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婷 SUN Long-ting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蚌埠 233030)
突破式創新是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進入全新的領域,產生戲劇性的變革,創造出新的產業和市場,其實質是一個重新調研、重新采購、重新實驗、重新生產的過程。因此在快速發展的商業時代,突破式創新成為企業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突破式創新投資高,周期長,高風險以及高度不確定性等特征也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阻礙。因此,探尋影響企業突破式創新的重要因素,減少企業突破式創新過程中的阻力,促進突破式創新進程的高效推進,進而推動企業突破式創新成為了學者們重點關注研究的問題。同時,作為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內部控制可以保護公司的健康運營以及穩定資本市場的發展。突破式創新是一項可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長期戰略并且提升增值空間的重要活動,然而目前鮮有研究探討內部控制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企業突破式創新,而內部控制對企業長期戰略經營有重大意義,因此,明確內部控制對企業突破式創新的影響機制是一項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本文可能存在的研究貢獻主要存在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現有關于內部控制影響突破式創新的實證研究很少,本文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內部控制造成的經濟后果以及突破式創新的影響因素等相關研究,彌補了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影響的研究不足。第二,本文從融資約束的角度出發,探討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的影響及其影響路徑,并回答以下兩個問題: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突破式創新產生的影響及其路徑。第三,本文的理論分析及實證結果為提升中國企業突破式創新質量以及制定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建議。
突破式創新是一項高資本投入、高運行風險以及高度不確定性的活動,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分別從影響突破式創新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進行了研究。從企業內部而言,突破式創新會受企業戰略導向的影響,其中,市場戰略導向著眼于市場和顧客的需求,企業為了迎合市場和顧客的需求而創造新的產品,技術戰略導向著眼于開發新技術,能夠通過創造顧客需求從而占領市場份額,同時企業的突破式創新也會收到高層管理者的影響,企業的高層領導者負責企業的管理、運營以及未來的發展,因此他們的喜好以及特質對企業的突破式創新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除了企業內部因素對突破式創新有影響外,外部因素也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都對企業進行突破式創新有著促進的作用,同時技術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有意識地升級產品,增加研發資本進而促進企業進行突破式創新。另外不確定的經濟政策也會加大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抑制企業突破式創新。
就目前學者們對突破式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來看,大多是考慮單一因素對突破式創新的影響,而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其各項活動都會受到內部控制的影響,內部控制作為企業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和,其可以緩解代理問題[1]、降低企業的風險[2],并且企業的創新活動也會受到內部控制的影響,內部控制也可以通過改善公司決策能力以及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來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3]。企業進行突破式創新要面對高技術風險以及高資本投入,這時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可能產生沖突,同時委托代理問題會使得創新的開展受到制約。而良好的內部控制會有效緩解委托代理問題以及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可以緩解因代理問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資本投入不足。并且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風險來保證突破式創新的進行。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內部控制水平與企業突破式創新存在正相關關系。
融資約束問題是各個企業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面臨的難題,而合理且高效的治理機制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通過提高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向市場公布更加完整準確的財務信息,以此來緩解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高融資成本,進而有效地緩解融資約束問題,同時,企業的內部控制缺陷也會成為企業創新風險高的一個信號,會提高企業的資本成本和債務成本。目前國內許多學者研究發現,高質量水平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有效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
企業要進行突破式創新必然面臨高資本投入,這對企業的現金流充足和穩定有較高要求,然而受企業自身資源稟賦的限制,存在部分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融資約束問題。而融資約束問題的存在不僅不利于企業的日常經營,而且也會限制企業的創新投資活動[4]。因此,通過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在提升管理層決策能力的同時,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可以有效增加企業的研發資本的投入[5],進而促進企業進行突破式創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融資約束在內部控制與突破式創新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本文選取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8年的數據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對樣本進行幾點處理:剔除ST以及*ST、剔除在檢驗期間數據缺失值、剔除金融類、為避免極端值的影響,對連續型變量進行首尾兩端各1%的縮尾處理。經過篩選處理,最終獲得15854個有效觀測值。本文選取的數據來源于迪博內部控制指數數據庫以及國泰安數據庫(CSMAR)。
①被解釋變量:突破式創新(RI),本文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采用發明專利數來衡量企業的突破式創新(RI)。
②解釋變量:內部控制(IC),借鑒學者們的研究,本文的內部控制指數采用“迪博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來衡量。
③中介變量:融資約束(SA),本文借鑒前者的研究,采用Hadlock和Pierce構建的SA指數,可以避免內生性問題,從而避免測量誤差,SA指數的數值為負值,即SA指數越小,融資約束程度越嚴重。
④控制變量:參考已有研究文獻,為緩解其他因素的影響,本文采用選取高管持股比例(MSR)、獨董比例(INDE)、兩職兼任(DUAL)以及其他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同時控制了行業(IND)和年度(YEAR)的虛擬變量。
為了檢驗本文提出的假設,本文通過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驗證,為驗證H1,構建模型1:

