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寒,明 荷,祝守敏
(1.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重慶 404000;2.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重慶 404120)
脂溢性脫發即“雄激素源性脫發”,好發于30歲左右,是臨床常見的脫發類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現為前額、兩側及頭頂部頭發稀疏、脫落,伴有頭油、脫屑,男性脂溢性脫發主要集中于前發際線兩側或頭頂,女性脂溢性脫發多集中于頭頂[1]。研究發現,該病與遺傳、內分泌、情緒、應激、飲食結構、外界致病菌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2]。現代社會人們工作、學習壓力較大,生活飲食習慣改變,使該病的發病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但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3],脂溢性脫發已成為世界性難題。
中醫稱脂溢性脫發為“蛀發癬”“發蛀脫發”,認為頭發的正常生長離不開腎精的滋養濡潤、充足的氣血、氣血精液的正常輸布,所以頭發與臟腑陰陽失調關系密切。毛發局部的油膩、瘙癢、脫屑等表現,與氣血運行失職、痰濕蘊熱有關。因此,該病的外治與內治同等重要。筆者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自擬制作固發洗劑,并運用于臨床,收到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重慶三峽醫專附屬醫院皮膚科及中醫科門診就診的脂溢性脫發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6例,女9例;年齡33~52歲,平均(35.7±3.5)歲;病程12~72個月,平均(42.6±20.2)個月。治療組男28例,女7例;年齡28~50歲,平均(37.8±5.9)歲;病程24~72個月,平均(48.2±19.8)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批(審批號:sxyz20190003)。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參照《臨床皮膚病學》擬定:從前額兩側開始,頭發稀疏、細軟,發際線逐漸后移;皮損區光亮,可有細軟纖毛存在,甚或無毛發生長;伴有頭皮瘙癢、頭發油膩、頭屑等癥狀[4]。②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皮膚性病學》《中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濕熱瘀阻型脫發的診斷標準:癥見頭皮光澤發亮,頭屑較多,油膩,部分毛發黏著,時有納呆、便溏,舌紅苔膩,脈滑數[5-6]。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在治療前兩周內沒有使用相關藥物;未合并其他可致脫發的疾病;自愿參與本研究;未曾植發。
1.4 排除標準 斑禿、季節性脫發、藥物性脫發、外傷瘢痕脫發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脫發者;孕婦及哺乳期女性;對治療藥物中某種成分或對照組藥物過敏者;病程超過10年者;近1個月內使用過治療該病的藥物如非那雄胺、米諾地爾酊或中藥等;不能堅持配合治療,中途改變治療方式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及安全性判斷者。
2.1 對照組 給予米諾地爾酊治療。米諾地爾酊(浙江萬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14)外用,在頭發和頭皮完全干燥時使用,每次用藥1 m L約7噴(無論患處面積大小),從患處中心開始涂抹藥液,并按摩3~5 min,使藥液滲透至頭皮深層,每日1次。連續治療3個月。
2.2 治療組 給予固發洗劑治療。組成及制備:取何首烏15 g,側柏葉10 g,松針10 g,王不留行10 g,白芷10 g,藁本10 g,皂莢15 g(先煎),茶枯20 g(先煎),杭菊10 g(后下),薄荷10 g(后下),加水浸泡20 min,將皂莢、茶枯打碎先煎20 min后,加入其他藥物,再煎40 min,最后加入杭菊和薄荷再煎3~5 min即可。正常洗發后用溫熱的藥水清洗頭發,2 d使用1次,每次洗10 min,洗后不再用清水沖洗,讓其保留在頭部。連續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癥狀(頭癢、頭油、頭屑)和體征(脫發、新生毛發)的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制定,頭癢、頭油、頭屑、脫發按無、輕、中、重計0、2、4、6分,新發生長按覆蓋面積的大小依次計0、2、4、6分,總積分為每項積分之和。
