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芹 姜修蘭 李偉
摘 要:班主任作為職業院校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整體教學質量。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變革,作為班級管理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要求提升學生的成績,而且還需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職業院校辦學宗旨是為社會輸出相應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作為班主任應該緊隨新的教學形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提升整體班級管理質量。
關鍵詞:以人為本理念 職業院校 班主任管理模式
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放在學生本身。作為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活動過程中不能獨斷專橫,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要對班級的學生的性格、能力以及特長都要有充分的了解。班主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制定班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在師生平等下共同建設具有良好班風、和諧的班集體。
當前伴隨對職業教育重視度的增加,我國職業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但是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管理方式不夠完善等,嚴重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的,由于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本身,其相關工作制度的制定也是圍繞學生而開展的,因此,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更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對于提升整體班級管理效果,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職業院校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對于維持整體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當前社會形勢的轉變,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要求人才在實際工作崗位,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即要求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 結合當前職業院校學生情況,融入德育管理
職業院校由于學生專業基礎不同,因此,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相應的思想狀況也相對較為復雜,因此,作為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積極融入德育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1 結合班級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劃
職業院校的學生很多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志氣的青少年,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存有悲觀情緒,認為職業院校都是學習差的學生就讀,因此,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帶有消極心理,甚至有些學生出現了自暴自棄的情緒,對于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作為職業院校的班主任需要了解清楚相關問題,以及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從而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進入職業院校學習,同樣能夠實現自身的理想抱負,通過努力學生同樣能夠扭轉自身的命運,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1.2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定程度而言,責任心是一些工作和學習的動力源,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責任意識,才能夠心甘情愿投入到實際工作與學習中去。因此,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對待。具體到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上,可以帶領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愛心團體活動,多參加志愿者活動,從而改變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讓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現實中得以提升。
1.3 注重因材施教原則
當前就現實不難發現,學生犯罪問題正在頻繁出現,究其原因主觀是學生自我行為,但是,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與社會環境、學校教育都有分不開的聯系。如當前教學過程中,往往只看學生成績,不注重學生的道德發展。人們似乎都有一個固定的觀念,那就是成績好的學生其他方面都好,這種思想存在一定弊端。因此,除了在課堂上將德育教育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傳授給學生以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來實現品德教育。比如,舉辦講故事比賽,讓學生們查閱相關資料,講述有利于弘揚美好品德的故事,并給予優勝者一定的獎勵,使學生潛移默化中接受優良品德的熏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
一定程度而言,一個班級里學生的成績必定會有高低之分。雖然很多同學都很努力學習并取得好成績,但總會有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的動力,對待作業和考試也相當敷衍,或者還有一部分同學,課上認真聽講,課下按時完成作業,但由于學習方法不對,成績依然不太理想。但老師畢竟精力有限,沒有寬裕的時間與每個學生深層交流溝通,實行一對一輔導。這時,就可以采取建立班級小組的形式,發揮班級模范的作用。比如,教師可以組織班委和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成立“互幫互助”小組,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讓優生帶差生,既能提高學習成績,增進同學之間的情誼,還可以培養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每個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提升,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
2 認清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內容,積極實施素質教育
班主任在整個教學規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直接參與者、引領者,學生在校學習情況都與班主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特別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下,班主任如何調整當前班級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
2.1 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不斷拓展學生的班級生活
一個班級只有擁有良好的班級文化,學生這個過程中,才能夠更好的學習,以此來提升自己。因此,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善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并不斷拓展學生的班級生活。如利用課余時間,班主任可組織學生開展爬山、野炊等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走入到自然中,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從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此外,在校園內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籃球友誼賽、拔河比賽等項目,讓學生在強身健體過程中,培養出相應的團隊精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將課堂交還于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變傳統被動學習為主動的知識探索,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2.2 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職業院校擔負著為我國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樣是國家整個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同樣需要相關部門加大重視力度。當前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加之一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自我約束力不強,因此,給予常規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面對這一現實問題,作為班主任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管理方式,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相應的管理規劃,以讓每個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天性,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而且還需要注重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 人文關懷,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伴隨社會快速發展,使得人們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給學生的未來增加了阻礙。現如今,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對于職業院校生來說,學習成績的競爭、校園霸凌、家庭環境等等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學生的壓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在以人為本的理念的指導下,最重要的莫過于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除了對于成績方面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更應該得到重視,因此,培養一個健全人格的學生遠比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有必要。