其中被解釋變量RIi,t表示企業第t年的突破式創新,解釋變量ICi,t表示企業第t年的內部控制指數,Controli,t表示第t年的控制變量,若模型(1)中的β1顯著為正,則說明企業的內部控制可以促進企業的突破式創新。
為驗證H2,即為了探討融資約束在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影響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現有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中介檢驗“三步法”來進行檢驗,并對模型(1)進行擴展:

模型中SAi,t表示企業第t年的融資約束,在此模型中需要重點關注β1、γ1以及γ2,如果β1顯著,說明內部控制對融資約束產生了影響,在這個影響的基礎上,如果γ2顯著,則說明融資約束在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影響過程中存在中介效應。
表1是各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特征,根據表1的結果來看,企業突破式創新(RI)的均值是0.227,最小值是0.000,最大值是3.664,這表明企業之間的突破式創新差異較大。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IC)的均值是0.320,最小值是0.050,最大值是0.480,這表明企業之間的內部控制質量大同小異,但是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還有待改善。企業融資約束(SA)的均值是-3.726,最小值是-4.318,最大值-3.032,這表明企業之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資約束問題。其他變量的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描述性統計分析
3.2.1 企業內部控制與突破式創新回歸分析
根據模型(1),將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數變量(IC)作為解釋變量,突破式創新水平(RI)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其中,第(1)(2)(3)列為逐步控制行業年度效應以及加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見表2)
根據表2的回歸結果來看,企業內部控制與突破式創新在1%的置信水平下呈現出顯著正相關,因此H1得到了支持,表明當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得到提高時,企業的突破式創新水平也會顯著上升。在控制變量中,選取的控制變量大多都對企業突破式創新有顯著影響。并且在逐步控制年度和行業效應以及加入控制變量之后,調整后的R2明顯增加,表明本文模型的擬合優度有所提高?;貧w結果都顯示企業內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突破式創新水平,加強了本文結論的說服力。

表2 企業內部控制與突破式創新回歸分析
3.2.2 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文采用學者們常用的“三階段步驟”來檢驗融資約束是否存在中介效應。從表3第(2)列回歸結果中表明,IC對SA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表明高質量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可以高效緩解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問題。在第(3)列回歸結果中,內部控制與SA的系數均對突破式創新有正向顯著影響,并且企業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的回歸系數從0.444下降到0.316,表明在企業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的影響過程中融資約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H2得到驗證。

表3 中介效應回歸檢驗
在當今商業環境下,創新是影響企業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本文選取2007-2018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實證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的影響,以及融資約束在影響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得到以下研究結論:①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越高,企業的突破式創新水平越高。②企業內部控制可以通過有效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來進一步促進企業進行突破式創新,并且通過檢驗發現企業融資約束在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的影響過程中發揮了部分傳導效果。
本文得出的研究結論具有如下幾點啟示:
①企業可以通過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從內部控制五個層面深入建立科學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內部控制對突破式創新以及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企業突破式創新以及加快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②企業可以通過解決融資約束問題來促進企業突破式創新,企業可以建立有效的內部融資制度,比如通過在每年的留存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準備金,從而及時為企業進行突破式創新活動提供內部融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