙,引誘分泌細胞外基質,打破氧化和抗氧化之間的平衡關系,是誘發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機制之一。在糖尿病、高血糖狀態下,腎內皮容易產生過量的活性氧,造成基質在系膜細胞外進行沉淀以及增厚腎小球的基底膜。高血糖還能夠造成抗氧化酶的糖基化,降低酶活性,削減了機體對自由基進行消除的能力。氧化應激水平的增強能夠增加分泌炎癥細胞因子,加重對腎小球以及腎小管的損傷。
1.4炎癥因子
在腎臟慢性損害的過程當中有許多的炎癥因子都參與其中,炎癥反應和糖尿病腎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糖尿病腎病炎癥是先天性免疫反應的整合,巨噬細胞是造成糖尿病腎病出現腎損傷的主要免疫細胞。巨噬細胞的浸潤、募集、活化都能夠導致生成以及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促纖維化因子、抗血管生成因子。持續性的炎癥會讓患者的腎遭受到更加嚴重的損傷,最終成為終末期腎病。
二、糖尿病腎病的治療
2.1常規治療
糖尿病腎病患者通常會存在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癥狀,會對胰島β細胞、腎小管以及腎小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嚴重時會產生炎癥因子,導致造成腎病變。對此,將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脂以及血壓水平控制好,能夠對糖尿病腎病起到防治作用。
2.2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大難點所在,要是能夠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有效的控制,就能夠減少生成晚期糖基化終產物(AGEs)降低微量蛋白尿的發生率[3]。臨床中常用的降糖類藥物主要包括雙胍類、胰島素、二肽基肽酶-4抑制藥等降糖藥物;雙胍類以及二肽基肽酶-4抑制藥能夠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能夠對尿蛋白水平起到降低的作用,對患者的腎進行保護。但是在使用降糖藥物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過量的使用降糖藥物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針對此類情況需要及時采取藥物減量或者停藥措施。
2.3抗炎治療
炎癥因子在糖尿病腎病的病情發展中也有著重要作用;導致炎癥出現的炎癥因子較多,因此,可以將糖尿病腎病的炎癥發展看做為免疫反應的整合。持續性的炎癥會對患者的腎造成嚴重損傷,情況嚴重時會存在進行性纖維化,造成終末期腎病。在糖尿病腎病的免疫調節、炎癥反應、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等方面中纖維化因子TGF-β起著重要作用,若是能夠減少纖維細胞的浸潤,就能夠起到對腎進行保護的作用。
2.4中醫治療
中醫學中認為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發和日常飲食習慣以及休息情況等有關。從近年來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研究中發現,中藥能夠通過對患者的免疫力進行提高、降低氧化應激反應、對細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對促炎細胞因子進行抑制等多種方式對糖尿病腎病進行治療,并且應用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中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同時能夠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藥的劑量進行加減,比較適用于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在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的發病機制也有所不同,中醫治療能夠根據不同的發病機制為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4]。隨著中醫以及西醫不斷的對糖尿病腎病進行研究,臨床中也開始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方案,同時中西醫結合治療,讓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之間進行相互補足,促進提升治療效果,讓糖尿病腎病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5]。
三、結語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有腎小球硬化、腎小管間質纖維化、腎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的發病因素以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代謝異常、遺傳因素、氧化應激以及炎癥因子都是可能造成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并且通常是由多種病因相互作用導致的。目前臨床中暫時還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腎病,但是只要積極的進行綜合治療,都能夠起到延緩腎損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莫梓沂, 劉暢, 薛世圓,等. 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1, 30(12):1093-1098.
[2]陳伍, 趙勝, 周向軍,等. 糖尿病腎臟病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20, 26(21):4302-4307.
[3]管華. 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 中國社區醫師, 2020, 36(9):7,9.
[4]王琦, 李小會.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0, 29(23):2619-2622.
[5]付明月, 劉陽, 郝珍飛,等. 糖尿病腎病中西醫治療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21, 42(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