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昪
(紹興文理學院,紹興 312000)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要徹底改變這種教學現象,必須實行校企合作模式,合作是高等教育院校改革的必要措施,要加強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創新研究,開展有效的黨建共建體系構建。目前部分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工作環節比較薄弱。因此,加快研究完善黨建工作機制,是各級各類高職院校完成黨建共建工作的一項必要工作。
校企合作模式中有政府的介入,可以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地方政府應全力支持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同時,地方政府要加大統籌與規范的力度,在校企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首先,國家可以出臺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是保證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形成長效機制的一種手段。高職院校所在地的政府可以制定一套校企合作的合作機制體系,促進和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展。
其次,政府要加大經費投資,地方政府規范相關配套政策文件,完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在執行經費制度時,要保證政府的經費平均分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政府財政部門對學校的投資撥款,讓學校在使用政府經費時,可以在之前的基礎上擴大使用權,除了學習以外,凡是對學生有幫助的地方都可以申請經費。高職院校收取的學生學費、課程實踐和專業實習費,地方政府要全部歸還于學校。
最后,實行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崗位的政府購買機制,高職院校若需要聘用兼職教師,地方政府應承擔聘用兼職教師的一切經費。政府要督促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促進高職院校的多元化發展,為校企合作提供資金保障。政府部門可以在高職院校設置專項資金,這部分資金專供校企合作項目使用,政府可以多推出一些優惠政策,使更多的企業主動與高職院校進行合作。
國家和有關教育部門時刻關注著所有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主要目的是讓學校和企業兩大主體在為我國培養優秀人才方面形成一種互相幫助、相互促進的關系。國務院會議中頒發的文件明確表示,在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黨建工作,并將黨建工作列為教學重點目標。但目前學校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目標是黨建工作自成體系,與專業培養方向、專業課的教學內容,以及開設此專業課程的目標相脫離,黨建工作的開展沒有結合專業課程的實際情況,無法深入開展黨建工作。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從過去的兩年半的理論學習和半年的實踐學習,轉變為兩年的理論學習和一年的實踐學習。然而,黨建工作并沒有隨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因此傳統的黨建工作機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適應目前的新需求,導致一些學生在參與頂崗實習的工作崗位中,無法出色地完成某些工作。
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主要是為了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后,可以到企業實現動手操作的過程,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但校企合作更關注的是提高專業建設水平。高職院校通過學生到企業實習,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總結,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避免之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編寫以后的教材、完善專業課程的教學計劃等工作打下了基礎。
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包括很多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成績、學生的思想層面、整個專業,甚至整個學校的精神風貌,以及作風和文化等眾多方面。具體來說,校企合作中的黨建共建工作可以從共建組織、共管黨員、共抓隊伍、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等5個方面予以開展。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5項內容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共建組織是黨建共建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共管黨員、共抓隊伍、共享資源是黨建共建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途徑,共謀發展是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工作的目的。
共建組織是指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和企業兩大主體要共同抓好組織建設。抓好并加強組織建設方面的工作,是開展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工作的根本保證。組織是為了實現目標而組建的一個整體,進行組織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確定組織結構,厘清權力和責任之間的關系,組織結構中所有的部門和成員,在黨建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地工作,實現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工作的目標。在國企或一些大型企業,在高職院校黨委組織部的帶領下,企業內部可以成立由高職院校牽頭的校企聯合黨組織。不同的校企進行合作,校企聯合黨組織也不同,形成校企聯合黨組織的條件要符合校企的實際情況。在實現黨建共建的基礎上,高職院校與教學模式也要進行改革,形成校企一體化模式,共同進行管理。
共管黨員是指組織黨員參加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使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在活動中學習知識,保證黨員在發展過程中不遺漏任何環節。高職院校學生多、人才密集,企業工作人員有熟悉的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優勢,在黨員的發展過程中要上黨課,做思想匯報,開展組織活動,在學習方面多交流,做好黨員的管理工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職院校的實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大多數都是頂崗實習,這些實習學生不但是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對象,而且也是企業黨建工作的員工。
共抓隊伍是指要發揮好高職院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辦學優勢。通過組織學生上黨課、進行培訓、開展學習交流會等活動,高職院校和企業兩大主體共同抓好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企業可以培養更優秀的員工,讓頂崗實習的學生在畢業后留在企業,給企業培養優秀的骨干,可以使企業在發展道路上保持穩定的發展。企業要想在同行業中有較強的競爭力,先要有核心的團隊,在未來的競爭過程中,人才競爭是最大的競爭壓力,要通過共抓隊伍,為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共享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校企合作模式中出現的優勢互補,高職院校和企業兩大主體的共建工作可以相互溝通,相互學習一些黨建的知識。同時,企業也要發揮自身優勢,在學生頂崗期間,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教育。除此之外,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也要學習企業文化,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提高頂崗期間學習內容的廣度。高職院校可以利用其智力資源,開展專業知識對企業的智力支持,提供黨建工作的理論指導。
