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松
(上海凌云汽車模具有限公司,上海 201708)
企業可以通過兼并的方式得到發展,逐步成為巨型企業。很多國家的企業都是以兼并的方式實現擴張的。1890年到1910年,美國第一次出現了大量的并購事件,不僅擴大了企業的規模,也提升了企業的生產率。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征,也使并購活動的發展更加頻繁,企業試圖以并購的方式,保持對一體化發展的適應能力。跨國并購進一步推動著資源的重新配置,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占據優勢。
企業并購通常不具有較大的成功率,大約只有一半的跨國并購能夠順利完成。企業的轉型升級戰略的落實,在企業并購后的整合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此時,需要合理地選擇升級模式,打造規范的內部流程,使企業更好地與各級供應商和經銷渠道合作。
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需要結合現實的發展需求,重視安全零件的可靠性,在跨國供應鏈的基礎上,合理地統籌規劃,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原材料供應商、物流、產品、銷售渠道等的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滿足現實的發展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總運營成本,有效增強客戶的滿意度,滿足跨國并購的目標建設。我國的企業也需要秉承科學發展的主要思想,以中國文化智慧特色的“隱形整合”方式,落實全新的發展理念,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產業的轉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汽車行業的發展出現新動向,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在全新的領域中,落實基礎,保持科學的發展路徑,提高其應用價值。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供應鏈的脆弱性增加,企業間、企業和政府間的合作需求加大,大型跨國企業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中發揮主導作用。
大多數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產銷售和供應鏈戰略滯后,它們把產品開發的核心部分交給科技比較先進的國家,勞動力問題交給發展中國家。面對供應鏈布局的競爭,要想緩解內部壓力、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汽車零部件企業就需要在跨國并購的基礎上,關注跨國并購的整合,有效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企業在進行大量投資收購之后,在分配資源時就會遇到很多的難題,被收購企業可能會隱瞞一些重要的市場信息,未經雙方商議、目標不同、經營策略違背共同理念等現象也會存在,協同效應很難達成。
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跨國并購的過程中,供應鏈資源配置不平衡,戰略整合不協調,運營整合執行力差,成員管理不到位,布局不合理?,F在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跨國并購戰略轉型歷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跨國企業越來越關注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轉型升級,但是上下游企業信息不對稱,合作伙伴之間缺乏信任,管理實踐中企業合作意識不強,合作企業之間信息溝通不暢。汽車零部件產業比汽車整車產業存在更多問題,為此只能結合實際,認識到自己的現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009年以后,我國汽車的銷量一直都處于較高水平,但是汽車零部件產業存在很大的滯后性,并且很多時候都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從現實的調查中可以直觀地看到,在10萬家企業中,年產值達到2000萬以上的只有1.3萬家,90%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位置。并且,一些汽車電子、發動機等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在一般情況下都被外資企業所控制,甚至外資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還有一部分的零部件產品,雖然存在高附加值,但是其發展需要高精尖的技術標準,甚至有一部分技術幾乎全部為外資企業所控制。
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真實的情況是,汽車零部件企業整體上處于偏低的地位,不僅配套比例不足,還有部分零部件需要進口才可以獲得。
面對這樣發展狀態,2016年開始,行業在出現高速增長以后,逐漸向著中低速度的方向延伸。此時,不少汽車整車企業給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僅導致企業產量降低,并且還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企業出現了利潤降低的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失關鍵技術,很多時候研發和創新的能力一旦不足,就會導致后續的問題出現。在本土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很多企業已經出現了邊緣化的風險,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優化組合,促進自身轉型。
此時,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分析行業的短板問題,展現自身的優勢和機遇。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單打獨斗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企業需要在長期合作的戰略發展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向著融合的趨勢延伸發展。使用跨國企業訂購的方式,汽車零部件企業可以外資企業配套為基礎,逐漸延伸中高端的業務內容,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在一些新能源企業中,還出現了不少如共享汽車等新的領域,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在此方向上,開展更多的突破性研究。不僅如此,汽車售后企業也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經濟實力,為以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準備。在這種整體視野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轉型和升級,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分析現狀,探究歷史,完成自身的有效轉型。
首先,在國際化的趨勢下,不少汽車行業紛紛轉型。從2021年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榜來看,凡是可以排名達到前20的,都與電動車零部件存在較大關系,有的甚至還涉及自動駕駛的領域。在國際化的行業轉型中,還有不少強大的企業選擇聯合和抱團取暖。對于這些企業來說,他們不僅具備先進的技術,也具有資本和品牌,并且資源渠道也較為豐富,可以根據行業的趨勢分析下一步需要做出什么樣的變動。
