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氫能源板塊,多只氫能源板塊個股大漲。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氫能源在近期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之后,全國各地都在布局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將達到萬億元。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我國既定國策,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
作為新能源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能源形式,氫能源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2021年10月2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推動加氫站建設,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加強氫能生產、儲存、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應用。作為氫能產業的下游,加氫站的建設直接影響到氫能產業中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有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建成146座加氫站,其中有136座已投入運營。將來還會加速加氫站的建設,從而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根據《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到2030年中國將建成1000座加氫站,這個目標并不難實現,因為各地都在爭先布局加氫站,而目前中國現有加氫站數量最多的省份是廣東,廣東“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約300座。
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超過10%,產業鏈的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根據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的關于實現“雙碳”目標的意見,指出了氫能發展的一些重要方向:大力加強氫能生產、存儲、應用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規模化應用。加氫站可以說是發展氫能產業的一個重要瓶頸。現在我國已經累計建成了146座加氫站。中石化提出要在未來5年成為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并計劃投入超過300億元建設加氫站1000座。
目前,新能源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技術難關沒有突破,制氫成本也比較高。因此,當前制約氫能源發展的,主要還是一些重要的技術難關,包括如何降低執行成本等,但是筆者相信,隨著實際需求的上升,技術一定是會被攻克的。
毋庸置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勢在必行,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得到的氫氣不僅可以直接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另一方面將其與二氧化碳相結合可以合成甲醇,相信技術進步將會大大降低氫能源的生產、儲存和使用成本。在“雙碳”目標之下,未來10年氫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當年發展光伏風電非常類似,都會經過一個前期野蠻生長,后期優勝劣汰,最終走向成熟的過程。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真正有技術儲備、有發展潛力的氫能源龍頭企業,通過配置相關龍頭股或者是清潔能源基金來抓住氫能源發展的機會。
楊德龍
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