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磊 供圖/牡丹江分公司黨委工作部

興凱湖畔好風光
牡丹江分公司隸屬于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分布在雞西、牡丹江、七臺河、雙鴨山四市境內,南接興凱湖,毗鄰俄羅斯,轄區面積85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0.6萬畝,下轄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總人口19.4萬人,是以現代大農業為主、三產融合發展的農場群。分公司緊緊圍繞集團“1213”高質量發展工程體系和“32366”任務體系,以建設優質稻米產業、優質農牧業種質、融城經濟、高效畜牧養殖、林業經濟增長五大功能區為統領,扎實推進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實現糧食總產75.13億斤,實現產業增加值69億元、營業收入40.43億元。

牡丹江分公司舉行“中國北大荒文化之都·軍墾文化節”啟動儀式

2020年9月,中國民協向牡丹江分公司授牌“中國北大荒文化之都”

興凱湖農場有限公司“地理標識”稻田畫
分公司創建于1956年6月,歷經鐵道兵農墾局、牡丹江農墾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牡丹江國營農場管理局、省農墾總局牡丹江分局、農墾牡丹江管理局等多個發展沿革。在發展建設歷程中陸續創造的成立第一個公營農場、點燃第一把軍墾荒火、成立墾區第一個文工團、創建墾區第一所大學、印刷第一張報紙、創立墾區第一個家庭農場、打造墾區第一個百萬畝水稻農場“七個一”,構建起深厚的軍墾文化底蘊,被譽為北大荒精神發源地和北大荒文化發祥地。多年來,牡丹江分公司以賡續紅色基因、傳承北大荒精神為核心,充分挖掘厚重的軍墾文化資源,初步建成展示、教育和傳承軍墾文化的工作體系,讓軍墾文化在新時代熠熠閃光。2019年,分公司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北大荒文化之都”稱號;2021年,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地”。
分公司通過對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牡丹江農墾博物館等11個場(局)史陳列館、邊境黨建長廊、黨建文化公園等紅色陣地的資源整合、線路規劃,與農業科技中心、現代農業示范區、紅色電商營銷中心等經濟現場有機融合,構建起立體多維的軍墾文化展示平臺,讓紅色教育資源融入日常。2021年,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中,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軍墾第一把荒火點燃地、八五六農場現代大農業示范區、云山湖紅色旅游度假景區等軍墾文化場館(基地)被列入“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精品線路,這是黑龍江墾區唯一入選的精品線路。
以豐富“中國北大荒文化之都”內涵為契機,充分挖掘軍墾文化資源,組織制作宣傳畫冊、文化手冊、形象片等視覺展示作品,舉辦“軍墾文化節·荒火傳遞”“光榮的黑土地·原創詩歌朗誦會”等文化主題活動,著力打造八五〇“軍墾文化傳承基地”、八五六“寒地水稻文化之鄉”、八五八“抗聯紅色文化傳承基地”、八五一〇“北大荒精神文化傳承基地”、八五一一“軍墾牧業文化之鄉”5 個文化子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宣傳力度,講好軍墾文化故事,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讓紅色文化、綠色產業和金色未來的理念深入人心。

北大荒 興凱湖開湖第三屆祭祀文化節活動現場

牡丹江分公司舉辦永遠跟黨走主題文藝演出

牡丹江農墾博物館揭牌開館
通過軍稻米文化節、旅游文化節等載體,讓“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為助力產業融合發展的粘合劑,將文化元素注入到農業生產、產品研發與品牌建設各環節,陸續推出“八五〇”“將軍緣”“興凱湖”“界湖”“千島林”“云山故事”等烙著軍墾文化印記的產品,以“荒都+”雙品牌走進市場,讓紅色軍墾資源成為釋放活力、增加效益的源泉。
綠水青山好風光,軍墾文化牡丹江。以紅色軍墾為底蘊的牡丹江分公司,必將孕育出持久而磅礴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新時代北大荒人,開拓創新,砥礪奮進,譜寫更加壯麗輝煌的新篇章。

牡丹江分公司舉辦“光榮的黑土地”原創詩歌朗誦會

牡丹江分公司舉辦“慶祝建黨百年”原創詩歌朗誦會

興凱湖農場舉辦稻米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