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格
女,漢族,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學法學院2016級經濟法碩士研究生。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對數字貨幣研究和推廣的進程不斷深入,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勢在必行。在法定數字貨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傳統營業模式將受到極大沖擊。法定數字貨幣將迫使商業銀行的人員結構進行調整和硬軟件設備更新換代;法定數字貨幣將可能進一步加速商業銀行非中介化,將損失部分手續費、利率差等中間業務收入;法定數字貨幣將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為此,商業銀行首先要在法律監管體系下對技術進行系統性升級,其次要降低壟斷性法律風險以優化數字貨幣支付體系,最后要完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制度以適應數字貨幣支付的廣泛應用。
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正在評估本國經濟中引入可廣泛使用的中央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能性,可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注定對貨幣政策和銀行業產生影響時,存在一個擔憂:法定數字貨幣可能排擠商業銀行存款,增加銀行融資成本,減少貸款和投資,以及使銀行非中介化。國際清算銀行關于法定數字貨幣的報告強調了這一問題,該報告認為法定數字貨幣可能會導致商業銀行損失低成本和穩定的資金流,而這種損失的大小取決于法定數字貨幣的便利性和成本大小。
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通常指的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由專門機構負責運營,并向社會流通,與實體人民幣等價,支持可控匿名,并具有無限法償性的支付工具。中國人民銀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始于2014年成立的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2017年數字貨幣研究所掛牌成立,2020年開啟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工作,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正在不斷接近公眾。本文旨在評估法定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業帶來的困境,并嘗試找出可行性法律應對路徑。
法定數字貨幣為商業銀行帶來的困境
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方式與傳統貨幣千差萬別,商業銀行作為以貨幣流通為獲取盈利主要手段的企業,貨幣形式的變化將對其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盈利上,還體現在商業銀行面對法定數字貨幣所帶來全面變革而產生的體制機制不適應性。
一、法定數字貨幣改變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方式
在法定數字貨幣的支付環境下,貨幣不以物理實物形式出現,而是以加密的數字代碼形態展示,省去了大量的物理儲存空間與運輸成本,本質上帶有可追蹤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 法定數字貨幣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銀行的運營效率。通過法定數字貨幣,公眾之間不需要借助網絡便可以完成相關業務的辦理,不會出現辦理業務延時的情況。但數字貨幣的應用也對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商業銀行目前的人員結構、技術體系以及業務模式將不再適用于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方式,應進行適應性調整。
二、法定數字貨幣加速商業銀行非中介化
一直以來,商業銀行充當了人民銀行和公眾之間的媒介。但法定數字貨幣采用的區塊鏈技術,直接具備去中心化的特點,這將加快商業銀行非中介化進程。如果人民銀行直接對社會公眾開放數字貨幣賬戶開立權限,公眾將不需要在商業銀行開戶,這將導致商業銀行被邊緣化。不過據現有公布的信息看,正在試點中的法定數字貨幣將采用雙層投放體系 ,這種體系運行模式為,人民銀行雖然負責發行數字貨幣,但是不直接與公眾對接,而是由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申請兌換一定數量的數字貨幣,再由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向社會公眾供應數字貨幣和相關服務。盡管采用這種雙層模式,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也會對銀行的經營產生巨大影響,損失部分手續費、利率差等中間業務收入不可避免。
三、法定數字貨幣沖擊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
銀行從公眾中吸收存款,并為企業項目融資提供貸款,銀行負債(存款)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即銀行通過將非流動性貸款轉化為流動性存款來實現流動性轉化。銀行通過吸納存款和發放貸款二者的利率差盈利,這也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一般來說,利率足夠高的法定數字貨幣對銀行貸款業務有負面影響。直觀地看,如果法定數字貨幣利率足夠高,銀行只能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補償不斷上升的融資成本,這將導致貸款減少。如果存款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法定數字貨幣的適度利率會增加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法定數字貨幣限制了銀行的市場力量,迫使它們向儲戶提供更高的利率,這會吸引更多的存款,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利潤。銀行愿意接受增加的存款需求,因為他們每單位存款仍能盈利。這將導致更多的銀行融資,進而導致更多的貸款供應和更低的貸款利率。法定數字貨幣對銀行體系的影響取決于存款市場的競爭水平和法定數字貨幣的利率水平。
