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怡,張傳名
(1.揚州大學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2.揚州大學臨床中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且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組織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慢性炎性反應有關。COPD起病緩慢,病程較長,一般癥狀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晚期患者還可出現體質量下降、食欲減退等。研究顯示,隨著發展中國家吸煙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國家人口老齡化加劇,COPD的發病率在未來40年將繼續上升,預測至2060年死于COPD及其相關疾患者數超過每年540萬人[1]。中醫典籍并未提及COPD病名,但根據其臨床癥狀可歸屬“肺脹”范疇。近年來,中醫在COPD穩定期的臨床研究治療中取得了一些進展,現綜述如下。
《諸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云:“肺虛為微寒所傷則咳嗽,嗽則氣還于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而肺本虛,氣為不足,復為邪所乘……故咳逆,短乏氣也。”提出肺脹的發病機制。朱丹溪言:“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認為肺脹多為痰、瘀引起的肺氣降逆失常所致。目前許多中醫學者對COPD穩定期的病因病機和辨證分型做了深入研究。黃少君等[2]認為,COPD穩定期以虛為主,病位在肺、脾、腎,主要病理要素是虛、痰、瘀,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正虛積損。柏正平等[3]通過分析古代30余部經典著作,得出了COPD在穩定期的中醫證候以虛為主,虛證以肺陰虧虛證、肺氣虧虛證、氣陰兩虛證多見,本虛標實證以陰虛火旺證為主,標實證以痰濁阻肺證為主。孟紹英[4]分析COPD穩定期患者的臨床資料,認為COPD穩定期可概括為本虛標實,虛指肺、腎、脾虛,實指痰濁與血瘀之證,并且常伴有痰瘀夾雜現象。由此可知,COPD緩解期病因病機多屬本虛標實,正虛與邪實常互為因果,感邪則偏于邪實,平時偏于本虛,早期多屬氣虛、氣陰兩虛,由肺及脾、腎;晚期氣虛及陽,以肺、腎、心為主,或陰陽兩虛。
2.1 毫針療法 毫針療法應用歷史悠久,是依據中醫經絡辨證理論,用毫針刺激穴位,激發經氣,調理臟腑,從而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通過針刺肺、脾、腎等相應腧穴,健脾益肺,補腎益氣,化痰祛瘀,使氣血運行,改善肺功能,增加機體免疫力。李寧[5]對針刺治療COPD穩定期的臨床療效進行Meta分析,結果表明,針刺加西醫常規組中醫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優于西醫常規組。魏杰[6]采用中藥湯劑配合針刺氣海、脾俞、足三里、膻中等穴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改善的總有效率為94.29%,明顯高于對照組(茶堿緩釋片口服治療)的74.29%。焦莉[7]以平補平瀉法針刺肺俞、膈俞聯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噻托溴銨粉霧劑吸入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30例,結果顯示,該結合療法在減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數、減輕疾病程度和臨床總體療效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噻托溴銨粉霧劑吸入治療)。總之,毫針刺法可顯著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操作簡單,價格較低,可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但可能會因醫者辨證及針刺的技術水平高低而影響療效。
2.2 溫針灸療法 溫針灸是一種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中醫傳統療法,與傳統針刺療法相比,溫針灸增強了溫陽散寒、培元固本作用,更適合于本虛標實的患者。溫針灸療法可健脾益肺、調暢氣機、減少痰飲生成,從而有效提高COPD穩定期的治療效果。楊進貴[8]分析三九溫針灸對COPD穩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將6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均在三九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吸入噻托溴銨粉霧劑的基礎上,加用溫針灸治療(針灸取大椎,雙側肺俞、腎俞、膈俞、脾俞),治療27 d后,治療組慢阻肺患者自我評估測試(CAT)評分明顯下降,且低于對照組,可見加用三九溫針灸對改善COPD穩定期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明顯優勢。李相良[9]在三伏天應用溫針灸治療COPD穩定期,結果顯示,三伏天溫針灸合噻托溴銨粉霧劑能有效提高COPD穩定期患者生活質量,療效確切。謝芳等[10]采用溫針灸豐隆、足三里、肺俞、太淵、中府、陰陵泉等治療COPD痰濁壅肺證,發現溫針灸可改善患者痰濕體質,減輕患者痰液生成,助痰咳出。
2.3 穴位注射療法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集藥物、針刺、穴位為一體,通過藥物與腧穴的有效結合,發揮雙重療效。穴位注射藥物可從經絡傳輸直達病灶,發揮止咳平喘、補肺益脾功效,從而提高藥物療效[11];同時藥物直接注射于腧穴上,不經過肝臟代謝,較其他注射方式更加安全。李勝華[12]分析喘可治注射液足三里穴注射對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發現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及Ig M均高于治療前,該法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動脈血氣指標,提高其生活質量。黃楚栓[13]發現自血穴位注射療法可降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IL-8)濃度。朱曉琳[14]在對照組(加味補肺納氣湯)的基礎上聯合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COPD穩定期肺脾氣虛證患者,發現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明顯。以上研究均證明穴位注射療法能有效改善肺腎氣虛型COPD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癥狀。