其次,汽車整車技術變化,配套格局悄然生變。汽車零部件企業也不例外,也需要在技術結構的轉變中,分析自身需要落實的配套內容。就像國際上較為出名的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從他們的Model 3供應商名單中,就可以看到企業當前的變動和轉化。
例如,在動力總成系統中,很多電動汽車會用到電池、電池管理系統、電驅動系、充電系統等,這些系統和燃油汽車顯然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汽車行業一旦轉型,就會帶動著汽車零部件企業一起轉型。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發展的歷程中,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而這些挑戰的存在,需要企業順應時代的發展契機,迎接挑戰,潛移默化地完成轉型。
最后,跨國并購迂回前進。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在環保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需要在合理的統籌規劃下,實現市場拆分及并購重組的有效轉型。在當前的視野下,我國主導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并購的過程中,交易的數量大約可以占據18%的比例。中國汽車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海外并購繼續保持上漲態勢,總交易量是32億美元。
在發展道路中,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先吸收先進的國外技術,使用跨國并購的方式,滿足現實的發展需要。一些優秀的跨國并購企業都具有自身獨到的優勢,可以為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準備。
例如:在國際化的趨勢下,大家可以真實地看到,海納川并購全球第二大天窗企業英納法以后,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中航工業并購兩家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后,也成為世界百強企業之一;鄭煤機并購博世電機業務等內容以后,也得到了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敢于吃螃蟹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結合現狀,合理地分析汽車零部件企業存在的問題,即缺少網絡與核心技術,而正是這一問題導致企業和國際化供應商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此時,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想獲得有效的轉型,就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建立配套的全球網絡,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使用企業并購的方式,也就是跨國并購的方式,實現技術的提升。在合理的“隱形整合”模式下,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僅要完成雙向的優勢互補,還需要保持自主創新。
從跨國并購與行業整合的視角進行分析,當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進入“新常態”,相關的產業都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汽車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市場競爭激烈,內部的市場空間卻已經像蛋糕一樣被分割,可以延伸的空間不足。這時要想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突破技術上的壁壘,向著高利潤的方向發展。從本質上看,要想在技術上獲得突破,那么就需要使用跨國并購的方式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海外并購時應抓緊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不僅是為了縮小自身與國際化企業之間的距離,也是為了從思想、意識,到物質、人才等視角,合理地統籌規劃,并且向著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等新的領域拓展。對于汽車行業來說,不管是整車行業,還是零部件行業,都需要以全球運營的方式,加大市場競爭力。
跨國并購不僅是為了加大企業的競爭速度,也是為了在全球的整合中,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體系,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迎接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在外部的發展環境中,很多產業出現了深度的轉型和變革,汽車產業也在“一帶一路”的引導下,不斷“走出去”,然后“引進來”,為自身的轉型提供更多的機會。當前我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國際化的程度還比較不足,要想使用好跨國并購,就需要合理地使用外部的環境,實現海外擴張。
例如:萬豐并購美國派斯林以后,就開始逐漸向著智能化的方向實施發展;北方凌云工業并購德國凱毅德以后,就在他們的領域中獲得了龍頭企業的稱號;中航工業并購耐世特以后,不僅收入增加了三分之二,還獲得了技術性上的優勢。
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跨國并購,并非單一企業自身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甚至是整個汽車鏈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較多,較為復雜,對質量的需求較高,需要持續管理和優化。其不僅屬于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產業,也屬于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很多企業在實施連續大手筆的跨國并購之前,就已經嘗試著向著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但是一些關鍵性的技術還很難實現突破。為此,企業應在“組織治理”中,提升組織駕馭能力,滿足自身開拓市場、發展客戶的需求,實現科技攻關、制度建設。
汽車零部件企業屬于汽車行業中的一匹“黑馬”,要想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命”,就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跨國并購,強調自力更生,善于借力,結合自身情況和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地完成對應的自主研發。在中西合璧與共生共榮中,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在“一帶一路”格局下,發生“四化”大變局,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的內容,創造一種先進的組織管理模式,在“陰陽平衡”“合和共生”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完成對應的轉型和升級。
跨國并購是在“鋼絲繩上跑馬拉松”,風險較大,需要企業使用“隱形整合”策略,融入國際配套體系,接近核心技術資源,為自己以后的轉型和升級找到新的支撐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開展跨國并購,要想持續獲得成功,就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自己的現狀,扎實基礎,保持共生發展。此外,要整合資源,保持自主創新,向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延伸,最終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