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奇克鎮中心幼兒園 崔浩宇
安吉,浙江北部一個山區縣城,素來以竹海和白茶聞名。而這些年,作為一種非物質特產,安吉游戲逐漸成為這座小城的另一張名片。安吉幼兒園規模不同、層級不同,在戶外環境與材料上卻存在很多共同點——戶外環境創設大都遵循自然、野趣的原則,大片的沙池、高低起伏的草坡與隧道、原生態的泥地(野草野花棲息之所)、大樹與秋千。幾乎看不到塑膠場地,也很少有花花綠綠的大型塑膠玩樂設施。在游戲材料提供方面,一方面,主體的建構游戲材料充分利用了安吉本地自然材料制作而成,包括各種高度的竹梯、各種大小與形狀的木塊木條等;另一方面,輔助的游戲材料包括各種器皿(如鍋碗瓢盆、PVC 管、籃、筐等)、繪畫材料、手工材料等。在安吉游戲背景下,幼兒園要加強戶外自主游戲模式的改進與創新,以多樣化的游戲去支持幼兒的個性化學習與成長,以便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發揮最大潛能,同時體驗到幸福與快樂,從而進一步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
安吉游戲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是讓幼兒走出教室,在園內創設的自然環境或游戲場所中釋放天性。傳統的學前教育模式總是依靠書本使幼兒獲得知識,這種知識的獲得是間接的,這種間接性的知識使得學前的教育變得十分被動,安吉游戲的教學模式要求將幼兒引入自然,盡可能地使園內保持著大自然的“原生態”,使園內的戶外環境呈現出多種自然特征:草坪、沙地、溝壑、土坡等。這種多樣化的自然特征可以增加戶外游戲方式開展的多樣性,讓幼兒融入自然環境,同時也給予幼兒更多探究自然和感受自然的機會,使幼兒從中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對自然產生熱愛和崇敬之情,在未來的成長中更好地保護自然。
傳統的學前教育模式將幼兒限制在教室中,課堂上的秩序對幼兒的思想與行為有所約束,這種條條框框的規則禁錮幼兒的思想發展。對于幼兒來講,這樣的教育模式充滿了壓抑性,幼兒從中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安吉游戲的教學模式是基于生態教育基礎上的一種以游戲教育形式開展的全新教學實踐,是對幼兒的充分尊重與理解,是幼兒在有興趣的情況下開展的游戲活動,能夠使幼兒的天性得以釋放,為每一名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同時,這也符合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陽光下快樂成長。
安吉游戲是讓幼兒自主開發和自主參與的游戲,但這種自主性還需要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觀察與引導,而不是讓幼兒單純玩耍。幼兒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游戲活動的創設中增加教育意義,比如要求幼兒在某一區域內開展游戲活動,進而使幼兒懂得遵守規則的道理。安吉游戲的創設與組織還需要幼兒教師多多加以考量,使幼兒的各項能力得到正向發展。
安吉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掀起了很大浪潮,使幼兒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也極為符合國家教育部門對3 到6 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相關規定,也順應了新課改內容的要求。這一先進的教學模式一經開發與應用,便取得了較大的教育成效,各地幼兒園爭相學習。
幼兒園的工作瑣碎且繁重,有很多過渡環節,通常一個環節尚未結束,便要開始下一個環節,幼兒與教師都處在匆匆忙忙的狀態中,導致大多數情況下幼兒教師不得不生硬地直接打斷幼兒游戲。而安吉游戲背景下,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戶外自主游戲時間,讓幼兒與教師都擁有更多自主權與自由,幼兒可以玩得開心和盡興,教師也能減輕壓力,減少不必要的過渡環節。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到使用游戲促進幼兒快樂成長,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性。通過安吉游戲,可以發掘幼兒的自主意識,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主動參與,從而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具有游戲的自主意識,然后通過親身參與產生創造力。舉例來說,當帶領幼兒做“小小設計師”游戲時,教師可以先與幼兒交流,讓幼兒化身為設計師,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教室的環境,說一說自己想要如何裝扮教室,設計別具特色的展覽區。通過和幼兒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幼兒內心深處的想法,然后給幼兒準備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來設計,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實踐探索,把自己的創意融入到設計中,從而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幼兒在扮演設計師的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區域,再利用游戲材料進行創作,用自己的方式給教室增添色彩與趣味。
我園戶外場地寬敞,怎樣進行場地劃分?設置哪些游戲場地?投放什么樣的游戲材料呢?我們在戶外設置了不同的平衡木、梅花樁、蕩橋。為滿足小中大班幼兒,在戶外設置了高矮不同的單杠、平梯?,F在,幼兒已經能做引體向上的動作了。在《指南》的指導下,我們群策群力,在戶外設置了情景馬路區、體能訓練區、搭建區、民間游戲區、野外探索區、叮當音樂區、水上樂園、沙池、體能挑戰區、投擲區、不同材質的涂鴉區等,走廊地面分年齡段布置了多樣的地面游戲,各區角都一一利用起來,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教師充分利用一些玩具自創游戲,保證幼兒在炎熱的夏季及惡劣天氣下也有充足的游戲活動空間。
在安吉游戲下的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教師可以融入民間游戲,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比如跳房子、踢毽子、丟沙包、丟手絹等游戲,幼兒都可以自由選擇,并且進行改造與升級。例如,幼兒玩滾鐵圈的游戲時,熟悉之后便可以自發增加難度,可以繞著曲線、繞著障礙物來滾鐵圈,或者幾名幼兒分組展開滾鐵圈的接力比賽等。民間游戲的融入有利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戶外游戲保持高度的熱情與興趣,但幼兒教師要注意到,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戶外自主游戲,都要通過材料和環境支持幼兒自主反思已有的經驗,并且對幼兒進行密切觀察,探索游戲記憶去參與到幼兒的反思之中,以便從中發現問題,來指導并鼓勵幼兒自主解決問題。
幼兒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育和教學條件,在園中為幼兒營造一定的自然空間,在園內營造與自然環境相仿的景觀,使園內環境成為園林式或公園式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既能為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選擇空間,又可以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學素材,給幼兒帶來更多樂趣,讓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健康快樂成長。
安吉游戲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有效介入游戲,實現對幼兒游戲過程的密切觀察。教師在安吉游戲中具有兩種身份:一是幼兒行為的觀測者,二是幼兒行為的指導者。當幼兒專注于游戲,無任何問題時,教師只需當一名觀眾,記錄幼兒游戲過程,不干擾幼兒的游戲。同時,當幼兒出現游戲素材爭奪、角色爭奪、意見分歧等問題時,教師要以觀察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教育經驗,選擇合適的方式參與進來,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思考與成長。游戲前,教師先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創設不同的游戲主題;游戲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介入;游戲束,教師仍然要觀察幼兒,思考游戲的目的是否達到,為下一次安吉游戲做好準備。
總之,在安吉游戲背景下,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模式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為本的理念,將游戲的自主權、主動權還給幼兒,放手讓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安吉游戲能夠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能夠很好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但是安吉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和教學實踐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并加以完善,為幼兒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