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園珍 范春蘭
摘要:目的:探討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患者中的施護價值。方法:試驗對象選于2021.01-2021.10期間,在我院就醫的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患者7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作2組,在治療期間以常規護理與集束化護理模式施護,統計施護價值。結果:施護后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以集束化護理模式施護,可有效提升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及增加其依從性起著重要意義,適宜推廣。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集束化護理;施護滿意度
重癥監護病房(ICU)屬于醫院特殊病房,所接收的患者大多為病情危急或者接受大型手術治療后仍存在危險期的患者,通過在ICU對患者展開全方位護理與監測,可最大程度上確保患者生命安全[1]。然而由于ICU病房具備特殊性,在患者入住后易導致其產生一些生理問題與心理問題,即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一旦患者發生綜合征后,易引發其出現其它疾病,對其治療效果及預后造成不良影響[2]。本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探討以集束化護理模式施護的價值,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本組試驗對象為70例存在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的患者,組間分組選以隨機數字表法,回顧性分析組內患者資料,對照組:年齡為50~68歲,均齡值為59.12±7.56歲,男25例,女10例;觀察組:年齡在50~70歲,均齡值在60.07±7.64歲,男20例,女15例。綜合分析2組資料數據(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提供常規護理,展開基礎性護理干預,對于醫師所交代的治護任務及時完成,并結合患者情況予以護理。觀察組則提供集束化護理,內容為:(1)定時對ICU護理人員展開相關知識培訓,進一步提升其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主動與醫師進行交流,了解護理重點,制定出集束化護理加護;(2)在患者機體允許情況下,指導患者活動身體,鼓勵并協助患者翻身,降低血栓、壓瘡等并發癥發生風險;(3)重視對蛋白質及熱量的補充,強化患者機體素質;合理安排患者休息時間,確保每日睡眠時間充足;可借助播放輕緩音樂等方式,緩解患者不良情緒;(4)合理控制患者家屬探訪人數及次數。
1.3指標觀察及判定標準
統計施護滿意度,以NSNS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總分值為95分,分為3個評價標準,即不滿意(分值在60分以下)、基本滿意(分值在60分-84分)及滿意(分值在84分以上),施護總滿意度為基本滿意與滿意例數之和/每組納入例數。
1.4數據處理
本研究數據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分析,所得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以百分數%與t值表示,以卡方x2與(x±s)進行檢驗,若檢驗顯示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表1可知,通過對2組施護后總滿意度進行比較,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
3討論
當重癥患者在入住ICU后,因其生理及心理上存在加大壓力,易導致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發生,該疾病屬于綜合性病癥,臨床表現以精神障礙為主,易導致患者出現情感障礙、智能障礙、譫妄等,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現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頭暈頭痛及失眠等癥狀,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及康復質量[3]。集束化護理在基于醫學指南指導下,對某種疾病的治療與護理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后,開展高效治護措施,其具備序貫性、目的性特點[4]。本研究中,經比較常規護理與集束化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患者中的施護價值,結果發現觀察組施護總滿意度達94.29%,高于對照組77.14%,證實以集束化護理模式施護,具備有效性與可靠性,通過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可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確保監護室內溫濕度、燈光合一,可為患者提供良好治療環境;強化營養干預及睡眠干預,可增強患者機體體質;合理控制探視人數,可確保患者得到充足休息。
綜上所述,臨床在治療重癥監護病房綜合征患者時輔以集束化護理,可得到確切施護價值,既能夠增加患者滿意度,同時還能提升臨床護理質量,適宜深入研究與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春蘭. 集束化護理模式在ICU氣管切開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21,25(30):4376-4377.
[2]鄒蓉,張源慧,鄭柏芳等. 集束化護理在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9):133+171.
[3]林瑞珠. 集束化護理在ICU綜合征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20,24(06):804-805.
[4]紀紅. 探討集束化護理在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6):3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