共謀發展是指高職院校和企業都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學校辦學模式和企業管理模式的優點,發揮自身優勢,在合作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校企雙方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合理的規劃,思路清晰,目的是在雙方合作過程中黨建工作能順利開展。通過開展黨建工作,規范企業的經營模式,可以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一些人對高職院校存在偏見,導致高職院校的聲譽受損,很多高職院校的生源緊張。加強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生源問題,可以通過制定黨建共建的新工作機制來滿足高職院校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的模式比某些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具權威性,通過“雙主體”校企合作中黨建共建是高職院校進行黨建工作的重點,在培養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學校越來越多,生源有限,會導致競爭日益激烈,需要高職院校注重黨建方面的工作,才能使高職院校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穩定發展地位。
黨建共建工作會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和企業的發展,關系到校企文化能否長期融合,校企合作在實施階段,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在“雙主體”的背景下,黨建工作能正常開展,可以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包括校企雙方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創新黨建共建的機制,高職院校和企業在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的培養方向方面達成共識,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辦學水平,解決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為我國將來的發展培養專業型人才。
十八大以后,國家對高職院校的黨建共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在黨建工作方面迎來了新的挑戰,主要包括:①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要實行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②學生在接受兩年理論知識學習后,要去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因此,傳統的黨員培養方案已不能適應目前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黨建工作被新的教學模式打亂,學生發展為黨員階段面臨著新的挑戰。采用“雙主體”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高職院校和企業達成共識后,可以通過黨建共建在學生黨建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幫助學生走出黨建工作的困境,企業將學生發展成正式黨員,保證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實效性,實現校企雙贏。
高職院校和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可以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但共享性是進行黨建工作的前提。采取“雙主體”合作辦學模式,通過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和企業具有相同的責任,共同分擔培養人才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同時,高職院校和企業在黨建共建過程中共享資源和成果。
國家要對企業實施相應的措施,使企業主動與高職院校進行合作,參與學生的黨建工作,達到共贏性原則的目的。國家應制定一些制度,讓企業認識到黨建共建工作對企業發展有巨大幫助。企業進行黨建共建工作,可以提升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同時對企業的黨建工作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可以推動黨建共建的實施,通過校企合作實現黨建共建的雙贏。
黨建工作不是一項急于求成的工作,其更偏重于一種思想性工作,在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和企業都要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可以充分地了解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需要注入深刻的情感,情感的參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養學生黨員的質量。校企合作在日后的教學中已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化的過程,無論是由團員轉成積極分子,還是由積極分子培養為預備黨員的過程,都需要在交流和互動中掌握學生的發展變化。高職院校可以自行創建黨建共建的機制平臺,在創建的平臺中進行互動,但其他溝通渠道也很重要。
創新探索“雙主體”黨建共建機制,可有效促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黨建工作與高職院校的傳統黨建工作的實質性差別是前者成立了黨支部,定期舉行會議,將會議作為溝通的橋梁,完成學生黨員的發展與培養任務,會議內容主要包括對黨員的教育、預備黨員的發展,以及黨建工作的討論研究。要想黨建共建機制在運行過程中能順利開展,必須制定一套能滿足校企共贏性原則的制度。
建立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工作平臺,使“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黨建共建機制有了組織結構,高職院校黨支部和企業黨支部分別由學校和企業的人員組織,高職院校和企業要對學生黨員負責任。校企合作模式加強了黨組織的規范性,同時延伸了高校的黨組織,將高校的優良傳統傳遞給了“兩新”組織。強化組織建設與交流的渠道有很多,如通過組織會議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是在黨員培訓過程中最常見的交流方式。此外,還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等其他信息手段進行交流與溝通,保證黨建共建機制能順利進行。
從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在黨員的培養方案中融入更多的企業文化,通過注入新的企業元素形成新的校園文化,為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提供了莫大的幫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黨建共建,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限于學生的成績和綜合素養能力,新的評價機制除了這兩方面的內容,還增加了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評價。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要從學生的德育、勤勞、能力、成績等所有方面的具體實踐操作過程,對其進行評價,綜合考察,培養更高質量的人才。
改變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已勢在必行,通過“雙主體”校企合作模式開展黨建共建工作,進一步研究黨建工作機制,發展高質量的黨員,高職院校和企業在當前工作中要協同發展,在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