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應當切實發揮出基層人社保障部門的職能作用,奮力開啟人力社保事業新征程。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基層人社保障體系建設體系應當有所突破,通過引入信息技術的方式,增強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惠民性,拉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助力人社保障工作邁上嶄新臺階。盡管我國政府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已經持續多年,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但在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實際運行過程中仍然暴露出比較多的潛在問題,為此,必須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意見強烈、反映較多的問題,旨在盡可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首先,服務性原則?;鶎尤松绫U瞎ぷ骶哂袠O強的服務性特征,主要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并且為其提供一系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尤其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時代背景下,更加強調要突出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效果,確保每個人民群眾都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服務體驗感,進一步增進群眾與政府基層之間的關系親密度,增強基層人社保障的服務質量和效果。這不僅是迎合時代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政府基層服務能力以及政府部門執行力和公信力的關鍵要素。
其次,信息化原則。在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方針背景下,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必須要體現出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基本原則,賦予人社保障服務更強的數字化水平。確保每個人民群眾都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業務辦理,避免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出現“多次跑”“往返跑”情況,盡可能簡化業務流程。而且還應當在遵循信息化原則的基礎上,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預約服務、線上辦理、線上投訴、線上評價等渠道,加快人社保障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程。
最后,公平性原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作為政務服務的重中之重,基層人社保障服務必須要突顯公平性原則以及規范性原則,無論在何時都要遵循“依法辦事”“依章服務”,避免出現嚴重的傾向性問題。在開展基層人社保障服務工作中,無論面對什么類型的社會民眾,都應當秉承著公平公正、冷靜客觀的意識形態,切勿出現個人主觀臆斷的基層服務,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好政府基層職能部門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良好關系。
從整體上來看,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職能作用比較豐富,主要集中在區縣、鄉鎮、街道等層級,面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公共就業指導服務,例如,人資調查、失業人員登記管理、就業指導與就業培訓等;社會保險服務,例如,居民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繳納情況;勞動關系服務與勞動保障監察服務;勞動糾紛調解以及勞動法律咨詢等多個方面。
在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中,會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保險、人力資源分布等多個方面內容。通過依托互聯網絡平臺,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數字技術,開展細致、詳實、全面的基層人社保障服務,能夠為廣大基層民眾提供最優質的人社保障相關服務,還可以提高人社保障公共服務的整體質量與效率,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能夠促進社會公平就業,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實現人力資源的數據共享[1]。
我國目前正處于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關鍵節點,致力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盡可能滿足群眾的人社保障相關服務需求。構建現代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突出人社保障服務的信息化、平臺化、線上化整體水平,能夠促進基層政府職能部門服務模式的轉變,深刻貫徹“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讓社會民眾能夠拉近與基層政府各個部門的溝通交流距離,消除人民群眾與基層政府之間存在的隔閡,打通政府部門與人民群眾深層溝通的渠道。由此可見,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徹底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的人民群眾和基層政府之間的關系,讓基層政府部門能夠對社會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人社保障服務,從而推動“服務型政府”的構建與發展。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目標指引下,圍繞基層人社保業務構建公共服務平臺,符合我國社會建設發展與整體進步的基本要求,更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地位,保障了基層民眾的合法權益。我國正處于城鄉建設的關鍵階段,目前城鎮與鄉村之間的整體差距依舊較大,對于鄉村的人力資源配置與利用效果不夠理想,一些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缺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而且在農村地區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就業難、就業差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然而通過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積極構建,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資源合法權益,進一步縮短城鎮與鄉村之間的整體差距,這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要意義,更可以提高基層政府在社會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水平。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項目,直接關系到每個社會民眾的切身實際利益,因此,基層人社保障服務工作能否展現出較高的“硬實力”和軟服務水平,便會對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質量產生關鍵性影響。