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目前,心理護理對于兒童的治療階段與恢復期起到了關鍵意義。它不僅能夠鼓勵兒童和父母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增加護理效率和時間,還能夠增加家庭的信心,形成融洽的醫患關系。本文從兒童的內特點、心理護理應該堅持的準則以及心理護理對策等方面進行介紹,說明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意義。
關鍵詞:心理護理;兒科護理;措施分析
引言: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醫院兒科所接收就診孩子的數量將急劇上升,因此兒科醫務人員的職責將變得越來越重,同時也對兒科醫護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兒科患者自身的特點,其醫療關系主要包括三者:兒童、父母和醫務人員,而不僅僅是醫患雙方關系。現家屬若覺得醫護人員的管理不完善或做得不好,讓子女受了委屈,將可能出現醫患關系緊張的惡劣場面。所以,怎樣搞好對兒科病人的診治與護理一直以來就變成醫生們與兒科醫護之間不斷探討與修改的重要課題。而身為一個現代兒科護士,不僅必須了解各種護理流程、掌握熟練高超的醫護技能,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內心需求、以及照顧家長的情感需要,對兒童實施合理適宜的心理護理。
1患兒的內心特點
1.1心里焦慮、沒有安全感兒科護理對象多數為十四周歲以內的孩子,其特征為年紀較小,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兒童在患病或住院之后,由溫暖、熟識的家庭走向了看似冷清、陌生的院內病區,再加上逐漸與家人、玩伴們分離,在飲食方面的跟不上,以及各類疾病檢查和護理問題等,難免會引起兒童心里的孤單、害怕與緊張。
1.2獨立自主性差、依賴性增強目前大部分兒科患者為獨生子女,自幼在父親和祖輩的溺愛下長大,沒有自主性,衣、住、行也強烈依靠家長的安排。兒童生病住院后,來到陌生的醫院環境,生活自理能力會有所下降,依賴性增強。生病期間,情緒不穩定或稍有不適,就會哭鬧,耍小脾氣。
1.3心理變化快患兒可能一會哭鬧,一會嬉笑,這就是其不同心理的表現。兒童純真、誠實,不懂得也不會偽裝自己,一切的心理變化都會通過言行舉止表現出來。
2心理護理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
2.1溝通交流時要有耐心,由于兒童智力還不成熟,且理解能力遠不如成年人,所以,在交流時一定要有耐心,并保持眼神交流,像媽媽一樣和藹可親,盡力關心、呵護他們。溝通并不是簡單的語言交流,而是要全身心投入,坦誠相見,贏得患兒的喜歡和信賴,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2.2抓住機會,及時鼓勵對兒童的積極舉動如在打針時,可以溫柔的跟患兒說“阿姨打針不怎么疼的,不要怕”,盡量減少患兒疼痛,減輕其恐懼心理。當患兒勇敢不哭時,要及時表揚。表揚可以采取口頭表揚,豎大拇指,也可以向父母匯報表揚,身體擁抱等。醫護人員表揚患兒時應做到對所有患兒一視同仁,不因患兒家庭背景、性格脾氣、外貌、身體病情等而有所偏心。護士在平時護理工作中應留心觀察患兒,努力發現患兒身上的積極行為,通過表揚,讓患兒內心覺得自己在醫院如同在家一樣被重視、被呵護,實現對患兒的心理護理。
3心理護理的措施
3.1在著裝很關鍵,為了給兒童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醫務工作人員的服飾必須保證清潔整齊,不能帶有血跡,帶鮮血的服飾會影響兒童,增強其恐懼感。此外,為了減少患者對白色服裝的恐慌,可把醫護人員服裝顏色從白色換成暖粉紅色,如此可使氣氛顯得比較寬松自由,以便讓患者積極配合護理。
3.2從病房環境方面考慮患兒住院后,面對陌生的醫院,需要改變一些家庭中的生活習慣,再加之在院內親眼看到他人患者打針、輸液等醫療,原來簡單快樂的心里更加焦慮恐懼。根據這些情況,醫務人員可在兒童病區的走廊粘貼上那些當前流行的,或者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兒童卡通和動物圖片,有條件的醫生還可在走廊擺放上某些兒童玩具。這能夠使兒童的心靈活動有所松弛,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家人中或幼兒園,從而減輕對兒童產生的陌生、孤獨和恐懼感。
3.3保持微笑給人以溫暖感,而笑容能夠在一些程度上緩解病人的恐慌心態。微笑能夠縮小病人、父母與醫護三方的心理距離,為在病人后續護理過程中保持融洽醫患關系提供了良好基礎,從而實現更高效的心靈護理。
3.4與家長建立良好關系醫護人員與家長能否建立良好的關系,直接關系到心理護理的成敗。家長對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態度是否認可,將影響到后續治療,對心理護理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結:心理護理, ? 使兒童以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面對治療,同時能夠顯著提高兒童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這對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具有積極的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兒童和家屬積極地配合醫護工作,從而增加了醫護效率和時間,還能夠增加了家庭的信心,構建融洽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徐志萍.兒科護理中的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0):286-287.
[2]王夕榮,孫學武,王夕英.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智慧健康,2018,4(32):88-89.DOI: 10.19335/j.cnki.2096-1219.2018.32.040.
[3]何玉瓊,駱媚芬,李愛文.淺談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8,24(08):178-179.
[4]張懷美.心理護理在兒科整體護理中的應用及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9):13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