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領頭人和管理者,要想讓班級健康穩定發展,就必須要注重學生的方方面面,平常生活中也要給予學生關懷。在課堂上以老師的身份和學生相處,在生活中不妨以朋友的姿態與他們交流溝通,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這樣,當學生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時也會樂于主動找老師傾訴。身為老師,有義務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狀況,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當發現疑似有心理問題或者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時,要及時與其家長聯系,疏導解決。其實與其發現問題再解決,不如“防患于未然”,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中,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教育的引領作用。
4 了解學生心理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班級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無論是學校學生行為規范的制定,還是班主任和老師的嚴格管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毋庸置疑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并在其中占有主導地位。很多認真負責的班主任為了班級和學生的成績整天絞盡腦汁,盡心盡力,想方設法地推動班集體的發展,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學生自身沒有努力。
學習這種事,還是要學生自身重視起來,課堂上就算老師在三尺講臺上講的再天花亂墜,學生沒有學習的心,不想聽課那也無濟于事。因此,推動班級管理發展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讓學生這個主體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很簡單的道理,當學生自己想要學好時,不用老師督促,他就會努力提升自己;當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時,無論老師多么盡心盡責,就是學不進去。但是,這并不代表班主任就毫無用處。其實很多學生抗拒學習是有原因的,大部分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都是因為自卑,缺乏自信心導致的,可能他們的基礎不太好,再加上老師的批評和自我的否定,就會“越學越學不好,越學越不想學”。這時,班主任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學生或者學生家長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知道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給予他們關懷,再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根本上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重新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成績,還可以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5 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善于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
傳統班級管理過程中,往往多是班主任依靠自身的主觀意愿,開展相應的工作。而面對嚴肅的班級管理制度,而學生所能夠做的只能是認真遵守,因此,這種管理方式,往往會引發學生的不滿,甚至會出現抵觸心理。因此,面對這一現實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善于采取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善于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溝通了解清楚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管理規劃。
同時,作為班主任應該強化自身的職責,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保證自身制定的班級管理規劃,切實能夠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作為教師善于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給予學生能夠表現自我的空間。并且管理過程中,善于采用靈活的管理機制,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從而真正發揮班主任的引領作用,讓每個學生在校能夠有所收獲。特別是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下,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注重學生其他方面技能的提升,讓學生認識到學生不僅是為了取得良好的成績,更是為了自身長遠的發展,未來能夠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在不斷強化學生學習意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 堅持以人文本原則,不斷優化當前班級管理模式
當前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善于采取以人為本的原則,即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善于發揮班級干部和全體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自我約束。
5.1 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只有做好相應的班級管理工作,學生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際學習中去,從而達到自身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班級管理過程中,其主體對象是學生,這個過程中只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則很難達到相應的管理效果,因此,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發揮班干部和全體學生的力量,讓學生自身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自我約束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還需要不斷完善當前班級管理制度,班級管理過程中真正做到有據可循,讓學生的各類行為,都能夠在相應的制度規范內有效開展。
5.2 堅持思想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相結合
職業教育對于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通過學校系統的專業化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勝任工作崗位,成為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思考教育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的職業規劃有效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做好相應的職業規劃,為未來工作做好準備。
6 結語
總而言之,面對新的教學形勢,傳統班級管理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的教育要求,教學過程中,善于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善于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堅持以人為本觀念對于職業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同時,班主任也要靈活應用人本觀念,將其貫徹實施到具體的班級建設中,從而讓良好班風推動校風的發展。雖然,當前班級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相信如果每個學校只要以人為本原則下,不斷完善整體教學制度,那么我國的教育事業將會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孫學敏,周健. 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職業院校班主任管理策略[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3):117.
[2] 姜潤斌.探析以人為本理念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 吉林教育,2020,(34):79-80.
[3] 任紅霞.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班主任工作的改革創新研究[J]. 新智慧,2020,(33):49-50.
[4] 劉麗.淺談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班主任管理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166.
[5] 王武全. 以人為本理念下的班主任管理策略[J]. 新智慧,2020,(16):55.
[6] 何進紅.班主任班級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J]. 中華少年,2020,(06):251+253.
[7] 杜曉彥.以人為本理念下中職班主任管理方法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8,(07):247.
[8] 姜自健,孫潔.“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3):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