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對初產婦應用無痛分娩的效果。方法 病例樣本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時間段于我院分娩的64例初產婦,依據分娩方式不同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組間樣本量保持一致,n=32,對照組初產婦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研究組初產婦分娩方式為無痛分娩,研究比較組間各項臨床指標。結果 無痛分娩組的相關狀況都明顯優于常規分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無痛分娩應用在初產婦當中能有效提升產婦分娩的效果,也能提升母嬰結局,保證母嬰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無痛分娩;臨床初產婦;效果;母嬰結局;影響
分娩屬于女性群體成為母親的必經過程,但由于分娩過程中產婦子宮下段處于擴張-收縮狀態,加上在分娩途中胎兒可對其盆底產生壓迫作用,從而引發劇烈疼痛感,而初產婦無分娩經驗,在劇痛刺激下易導致產婦出現不同程度應激反應,進而易對產婦生理和心理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導致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過度緊張、害怕、呼吸急促、心率過快等不良事件,對產婦順利分娩十分不利。現如今,我國已經有較多醫院開展無痛分娩技術,但應用并不普遍,為探究無痛分娩技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該院對2020年10月~2021年10月64名初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年限自2020年10月起始,2021年10月終止,樣本為期間于我院分娩產婦64例,全部產婦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依據產婦分娩方式不同將其均分為研究組、對照組,統計兩組產婦資料,研究組產婦年齡最低為21歲,最高為32歲,均值(26.69±5.63)歲,孕周時間為39~42周不等,均值(41.04±0.67)周。對照組產婦年齡最低23歲,最高35歲,均值(26.74±5.85)歲,孕周時間為38~41周不等,均值(41.01±0.68)周,基線資料對本次研究無影響(P>0.05)。
1.2 方法
分娩前,對所有初產婦開展常規體檢,以確認產婦各項指標無異常,待產婦進入產房后,對其開展吸氧、補液等干預,加強監測胎心及各項指標。對本文所有的常規分娩組的產婦進行常規分娩,分娩過程中需分散產婦的注意力,同時為產婦配合相關的鼓勵和指導,常規分娩原則對產婦進行相關分娩指導。對本文無痛分娩組的產婦落實無痛分娩,產婦進入產房以后必須進行立刻的氧氣吸入,幫助產婦進行靜脈通道的開放,產婦宮口擴張到3cm左右的時候為產婦選擇左側臥位,同時麻醉師須在產婦的L2~L3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以后為產婦置入導管3cm,同時推注0.5μg/ml的5ml舒芬太尼聯合1%的羅哌卡因,在確認導管位置以后,推注10ml舒芬太尼和羅哌卡因混合液,同時連接自控鎮痛泵持續給藥,選擇采用5ml/h的速度勻速給藥,當產婦宮口開全之后,為產婦停止給藥,并且將麻醉藥物和平面控制在T10水平以下。
1.3 觀察指標
分娩過程中采用視覺模擬(VAS)評價產婦疼痛程度以0~100mm為劑;觀察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否自行排尿;宮縮情況與胎兒胎心采用胎心監護儀進行監測;觀察3組產婦在分娩方式、催產素使用及產程的情況,并觀察3組產婦分娩時的鎮痛反應、血清皮質醇的濃度;母體血清皮質醇在產婦宮口全開和開至3cm時抽取肘靜脈血進行放射免疫比濁法檢測;新生兒臍靜脈血氣評價采用APgar進行評分;疼痛分級:0級:無痛、安靜合作;1級:輕微疼痛,易忍受;2級:中度疼痛,難以忍受,合作欠佳;3級:重度疼痛,不能忍受,不能合作。0~1級鎮痛有效,2~3級為鎮痛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采用IBMSPSS25.0進行統計學檢驗,兩組計量資料檢驗采用t值進行,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討論
產婦分娩期間子宮及宮頸下段持續處于收縮及擴張狀態,加之胎兒對盆底組織壓迫可導致疼痛。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受恐懼緊張心理及應激反應等因素影響,對疼痛敏感性較高,皮質痛閾下降,經由子宮傳導的刺激信號可轉變為劇烈疼痛信號,導致產婦釋放大量兒茶氨酚,部分產婦對疼痛無法耐受,進而導致剖宮產率升高,為降低剖宮產率,確保分娩順利,無痛分娩得到臨床廣泛應用。產婦分娩過程中造成的疼痛機制較為復雜,且不同產程的疼痛程度均不相同。產科分娩鎮痛在目前臨床中已被諸多學者所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型的鎮痛理念和鎮痛設備不斷應用在臨床中,在關注臨床治療有效性的同時,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和經濟水平。臨床分娩鎮痛分為非藥物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種,如何分辨哪種鎮痛方法效果顯著是目前產科所面對的重要問題。也被稱為心理預防式的分娩準備法。需要經過特定的課程訓練,練習呼吸方式以及呼吸肌的配合,并應用于生產的整個過程中,產婦在生產時,關注自己的呼吸,運用呼吸調節的方法讓心情平靜,通過轉移注意力和堅定意念來抵抗疼痛。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初產婦采用無痛分娩后鎮痛優良率及第一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剖宮產率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組間母嬰結局無差異,提示無痛分娩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可縮短產程,降低剖宮產率,對母嬰結局無不良影響。與自然分娩方式相比,無痛分娩采用硬膜外穿刺局部麻醉,對產婦及胎兒無損傷,鎮痛起效速度快且作用持久,可緩解產婦分娩期間產生的疼痛感,降低兒茶氨酚分泌量,有助于改善子宮收縮能力,促進血液流動。無痛分娩模式下,產婦疼痛輕微,可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各項操作,有助于縮短產程,降低酸中毒等并發癥發生率,也可確保產婦分娩期間呼吸節律正常,避免換氣量過多引發胎兒缺氧等不良反應。
張嬌燕在《無痛分娩用于初產婦的效果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一文中詳細分析了無痛分娩的效果,其以88名初產婦為觀察對象,通過對比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等指標其發現,實驗組(開展無痛分娩技術)第一產程時間(9.45±2.11)h、總產程時間(10.43±2.22)h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常規分娩),且實驗組產后出血量(203.51±28.49)mL、新生兒Apgar評分(9.65±1.32)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通過研究其認為,對初產婦應用無痛分娩可縮短產程,并有助于改善母嬰結局。將該研究結論和張嬌燕的結論進行對比發現,兩者均認為無痛分娩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量,可行性較高。
由此可知,無痛分娩對初產婦進行應用能有效的提高母嬰結局。進行無痛分娩一般是進行麻醉藥物的推助可有效的起到鎮痛的作用,無痛分娩的麻醉藥物劑量相對較低,持續泵入給藥能保證藥效的持久性,當產婦感覺到疼痛的時候可繼續對產婦給藥,一直到分娩結束,它能使產婦主動的配合醫生和助產士工作,提高了臨床分娩的依從性,效果十分明顯。
綜上所述,將無痛分娩應用在初產婦當中能有效提升產婦分娩的效果,也能提升母嬰結局,保證母嬰安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