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學 劉曉聰
初中物理作為學生初步接觸系統(tǒng)物理知識概念、認知物理現象并了解相關原理的重要課程內容,其教學優(yōu)化工作對學生學習成長尤為關鍵。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物理教師當下重點關注的問題。
初中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學習偏好與個性心理,其學習效率與態(tài)度受學習興趣影響較大。為此,教師應從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趣味性入手,促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減少教師維持課堂紀律和組織學習的時間,通過豐富課堂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光的直線傳播》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微視頻向學生展示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的應用。為迎合學生的心理偏好,可以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素材作為展示內容,如槍械上的激光瞄準器等,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被瞄準的人,如何能有效避免槍械上的戰(zhàn)術激光照到自己身上?”由此引申出本課知識——光的直線傳播。在課堂導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本課中的情境問題也有助于學生思考躲避激光照射的不同方案,借助逆向思維認識光在空氣中傳播的特性,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激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特性,進而為后續(xù)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有趣的初中物理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知識灌輸與習題訓練的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也很難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信息化模式下,物理教師應積極利用PBL 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內容,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很多初中生的物理成績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他們缺乏對知識的鉆研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與方式,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梢圆捎眯〗M合作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探究物理難點知識。先把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布置的探究問題,所設問題的難度要層層遞進,達到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如在課堂上出示一道壓軸題,其中包含三個問題且問題的難度不斷加大。在第一時間做出全部題目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點評與指導,既指出學生做得好的地方,也指出不足之處并幫其改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可以什么都不管。不能一味地以學生為中心,過于深度學習反而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教師只有靈活調控好教學時間,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思考活動中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和水平。
在物理學習中,由于受思維模式與學習基礎和能力的影響,學生之間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重視這種差異性,并通過實施分層教學帶動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可以從課堂教學目標入手,綜合分析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水平,如物理思維水平、知識轉化能力、知識聯系應用能力等,并以此為依據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進而將課堂教學目標精細化。例如,在《功率》一課的教學中,針對物理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基礎知識、概念以及基本公式運用等問題讓其回答,幫助其理解功率的概念,明確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此基礎上能夠運用p=w/t 解決基本物理問題;針對物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設置綜合性培養(yǎng)目標,即在掌握功率概念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其解決綜合性題目,并能夠通過同一題目將不同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而完善學生的物理知識體系。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層級,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課堂評價標準。針對物理學習表現一般的學生,教師應多關注其基礎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在其順利完成時給予鼓勵,若出現錯誤,也盡可能避免批評指責,在不傷及學生自尊的前提下委婉地指出其錯誤;針對物理學科素質較好的學生,教師應提高課堂評價標準,鼓勵其突破自我,不斷尋求進步,以此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資源也愈發(fā)豐富的形勢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為此,教師應積極發(fā)揮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可以在課前通過信息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本堂課的微課視頻資源,并針對微課視頻內容為學生制定相應的課前學習清單,使其根據清單任務要求和教材、微課視頻內容進行課前預習,之后通過信息平臺將自身遇到的問題提交給教師,教師再借此分析學生課前學習清單的完成情況,明確其自主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出現的問題按照知識遞進的順序進行講解,直接切入課堂教學重點。在完成講解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微課視頻資源,向教師“講解”課堂知識點,教師如有疑問可以向學生提出。學生在由“信息接收者”到“知識講解者”的課堂角色轉換過程中,需要通過新的思考方式消化整理知識,并在教師提問的引導下及時發(fā)現自身的學習不足,進而完成查漏補缺。通過將微課與課前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教師可以有效節(jié)省講解基礎知識的時間,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除了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入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學習。在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學生由于對課堂知識點分布認識不足,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合理的學習精力分配方案,因而忽略了教師重點講授的內容。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學階段,運用多媒體將課堂知識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對課堂知識重難點進行標記,使學生明確課程知識脈絡以及知識點分布,以便于學生調整學習側重點。在課堂總結階段,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完成后與教師所展示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物理思維構建知識框架,進而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習中的不足,通過尋求教師指導或查找相關學習資料,及時解決學習障礙。
及時發(fā)現與糾正問題,是學生快速提升學習水平的關鍵。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錯題總結專課,針對特定題型或知識點,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分享交流自己平時的錯題,探究錯誤產生的原因以及正確的求解思路,并把本組的典型錯題作為小組錯題探究匯報的內容。這一專課形式讓學生受益匪淺。一方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從其他組內成員的思維視角思考錯題內容,學生之間進行題目分析與交流,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成長。另一方面,通過對各小組錯誤習題開展探究,學生可以再次回顧知識內容,及時鞏固階段性學習成果。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勢下,為構建符合教學發(fā)展趨勢、滿足學生學習成長需求的物理課堂,教師應積極發(fā)揮自身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物理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