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卓瑪 李艷青
摘要:目 ?的:通過分析消化內科急性腹痛病患的相關情況,歸納臨床診療方法。方 ?法:從我院的消化內科科室中,隨機選擇80例急性腹痛的病患,這些病患均在門診進行了常規檢查,醫生結合既往病史、臨床表現判斷病患的病情,并給予針對的治療措施。結 ?果:經過對病患的臨床檢查分析,病患多被確診為消化性潰瘍、急性腸胃炎以及急性膽囊炎等病癥。通過采取相對應的治療措施,病患病情均得到好轉。結 ?論:消化內科中,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病患的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醫生應結合病患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并采取對癥的治療方法,才能盡快的緩和病情,促進病患康復。
關鍵詞: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臨床診療
急性腹痛是醫院消化內科中常見的疾病,在診療過程中,醫生會對有可能導致病患腹痛的原因進行分析,但由于每個病患的腹痛情況不同、病因不同,在診斷中,也帶給醫生較大難度,為了提高消化內科急性腹痛病患的診療效率,本文就相關臨床診療方式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的消化內科科室中,隨機選擇80例急性腹痛的病患,這些病患均有急性腹痛癥狀,其中,女性病患32人,男性病患48人,年齡最大的69歲,最小的15歲,平均年齡為(49.51±9.14)歲,病患的發病時間為1~5天,平均時間為2.5天。所有病患都符合消化內科的急腹癥診斷標準,并在檢查后確診。病患的意識清醒,能夠配合醫生進行溝通,排除存在認知障礙等重大疾病的病患。
1.2臨床表現
通過對80位病患的臨床表現進行分析,現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急性腹痛位置
18名病患的腹痛位置為中上腹部、肚臍周圍,考慮與十二指腸病變、胃存在相關性;16名病患為臍周疼痛,可能與腸痙攣相關;29名病患的疼痛位置則是中下腹疼痛,考慮是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或異位妊娠等病癥的可能性;3名病患是右上腹疼痛,可能與肝膽病變相關;14名病患為右下腹疼痛,考慮與急性闌尾炎相關。
(2)急性腹痛感受
基于誘發急性腹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類型的腹痛病患在感受上的差異也是不同的。醫生在診斷時,應注意詢問病患的腹痛感受,作為診斷的輔助手段。比如,陣發性疼痛,可能是由于臟器阻塞引起的,而持續性腹痛,可能是由于內臟出血或是一些炎癥刺激引發的,還有刀割似的疼痛,可能是由胃穿孔、腸穿孔引發的,當病患出現合并癥時,極可能在持續疼痛中伴有陣發性加劇。
(3)急性腹痛病患除腹痛外,還有可能伴有惡心、腹瀉、發熱、嘔吐、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
(4)在診斷中,大多急性腹痛病患在接受指觸診時會存在明顯反應,也就是腹膜刺激征。
1.3診斷方法
所有病患在就診后,首先進行常規檢查,醫生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判斷病患的大概病情,再結合診斷結論給出治療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診斷疾病。醫生應及時詢問既往病史、疼痛情況、發病過程、腹痛位置,初步做出病患腹痛的可能性原因。通常,腹痛位置就是病灶位置,也是反應病患病情嚴重性的關鍵。如果病患非常疼痛,醫生應及時給予病患服用止疼藥物,幫助病患緩解病痛。
(2)進行檢查和化驗分析。對病患的病情有了初步判斷后,還應進行生化分析。通常包括血液檢查、大便檢查、尿液檢查以及相關部委的CT檢查等內容。
(3)治療措施。醫生會針對確診病患的相關情況及時給予治療措施。通過對急腹癥病患的相關檢查后,對不同種類的疾病使用對應的藥物,病情嚴重的還需要安排手術治療等措施。有的病患病情嚴重,在沒有明確病因時,應采取生命體征監測、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建立靜脈通道等措施,在明確病因后,再進行有效的治療措施。
1.4統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數據均用EXCEL軟件進行錄入,采用SPSS20.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數(n)與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則意味著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此次研究中,經過確診,80例急性腹痛病患的病因主要為:急性腸胃炎(15例,18.75%)、急性闌尾炎(11例,13.75%)、消化性潰瘍(12例,15%)、急性腸梗阻(9例,11.25%)、細菌性痢疾(10例,12.5%)、急性膽囊炎(13例,16.25%)、急性心肌梗死(2例、6.25%)、異位妊娠(5例、6.25%)。
3 討論
(4)在臨床診療中,急性腹痛病患的病因分析是診斷的關鍵,有的急性腹痛是真性內臟疼痛,有的是臟器受刺激后的牽扯痛,還有的是類似內臟痛。本次研究的結果中,也顯示引發病患腹痛的病癥是多種多樣的,在確診后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才能更好的治療病情,改善病患疼痛狀況。因而,在腹痛病患的診療中,應根據病患病情、結合檢驗結果,包括血液檢查、大便檢查、尿液檢查以及相關部委的CT檢查等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得出準確的診斷。急性腹痛的病患有的病情嚴重,醫生應結合從重原則及時根據病患的實情,盡早采取措施,從而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從而更好的控制病情。當病患的情況穩定后,醫生要結合病患的病史、臨床表現、發病時間以及病患的檢查結果,判斷病因,并將相關結果作為診斷的依據。
綜上所述,消化內科當中,引起急性腹痛的病因有很多,醫務人員在處理時應結合病患的疼痛情況,及時判斷病情的輕重緩急,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在判斷病因時要結合病患的病史、病程、腹痛位置、腹痛感受以及檢查結果等,綜合分析從而減少誤診率,在確診后提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高診療效率和治療效果,切實有效的幫助病患控制病情,促進病患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嚴柳媚 . 消化內科門診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治分析 [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 2017, 10(27): 147-148.
[2] 任義芹 , 劉泳江 . 初探普通內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治體會 [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 2017, 4(47): 9183-9183.
[3] 門婷婷 , 徐仁華 , 舒梅芳 , 等 . 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綜合性心理干預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 [J]. 現代醫藥衛生 , 2017, 33(6): 920-922.
[4] 張志鴻 , 李正芬 , 陳紅宇 , 等 . 對消化內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療分析 [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 2018, 18(22): 68+74.
拉巴卓瑪,女,藏族,籍貫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出生日期:1986年03月12日。臨床醫學本科,消化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