商業銀行的法律應對
商業銀行面對法定數字貨幣的沖擊已采取了相應的應對策略。筆者認為,在法律應對層面應從以下三方面展開:一是在法律監管體系下對商業銀行進行系統性技術升級;二是降低壟斷性法律風險以優化數字貨幣支付體系;三是完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制度以適應數字貨幣支付的廣泛應用
一、在法律監管體系下進行系統性技術升級
從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的各項舉措來看,我國在政策上是支持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的,但是其必須接受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 這一政策為商業銀行適應法定數字貨幣的法律應對提出了原則性要求。在日后人民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大規模推出將倒逼商業銀行系統的更新換代。商業銀行要嚴格地在法律監管體系下,加大法定數字貨幣的科技研發,同時對自身技術體系進行系統性升級,以適應法定數字貨幣的廣泛應用。
法定數字貨幣的運營過程中,在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端方面,商業銀行需進行數字代碼的轉換,并且接受人民銀行的監督;在客戶端方面,商業銀行要接受數字貨幣的交易請求。所以,現在商業銀行的軟件系統不能在法定數字貨幣時代下適用。商業銀行必須未雨綢繆,盡快研發與數字貨幣業務匹配的業務辦理系統,利用數字貨幣項目進行系統更新換代,進一步滿足客戶對商業銀行服務的高質量體驗需求。就目前狀況來說,商業銀行需在應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以及交易安全方面進行發力,加快軟硬件升級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大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端科技的資金和人員的投入。
二、降低壟斷性法律風險以優化法定數字貨幣支付體系
在現有的消費支付市場中,商業銀行面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競爭壓力。支付市場也表現出巨大的外部性和不斷增加的規模回報。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的整個支付系統很有可能成為壟斷體,此時支付網絡內發生的任何重大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金融風險。故商業銀行在數字貨幣的應用過程中,要嚴格把控壟斷性法律風險。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法定數字貨幣的廣泛應用也為降低壟斷性法律風險帶來了機遇。借助法定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等特征,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壟斷性法律風險。同時,商業銀行還可以創新支付場景,以此開辟新的支付格局。在形成系統性壟斷風險防范體系的基礎上,借助法定數字貨幣業務的拓展,商業銀行還可以提高客戶的依賴度。商業銀行要借助數字貨幣的無限法償性作用,在此基礎上展開各類消費金融服務,拓展中間業務的經營邊界。
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將促使商業銀行構建更加開放的格局,吸引市場廣大場景合作商,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壟斷性法律風險。商業銀行應正確發揮法定數字貨幣降低壟斷性法律風險的作用,推進商業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相輔相成地進一步完善壟斷性法律風險的監控體系,亦是為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提供更優環境。
三、完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制度以適應法定數字貨幣支付應用
法定數字貨幣發行與應用都依賴于數字化信息。法定數字貨幣的用戶在開戶、交易、管理等全過程均以數字信息形式呈現。這一特性就使得個人信息的保護尤為重要。在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中,商業銀行不僅要在數字科技和信息系統方面投入精力,而且要加大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力度。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優化數字貨幣網絡系統、升級個人金融信息加密體系、完善個人金融信息泄露的補救措施等方面對個人金融信息進行系統完善的保護。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應用,將對公眾的金融投資和消費習慣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方方面面的變革,商業銀行要對目前的運營管理模式、制度框架進行全面優化,努力滿足客戶的財產安全需求,為客戶帶來優質體驗。
未來,數字貨幣的發展與應用是趨勢,因此,商業銀行要敏銳地洞見未來趨勢并作出適應性調整,以明智的做法走在“游戲”的前列。
參考文獻:
[1]巴曙松,陳紹光.央行數字貨幣:概念、路徑及應用[J].清華金融評論,2021(3):26 -? 27.
[2]紀金玉.法定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探究[J].現代商業,2021(3):109 -? 111.
[3]巴曙松,張岱晁,朱元倩.全球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和趨勢[J].金融發展研究,2020(11):3? -? 9.
[4]何德旭,姚博.人民幣數字貨幣法定化的實踐、影響及對策建議[J].金融評論,2019,11(5):38 -? 50+116 -? 117.
[5]湯奎,陳儀玨.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運營: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