做好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優化建設,能夠確?;鶎尤松绫U戏展δ芡耆宫F出來,及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勞動法律宣傳等方面的必要服務,這樣便可以促進基層勞動力資源的優質就業,確保每個民眾都能夠享受到最為高效的社會寶箱相關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方面的相關服務。在此條件下,一方面,促進了基層人社保障服務的高質量推進;另一方面,持續提高了基層政府部門的社會公信力,確?;鶎诱块T可以履行好各自承擔的職能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基層人社資源保障公共平臺的建設,必須要突出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高質量、高水平特點,確保服務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與職業素養符合這項工作的現代化建設需求。為了能夠給人社資源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起到比較好的促進作用,政府部門需要招募和引進更多優質的服務人員,尤其是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提高服務隊伍的生機與活力?;鶎诱€應當做好相關政務人員服務能力、工作技巧、職業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集中培訓,確保每個服務人員既可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活動,又可以始終保證思想政治方向正確,職業精神“不滑坡”。除此之外,為了確保服務人員能夠更好地適應基層人社資源保障公共平臺的信息化、智慧化發展需求,必須要著重對相關政府服務人員的信息化技術水平進行針對性集中培養。例如,要展開互聯網絡、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新技術的集中培養,盡可能提高政務人員的信息化服務能力。另外,基層政府還需要定期做好崗位考核等相關工作,著重對基層人社保障一線服務人員進行崗位績效考評[2]。
在構建“服務型政府”時代背景下,基層政府的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必須要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圍繞“智慧政府”的構建理念,突出這項服務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現代化水平,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同時,拉近基層政府職能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消除雙方客觀存在的溝通隔閡。為此,基層政府部門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大數據技術等,開通專門用于人社保障服務的APP或者微信公眾號,將一些原本需要線下窗口辦理的業務轉向線上平臺進行辦理,減少人民群眾往返家中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次數,確保人社保障業務真正可以做到“只讓群眾跑一次”的重大改變。而且,通過互聯網絡為人民群眾開通預約辦理的窗口,群眾想要辦理或者咨詢哪些工作內容,都可以在網上進行預約辦理,通過預約辦理時間,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也減少了人民群眾現場等待的時間,提高了人民群眾對基層政府部門服務職能的滿意度。在線上服務平臺中,還需要開設群眾滿意度調查情況,人民群眾對于基層政府的人社保障公共服務質量有哪些滿意和不滿意的情況,都可以在線上平臺進行反饋和投訴,從而促進基層政府部門改進服務質量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3]。
首先,從服務場地統一化建設入手,確保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可以成為線上業務辦理的重要場所。在開通線上平臺服務場所時,需要對線上服務政務人員進行統一的業務培訓,確保線上服務質量和線下服務質量統一;其次,要確保線上平臺的人社保障服務可以與線下服務質量管理機制高度一致,即便服務人員和群眾不需要面對面溝通,也能夠為其提供更加專業、優質的政務服務;最后,要確保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統一性,這就需要進一步明確公共服務平臺服務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能作用,在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影響下,確保人社保障公共服務能夠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信賴。
基層人社資源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高質量建設,離不開基層政府的正確領導,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地方政府部門能否在構建人社資源保障公共服務平臺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身職能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基層人社資源保障服務工作質量。因此,地方基層政府部門應當始終牢記“以群眾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深入貫徹馬克思主義,嚴格執行“十四五”規劃以及“二十大”精神,從黨政角度入手,加強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的監管與督導?;鶎诱块T應當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涉及的工作內容做好分工處理,確保每項工作內容都可以落實到各個基層單位、部門,扎實做好基層人社資源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基層人社資源保障服務必須要突出規范性和精細化特征,盡可能為廣大民眾提供最為優質的人社資源保障服務,這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措施。在構建基層人社資源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時,應當制定規范、一致的工作制度流程,比如,從就業登記、社保登記等方面入手,規范業務辦理流程以及服務標準,避免出現違規操作,確保能夠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提供最為優質的人社資源保障公共服務,推動這項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此外,基層政府還應當做好財政資金的支持,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確保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經費充足,逐步提高人社資源保障服務工作的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4]。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應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完成對基層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切實提高基層政府部門的人社保障服務能力,從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信息化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統一化建設、基層政府領導組織化建設、人社保障工作規范化建設等方面入手,不斷縮短人社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業務流程,提高相關人員的崗位工作規范性,全面增強人社保障服務質量,確保人社保障服務能夠直達民生末梢,盡可能縮短城鄉差距,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