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陽
摘要: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本文統稱“冬奧會”)制服是賽時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志愿者重要的身份識別和唯一指定的工作著裝。制服設計是冬奧會最重要的設計項目之一,是冬奧會形象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遞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尚。其設計要有中國特色,兼具時尚與功能,且要醒目、易識別,避免淹沒在色彩繁雜的環境之中。文章詳述了冬奧會制服的創意來源、色彩選擇以及款式與功能設計,力圖深入探討融入中華傳統造物思想的冬奧會制服設計。
關鍵詞:冬奧會制服 制服設計 傳統造物思想 形象景觀設計
一、創新源自限制與突破
冬奧會制服是典型的命題設計,有特定的主題要求,如紋樣與色彩必須使用北京2022年冬奧會核心圖形與標準色彩,以確保制服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整體的形象景觀統一。構成制服的要素,如款式、色彩、材質、紋樣、工藝等也有特定的要求與選擇的范圍。這些要求和選擇范圍對制服設計而言,既意味著挑戰,也意味著更明確的設計方向,即在限制中創新與突破,這亦是冬奧會制服設計的特殊使命。
冬奧會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制服的主視覺元素來源于中國山水畫與冬奧會核心圖形中的賽區山形,以此體現冬奧會賽時的自然景觀與中國山水畫的美學特征。中國山水畫是對祖國壯麗山河的再現,也是中國人文精神的象征。
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是制服設計的視覺來源之一。此畫用墨淡雅,呈現出的山水景觀既氣勢磅礴又寧靜淡遠,這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而是畫家心性的流露。將傳統山水意象運用到冬奧會制服設計中,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與奧林匹克精神相結合,體現出了多元文化的共生。
用盡可能少的元素表達豐富的內涵,是這次冬奧會制服設計的宗旨。制服設計運用的賽區山形保留了原本的山和光線這兩種主要元素,去掉了雪花元素。這是因為制服中的圖形設計要考慮比例關系,當山的大小合適時,雪花就會顯得太小,印在布料上像濺在衣服上的泥點,顯得雜亂。我們將衣服前身、后背和袖子局部的核心圖形設計為灰色調,將山設計成白色,使其看上去像雪山,讓制服整體具有中國水墨山水的意象,呈現出中國式的優雅與淡然。雖然沒有使用雪花元素,但通過調整色調,將缺失的雪花形象融入雪山之中,依然營造出了白雪皚皚、大氣磅礴的景象。可見,減少視覺元素沒有使設計偏離主題,這樣的創新和突破反而讓制服呈現出獨特的氣質,使整體風格更加通透、大氣、包容。

此外,賽區山形中山的大小、形狀、疏密、虛實也要進行創新設計,不能完全照搬核心圖形。為保證制服上的圖形在每個角度都能完美呈現,就需要調整好山的位置以及組合關系,根據衣服的裁片形狀來設計山形組合。設計時,我們既要保證在近距離觀看制服時,能直接感受到衣服上圖形的設計節奏和豐富細節,也要保證在遠距離觀看時,制服整體明暗關系和色彩關系的協調。我們將上衣下擺處的顏色做成與褲子相同的顏色,讓人在穿著時,在視覺上將腿部拉長;鞋底、褲腿側面、袖子和帽子上的紅色,會使整套設計更加整體,引導人從下至上縱向觀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人顯得更加高挑;衣服兩側使用了黑色,以顯出腰身。以上設計可以使穿著制服的人呈現相對完美的身材比例,且能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志愿者的制服要與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有明顯的區分,灰色調不夠歡快,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保留了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制服的外觀視覺特點,在衣服前后片置入了藍色的長城元素。長城是人類寶貴的歷史遺產,更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力量的象征,能喚起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精神共鳴。該圖形元素的設計,是放大了核心圖形中的長城元素,以長城中磚塊的圖形為基礎,形成傾斜的動態構圖,以呈現出流動、跳躍、進取、向上的視覺意象,體現志愿者的青春活力。

此次冬奧會的制服設計運用了中國傳統的造物思想,蘊含著“節用”與“慎術”的思想與造物觀。孔子云:“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大到治國,講究節約用度,輕用民力,不違農時,順應自然;小到傳統制衣都體現了“節用”和“慎術”的思想。此次冬奧會制服設計中,“節用”體現在對材料的愛惜,對技藝的尊重,對民力的愛惜上。“慎術”體現在審慎地使用技術上,即不濫用技術、不炫技、不暴殄天物。如在制服設計中,我們在保證制服好看、好穿、滿足人體工學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布料的拼接和裁剪。如此,在大批量生產過程中,可以減少工藝的步驟,降低制作難度,節約時間和人力成本。
二、色彩設計思維的依據
相似的圖形、不同的顏色,是以制服區分不同身份人群、保證形象景觀視覺統一的基本手段。奧運會的核心圖形有紅、藍、綠三種色調,因此我們選用了紅、藍,再加入水墨的色調來設計制服,以呼應奧運會核心圖形的主色調。在中國傳統用色體系中,赤、青、黃、白、黑是正色,正色相對間色來說更加飽和、純正、有力量。特別是紅色和黑色的搭配,是古代天子祭祀或參加其他重大活動時所穿冕服的色彩,極為尊貴。從古至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紅、黑搭配的服飾和生活用品。紅、黑配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重要禮儀用色。

