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娟 張赫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商行業進入一個全面高速推進的發展時期。電子商務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因此實踐教學環節在該專業的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有相當比重。然而,在現實的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實踐教學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設計方案與行業、企業需求脫軌,企業現有電子商務資源與實踐教學融合度不高,使得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趨于形式,電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行業、企業要求,難以實現電商專業人才從學校到企業崗位的無縫銜接。
高職院校電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課程體系構建不完善
當前,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大多是同類高校間相互效仿,建設標準以規范性和普遍性為主,缺乏實用性、實戰化的自主課程開發。校內實訓課程大多依托電子商務模擬軟件或技能大賽軟件進行,軟件之間缺乏關聯性,學生無法從實訓課程實現綜合技能的模擬實踐。實用性、實戰化的課程開發。實踐內容更新滯后,并沒有將電商行業先進元素有效融入課程中,人才培養難以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職現有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課程標準多由學校制定,行業、企業參與度低。盡管部分高職院校也邀請企業、行業專家組建專業建設委員會參與專業建設,但現實情況是,建設委員會僅僅是在實踐課程體系設計初期給予指導意見,對于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難以提供后續保障指導,委員會的存在基本留存于形式,其功能得不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因此,在實踐課程體系搭建過程中往往出現底層邏輯模糊,各實訓課程整體融合性較差,學生習得的知識點難以有效形成閉合鏈條。
2.實踐配套教材缺乏
電子商務的發展日新月異,電商平臺規則千變萬化,然而傳統電商教材知識更新滯后,針對性與實用性較差,甚至與行業企業現實脫節,不僅不利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也不足以指導實踐教學。致使學生難以掌握電商專業核心專業技能,“課”與“崗”的銜接能力水平低,學習興趣每況愈下。如當下電商行業急需平臺直播和運營人才,而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此類精品教材匱乏,很多院校開設了直播課程卻沒有配套教材做指導,造成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邏輯性、系統性,授課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滿足學生對電商直播和運營崗位實踐的需要。
3.實踐教學團隊師資不足
師資團隊的能力水平及綜合素養對實踐教學的效果起到關鍵性的影響。就筆者了解,高職院校電商專業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老師”,并沒有企業的實戰經驗,“雙師”型素質教師占比嚴重不足。即使在校期間教師有機會下企業鍛煉,但這種鍛煉往往流于形式,就老師本身而言掌握的技能并不牢靠,更不用說將這些技能知識反哺于學生。企業導師受企業逐利性氛圍影響,缺乏教育情懷,參與實踐教學積極性不高,往往只是在學生跟崗實習的一段時間中扮演師傅的角色,其導師角色并沒有貫穿實踐教學始末,致使學生與企業之間黏度不高。
4.實踐教學評價主體單一
目前高職電商專業畢業生步入社會之后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究其癥結,我們應當著力去反思我們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在評價主體方面,顯然院校占據了主導地位,從校內軟件實訓到校外頂崗實習,院校評價擁有絕對話語權。如校內實訓,教師依據學生出勤率以及軟件操作評分方式取代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即便是校外實習,企業給出的實習評價在最終的實習鑒定評價當中占比不大,大多院校仍是根據學生提交的實習報告加以評分。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策略
1.落實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實踐課程體系設計和實施全過程
實踐課程體系的搭建重點在于強調專業與行業、產業、崗位群的有效銜接,其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在實踐課程體系建設上要著力行業、企業前沿理論知識與實際崗位技能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實踐類課程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進校指導,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是有效途徑之一,但也應當加強相關制度建設來保障建設委員會的有效運行。高職院校應該重點抓落實,定期組織行業、企業專家及建設委員會成員參與電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研討,及時將行業先進元素融入實踐課程中,適時、適當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2.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校本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
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學的基本要素。教材的形式和內容是否滿足教學需要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效果。傳統教材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本新型教材應著重于開發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所謂活頁式教材,其特點主要體現在教材裝訂方式上,優勢在于及時更新和整合行業技術技能新知;而工作手冊式教材特點則主要體現在教材內部邏輯的組織編寫上,其要求教材內容能夠充分指導學生在相關崗位上完成相對完整的工作流程。如此,活頁式教材與工作手冊式教材相結合,校本新型教材將更能凸顯職業教育注重實踐、培養技能、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特點。不僅切實體現了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也補充了國家、省級規劃教材外的開發空白,及時地將科技進步、產業發展的成果與職業教育有機融合起來。
3.加強電商專業“雙元”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高職院校發展的中間力量,是實踐教學的踐行者。電商行業知識與技能的更新速度快,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強化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來不斷提高“雙元”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以便更好地服務學生。一方面,積極邀請電商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向學生傳授電子商務的前沿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參與企業項目實踐,將企業工作氛圍帶進校園。另一方面,鼓勵電商專業的教師走出去,通過下基層進企業掛職鍛煉或企業兼職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不斷提升教師實踐教學的敏感性。除此之外,院校還可聘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全職運營電商專業實踐教學當中校企合作的部分,負責校內外的工作銜接和校企合作項目策劃。總之,校企雙方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師資的雙向流動模式來提升電商專業“雙元”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
4.開創學生、教師、企業、同行、社會評價五位一體的評價模式
學生作為教育服務的直接對象,全程參與整個實踐教學活動,其對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有第一發言權,廣泛而客觀的學生評教活動有利于取得關于實踐教學效果的一線數據,從而幫助進一步指導實踐教學螺旋上升式地開展,因此,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首先要明確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然而,學生評價有其局限性,高職院校在落實好校內教師評價和企業導師評價的同時,盡量做到評價主體多樣化,如通過區域性兄弟院校的實踐教學交流活動搜集同行的評價,或是通過實踐教學社會服務的方式獲取社會的評價,從而使得實踐教學的評價能夠更真實有效地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使高職院校電商專業實踐教學更接地氣,更具實踐活力。
綜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視角下,電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設計應順應時代特點,滿足變革需求,從而使得電商人才培養目標更加貼合新時代背景下的電商崗位需求,以提高人崗之間的匹配度。
高職院校電商專業要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來指導實踐教學,不斷開拓校企合作新方向、新路徑,讓電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契合學生、院校、企業、行業乃至社會的實際需求,為社會和相關行業持續輸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基金項目:2021年度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課題項目,項目編號:ZY21XC05。作者單位: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