3.2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痊愈:脫發區新生毛發基本正常,無頭癢、頭油、頭屑癥狀,臨床癥狀積分下降率>80%;顯效:頭癢、頭油癥狀改善明顯,較多新發生長,臨床癥狀積分下降率為>70%~80%;有效:頭癢、頭油減輕,多量新發生長,臨床癥狀積分下降率>30%~70%;無效:少量毛發長出后脫落,甚或脫發區無毛發生長,臨床癥狀積分下降率≤30%[8]。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2.86%,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脂溢性脫發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頭油、頭癢、脫發積分及總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脂溢性脫發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脂溢性脫發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對照組 35 治療前 3.58±0.33 3.39±0.28 3.27±0.30治療后 2.42±0.30△ 2.12±0.32△ 1.58±0.37△組別 例數 時間 脫發積分 新生發積分 總積分組別 例數 時間 頭油積分 頭癢積分 頭屑積分治療組 35 治療前 3.67±0.31 3.42±0.32 3.11±0.28治療后 1.67±0.29△▲ 1.17±0.33△▲ 1.34±0.31△治療組 35 治療前 4.23±0.35 6.00±0.00 19.12±0.45治療后 1.12±0.28△▲ 2.93±0.38△ 9.96±1.47△▲對照組 35 治療前 4.02±0.20 6.00±0.00 20.03±0.31治療后 2.11±0.33△ 3.91±0.36△ 13.39±1.76△
脂溢性脫發的發病率呈日益升高的趨勢,其中男性發病率可達21.3%[9]。西醫治療該病多采用非那雄胺、米諾地爾酊及手術治療等。非那雄胺是一種合成的甾體類化合物,是雄激素睪酮代謝為雙氫睪酮過程中的細胞內Ⅱ型5α-還原酶的特異性競爭抑制劑[10],部分男性患者服用后可出現性欲減退、射精量減少、陽痿等,且該藥不適用于女性患者[11]。陳聲利等[12]證實,外用米諾地爾酊對脂溢性脫發有較好療效。西醫治療該病僅能改善部分癥狀,有較明顯的不良反應,如性欲減退、致畸、紅斑、瘙癢、脫屑及皮膚潮紅、灼痛等,同時有易復發、療效難以維持等缺點。對于毛囊萎縮變性的重度脂溢性脫發患者則需要進行植發手術,但也可能出現出血、感染、術后腫脹、表皮囊腫、瘢痕、一過性脫發等并發癥[13],且其費用較為昂貴,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
歷代醫家認為,脂溢性脫發的中醫病因病機主要為素體血熱,復感風邪,以致腠理不固,毛竅張開,風熱之邪乘虛而入,耗傷陰血,生風化燥,毛發失于濡養而成;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酒醴、辛辣炙煿等,導致脾失健運之司,水濕內停,郁久濕熱內生,上蒸顛頂,阻遏肌膚而致;或因肝腎陰虛,風邪侵襲,氣血失和,發失所養而致。筆者認為,脂溢性脫發除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外,還與頭局部脈絡受阻有關,氣滯血瘀或濕熱蘊結可致局部瘀阻不通,毛發失于濡養,治療時除調整臟腑功能外還須注重局部治療,宜以活血通絡、清熱除濕、清利頭目為主。本研究應用固發洗劑治療,方中制首烏益精血、烏須黑發,為君藥;側柏葉涼血祛風,松針祛風止癢活血,為臣藥;王不留行、白芷祛風止癢、活血除濕、通竅,為佐助藥;藁本、杭菊、薄荷清熱除濕、祛風止癢、清利頭目,兼能引藥上行,為使藥。皂莢能祛痰、開竅、通閉,茶枯殺菌止癢,佐助君藥祛濕止癢。諸藥共用,奏祛脂生發、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之效?,F代研究證實,何首烏水溶物可誘導色素沉著,誘導毛囊細胞增殖,抑制毛囊細胞凋亡[14]。側柏葉具有促進毛發生長、止血、抗菌、抗氧化等作用[15]。松針及松皮中含有大量的原花青素,可抗氧化,誘導休止期毛發再生,促毛發生長[16]。王不留行能加強局部血供[17],促使毛發生長。皂莢皂苷能有效清除污垢并殺菌[18]。茶枯含有茶皂素、天然茶油等,能起到殺菌止屑、去油止癢、減少脫發、修復發質的作用,茶油、氨基酸能去油止癢、柔順發質[19]。薄荷具有消炎、止癢、透皮作用[20]。研究顯示,斑禿和脂溢性脫發的高頻治療藥物以滋補肝腎、養血填精、健脾益氣為主,補虛治本以生發[21]。禤國維教授治療該病強調內外合治,配合中醫特色針刺、灸法、穴位注射療法及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22]。鄭若楠等[23]采用梅花針配合鮮姜汁治療局部脫發和脂溢性脫發有較好療效,鐘玲玲等[24]采用復方側柏葉溶液外用治療脂溢性脫發具有良好的療效。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治療組頭油、頭癢、脫發積分及總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固發洗劑治療脂溢性脫發能較好地改善患者頭癢、頭油及脫發等癥狀,可為該病的外治法提供參考。后期研究可以在此基礎上探究固發洗劑的儲存及制備等,如制作成洗發劑,方便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