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春
《祖父的園子》用第一人稱講述了“我”和祖父在園子中的生活,表達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深深懷念。那么,作者是如何通過“寫景——敘事——寫景”,一步步把這種懷念呈現出來的呢?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主要寫了祖父園子中的景物。其中,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祖父園子中的一些昆蟲:蜜蜂、蝴蝶、蜻蜓和螞蚱。園中成了昆蟲自由自在的樂園,怎能不令人向往和熱愛呢?第2自然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總述了祖父的園子是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第3自然段通過回憶祖父園子里的各種樹木,并且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對大榆樹進行特寫,突出了祖父園子里樹木既繁茂又美麗。這三個自然段通過對景色的描寫,表達了“我”對園子由衷熱愛之情!
第二部分(4~14自然段),主要寫了“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的一些活動:栽花、拔草、下種、溜土、鏟地、追蜻蜓、澆菜……每一件事都寫得非常快樂。如:播種時,將菜種踢飛;鏟地時,用鋤頭亂鉤一陣;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澆菜時,把水往天空一揚……孩子頑皮的天性在園子里展現得淋漓盡致。祖父并沒有責備“我”,而是用耐心與慈愛包容著“我”。這一部分通過“我”與祖父在園中的點點滴滴,表達了“我”對祖父的深深依戀之情。
第三部分(15~19自然段)再次寫了園中的一些景物,突出了這些景物與“我”息息相關。比如,大樹、土墻會和“我”呼應;花、鳥、蟲和“我”一樣起居玩樂;倭瓜、黃瓜、玉米任性生長……園中的景物與“我”形影不離。對這一連串景物的描寫,蘊含了“我”對自由的憧憬和追求,也飽含了“我”對童年生活的無限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