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常見的用于呼吸道傳染病防護的個人防護用品以及與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的環境風險情況,簡要講解了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呼吸道傳染病;防護用品;環境風險
隨著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自2003年非典之后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的呼吸道傳染病再次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大規模傳播給人類帶來了嚴重傷害,無論從經濟發展層面還是健康層面來看,新冠肺炎都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災難。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世界各國分別采取了不同的防疫措施,一些歐洲國家選擇群體免疫的政策,讓所有人都感染新冠以產生抗體,這種免疫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相當比例的醫護工作人員感染新冠,進而使得醫療資源短缺,降低了醫院的運行效率;我國則采取嚴防死守防止傳染病傳播的衛生政策,包括公共場所派專人消毒,提倡民眾戴口罩出行,進入商場等人員密集處出示“三碼”,接種新冠疫苗,人員流動時進行報備等政策,在實踐中很快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在防控疫情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和SARS、MERS等疾病具有相似的傳播模式。本文以新冠肺炎為例,進行歸納總結已有的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經驗,結合傳統的防控措施探究更加適宜防控新型呼吸道傳染病的措施,承上啟下為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提供新的參考。
新冠肺炎最典型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其他傳播途徑還有接觸、特定環境下的氣溶膠等。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消化道也能傳播新冠肺炎,但目前尚無實際證據支持這一論點。針對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相應措施為加強密閉場所通風換氣,針對接觸傳播則采取減少公共接觸的應對措施,針對個人正確佩戴口罩、護目鏡,保持2m以上的社交距離能顯著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1 個人防護用品應用概述
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全過程中,個人的防護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個人防護用品非口罩莫屬。除口罩之外,防護服、眼護具、手足部防護用品等幾大類型的防護用品也都在醫療行業十分常見。
1.1 口罩
口罩屬于最典型的呼吸道防護用品,正確佩戴口罩可以阻擋空氣中的飛沫和氣溶膠等帶有病毒的微粒。常見的口罩包括醫用口罩、棉布口罩、工業口罩三類,其中最常見的醫用口罩包括醫用外科口罩、醫用普通口罩、醫用防護口罩三類,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防疫用口罩大多為醫用外科口罩,可過濾掉空氣中95%以上的細菌微粒,防水性能優異,是一種價格親民、實用性強、性價比高的口罩。經研究顯示,醫用防護口罩和工業防護口罩這兩種防護口罩在適當的儲存條件下,時隔20年仍然具備防護效果,
1.2 眼護具
眼護具指的是對眼部進行防護的護具,一般情況下具有光學防護性能,有的也兼具防液體噴濺效果。眼護具包括眼鏡、眼罩、面屏及相關的其他面部防護裝置,完全不透氣的為封閉式,完全透氣的為全開放式,介于二者之間的為半開放式。在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上,常用的眼護具為封閉式和半開放式,因為其可以防止飛沫噴濺,從而減少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傳播的概率。
1.3 防護服
防護服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包括醫用防護服和生化防護服兩種。其中醫用防護服又包括隔離衣、手術衣、洗手衣三種。醫用防護服常為醫護人員治療呼吸道傳染病病人時穿著,生化防護服則多見于環境消殺、核酸檢測工作人員。
1.4 頭部防護
頭部防護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中也存在相當廣泛的應用,其主要應用范圍在手術帽、隔離頭罩,也有些情況下與口罩和眼護具整合,造成更好的封閉效果。
1.5 手部防護
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中,最常見的手部防護用具為醫用手套,其作用在于防止手部與污染物接觸,減少感染概率。
1.6 足部防護
足部防護用品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為醫用防護靴套和防護鞋,防止醫護人員被地面上的污染物或針頭等銳器誤傷。
2 環境風險概述
影響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主要環境因素包括通風情況、社交距離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環境通風情況。在環境通風不良的情況下,飛沫的存續時間要比通風良好情況下的存續時間更長。其次是人體暴露在飛沫中的時間長短,短時間暴露在飛沫環境中感染的概率要遠低于長時間在飛沫環境中暴露。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保持社交距離也有利于降低感染呼吸道傳染病的概率。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噴灑消毒液、開窗通風、安裝空氣凈化裝置等措施都能很好地凈化空氣,降低該環境的風險等級。在我國,還會通過號召群眾非必要不出行等方式減少公共場所人流量及聚集情況,降低傳染概率。大數據時代,采用“三碼”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大大減少了抗疫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減少了人員接觸及聚集,使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更加完善。
3 個人防護用品與環境風險綜合概述
在防控呼吸道傳染病時,減少前往中高風險地區自然是首要要求,但若遇到不可控因素導致必須前往風險地區時,就需要加強個人防護,如使用更高等級的口罩、佩戴眼護具及手部防護等。在此情況下,在出發之前和到達目的地之后進行核酸檢測、配合所在社區進行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也是必備的。醫院一般情況下被視為中高風險環境,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應當視情況選取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進行呼吸道傳染病防控。
4 結語
綜上,環境風險是可以降低的,在降低環境風險的前提下,選取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雙重切斷傳播途徑能夠更有效地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概率,對防疫具有正面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美戀,高燕. 空氣消毒在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中的意義及方法探討[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1,20(6):577-582. DOI: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640.
[2] 李瑤,吳萍,趙露薇.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探究[J]. 當代醫學,2021,27(15):171-173. DOI:10.3969/j.issn. 1009-4393.2021.15.069.
[3] 趙秀發. 社區健康教育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中的重要性[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22):364-365. DOI:10.3969/j.issn.1671- 3141.2021.22.173.
[4] 李建花,董春亮. 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特點及預防控制策略探討[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13):242-243.
[5] 王洪財.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醫院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對策研究[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3):213-214.
易玲玲,女,江蘇南通,漢族,1984.05.17 本科畢業,傳染病的臨床及防護,,初升中級
15845017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