水墨風格的色調是由標準色長城灰延伸而來的。長城灰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景觀形象設計使用的色彩之一。這樣一種兼具北京2008年奧運會風采與中國文化精神的色彩,連接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并通過志愿者的制服,展現“雙奧之城”的風采。
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的工作性質比較接近,制服設計元素也比較接近,主要以山水的位置和顏色變化來區分。兩種制服的主色霞光紅是溫暖與希望的象征,體現了冬奧會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的熱情與奉獻精神。工作人員的制服以霞光紅、墨色和灰色搭配,莊重、大氣、熱誠;技術官員制服以霞光紅和不同深淺的灰色搭配,冷靜、公正。志愿者制服顏色天霽藍是十分適合冰雪運動的色彩,活潑生動,具有親和力。近三萬名志愿者穿著制服,在工作場所中會呈現大面積的藍色,以營造出輕松、干凈的環境氛圍。制服中的瑞雪白象征著在白雪覆蓋下的世界,純凈、高潔,并有“瑞雪兆豐年”的意涵,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時間——春節相契合。
三、時尚、實用與個性化設計的統一
對于制服的圖形設計來說,在穩重與動感中取得平衡是關鍵。制服圖案采用定位設計;圖形的構成采用斜向布局,富有動感;款式基于冬季運動專業裝備的穿搭傳統,插肩袖的設計針對不同肩寬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此次制服的版型兼顧時尚與實用。以立體裁剪的方法制作出能滿足穿著者室內外多場景工作的版型,使制服更具適應性。制服主要使用尼龍面料。該面料能使印花效果更加細膩、柔和,在寒冷的環境中更具韌性,輕便耐磨。使用多功能面料和經過獨具匠心的細節設計,讓冬奧會制服更加科學、易用,并為穿著者提供了全方位的防護和輔助支持。

冬奧會制服除了要保證圖案、版型優美、用材優良外,還要保證其能夠在各種氣候環境中使用。在極端的氣候中,溫度可達-30℃,風力達7級以上。因此,輕便、保暖是制服要具備的基本功能。冬奧會制服面料采用了超強保暖熾熱科技、防水透濕科技,使用了石墨烯、聚熱棉、超級羽絨等材料,以實現快速升溫、高效蓄熱、超級保暖的功效。石墨烯是確保快速升溫的新型納米材料,能夠通過發射遠紅外線提升遠紅外輻照升溫效率,升溫效果超過國家標準的一倍;聚熱棉作為新型立體結構保暖材料,具有光蓄熱性能,可以將熱量牢牢鎖住,在阻隔熱量流失方面比傳統材料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時,制服設計師還利用熱能反射原理,通過印花、離子濺射等技術在織物表面覆蓋一層銀或鋁形成熱反射層,熱反射層可高效反射人體熱能,提升輻照升溫效率,降低熱量流失,達到保暖效果;超級羽絨比普通羽絨更加蓬松,絨子含量高達90%,可以鎖住更多空氣,起到長效保暖效果;熱反射內里面料避免了在寒冷環境下,人體熱量的流失;制服內部的溫度顯示儀表,可以隨時監測人體溫度;肩部立體防滑墊片不僅減壓、舒適,還添加了抗靜電、防滑、單向導濕和透濕等功能。


制服在細節上也有很多人性化的設計:功能外套增加了夜間反光安全設計,在左邊的袖子和雙肩背包上配有對講機掛袢,口袋里放有高頻求生哨、觸控筆及眼鏡布等。鞋子和靴子使用了一鍵旋鈕閉合,讓穿著者單手操作就可以完成穿脫。鞋底使用濕冰止滑材料,并對上面的濕冰防滑顆粒進行了冰爪底紋設計,具有優秀的冰面防滑性能和抓地能力,以確保穿著者的安全。防割耐磨的鞋面使用了防水膜,防水、透氣并可回收利用。內層手套“比心”的防滑設計溫馨可愛,且手套指尖為可觸屏材料,可以保證穿著者在戶外也能操作屏幕。
冬奧會制服在設計方法和材料選擇等方面都考慮到了可持續性和友善環境。如裝備收納包所使用的紗線是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制品生產出來的環保紗線,所用的包裝袋采用生物可降解母粒制成,降解率達90%以上,鞋靴皮革的加工也采用了專利節水技術等。整套制服裝備共有17件單品,每件單品都有簽名區,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和標識,避免混淆和丟失。
冬奧會制服作為國家形象設計項目,涉及各方需求。對于設計師來說,堅持是最重要的素質,要堅持專業性,把握方向,在平衡各方需求的過程中不懈地追求完美,在設計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國科技實力,傳承中國傳統的造物觀念,彰顯奧林匹克精神,這亦是中國設計師的使命與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