《醫學入門》云:“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療法可通過對腧穴的溫熱刺激,激發體內的經絡協調,發揮調理氣血、平衡陰陽功效,該法可通過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增加耗氧量,刺激交感神經緩解氣管及支氣管痙攣,改善肺通氣。本法操作簡便、安全、效果確切。吳瓊等[15]研究證實,艾灸法產生的艾煙有抗病毒、殺菌及解痙平喘等作用,對人體肺功能的改善呈正向作用。鄧麗梅等[16]將穩定期COPD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扶陽火艾灸(以川芎、附子、炙甘草等藥物制成扶陽藥酒與艾絨點燃熱敷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并進行點按),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標改善也較為顯著。盛海燕[17]運用平衡火罐合電子艾灸法治療COPD,在患者背部督脈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閃罐后,取肺俞、膏肓及腎俞艾灸20 min,結果顯示,患者肺功能指標、6 min步行距離及CAT評分均升高(P<0.05)。陳代平等[18]以隔藥灸治療穩定期COPD,取芥子、附子、延胡索、細辛、肉桂制成藥餅貼敷于患者兩側定喘、肺俞,然后在藥餅上艾灸,結果顯示,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高于對照組(西醫規范療法)。
按摩療法可通過刺激體表特定穴位,促進COPD穩定期患者氣血運行、神經傳導、呼吸肌群放松,減輕呼吸困難,達到平喘、益氣固本功效。按摩療法具有簡便效廉、舒適安全的特點,既可避免針刺的疼痛,又可達到針刺的效果,可作為暈針人群的長期保健方法,臨床常通過按摩對應腧穴、足反射區等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肺部癥狀和其他合并臨床癥狀。黃明朝等[19]治療30例COPD穩定期患者,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按摩足部肺、氣管、支氣管、脾反射區,推刮(左)脾-胃線、(右)肝-胃線、腎-輸尿管-膀胱線反射區,發現足反射區按摩可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和6 min步行距離。張小玉等[20]采用推法、拿法與按法等按摩手法由輕到重按壓天突、膻中、大椎、身柱、定喘、膈俞、肺俞等穴位,發現按摩療法可止咳平喘,溫陽益氣,改善肺功能。饒菊芳等[21]采用按摩頭部太陽、風池、百會、上星、神庭、風府、印堂等穴位配合耳穴埋豆治療COPD合并失眠患者,結果顯示患者肺功能指標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均降低。王紅雨[22]運用子午流注理論,在卯時(5:00—7:00)大腸氣盛時按摩COPD患者足三里以增強腸道蠕動,促進腸胃功能,結果顯示,患者胃腸功能改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優于對照組(常規護理)的77.50%。
氣功療法是中國傳統的祛病、保健、養生方法,以調神(意念調整)、調息(呼吸調整)、調身(體力鍛煉)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作用。研究表明,氣功療法能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困難、焦慮抑郁情緒及運動耐力等,而緩解期患者以中老年為主,對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氣功療法學習積極,依從性高[23-25]。高瑛[23]在COPD穩定期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入易筋經訓練,6個月后患者肺功能指標和活動能力明顯提高。倪曉梅等[24]將50例COPD穩定期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練習五禽戲)和對照組(無運動),干預后,試驗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圣喬治醫院呼吸問題調查問卷(SGRQ)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表明五禽戲鍛煉可明顯改善COPD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侯達繁等[25]將COPD穩定期患者70例隨機分為3組,分別采用八段錦聯合呼吸訓練治療、僅采用呼吸鍛煉和不鍛煉方式,治療后發現八段錦聯合呼吸訓練組和呼吸訓練組的肺功能指標改善均優于不鍛煉組,且八段錦聯合呼吸訓練組改善更顯著。
COPD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病死率較高,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目前,西醫治療COPD穩定期以教育和勸導患者戒煙、脫離污染環境及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祛痰藥等藥物,以及長期家庭氧療(LTOT)治療為主,但僅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可能出現相關不良反應。因運用中醫適宜技術治療COPD,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提高其生活質量,且操作簡單易學、安全,價格低廉,可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但目前由于基層醫生技術水平相對滯后,醫療費用較低等原因還未能普及至各大醫院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6]。因此,在今后可加強中醫適宜技術治療COPD穩定期的推廣工作,完善其科學理論研究,更好地將中醫適宜技術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