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衡 陳宛玉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進行生涯探索的關鍵時期。此時青少年的自我認知尚處在探索階段,無法作出合理正確的生涯規劃,因此,教師需要加強青少年生涯輔導,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通曉生涯規劃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心理傳記療法是以心理傳記學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為基礎,在輔導者的幫助下,來訪者通過敘說、傾聽和書寫自己完整的生命故事,以及閱讀杰出人物或偶像人物的傳記故事,使自我發生積極變化。在青少年生涯輔導中,使用心理傳記療法,借鑒其治療步驟,可形成特色的“心理傳記”生涯輔導,從而增進青少年的自我認知,提高生涯規劃意識,實現生涯目標。
心理傳記療法的基本步驟是通過來訪者說故事、聽故事、讀故事和寫故事等過程來達到其對自身生命故事的重新詮釋、積極理解和自我認同的改變。
1.說故事。“說故事”指來訪者在輔導者的引導下完整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此階段,輔導者需要避免來訪者零碎地敘說自身心理問題,同時輔導者需要扮演聽眾的角色,不要打擾來訪者的故事敘述,使其完整敘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2.聽故事。“聽故事”指來訪者認真傾聽輔導者復述自己敘述的生命故事。來訪者在聽自己生命故事的過程中,與輔導者一起重新認識和解讀自己的生命故事,共同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詮釋。
3.讀故事。“讀故事”指輔導者讓來訪者先確定一個與自身有相似性的,或者感興趣的杰出人物或偶像人物的傳記作品,然后讓來訪者對選中的傳記作品進行仔細閱讀,領悟作品中傳記人物呈現的內容。
4.寫故事。“寫故事”指來訪者通過審視和反思自己的生命故事,對自身的生命故事有更清晰透徹的認識,獲得新的人生感悟,然后完成自傳寫作,呈現新的完整的生命故事。
信息加工生涯理論強調,個體進行生涯抉擇的有效性與其如何處理內在信息過程有關。想要提升個體生涯問題解決能力,可以從加強其信息加工能力入手。在此階段,輔導者主要是通過傾聽青少年訴說生命故事,了解他們的現實情況,獲取他們對自己的認知程度以及所需信息,了解他們對生涯規劃的認識。如果青少年在“說故事”中表現出對自我認知不清的情況,那么,在“說故事”結束后再對青少年展開具體化的提問。在具體化提問時,可以問來訪者“你覺得你能夠做什么”,了解其能力;“你覺得你適合做什么”,了解其性格;“你在生活中最看重什么”,了解其價值觀;等等。
霍蘭德的“職業類型”理論提出,生涯輔導工作應鼓勵當事人進行自我探索,確定人格類型,協助他們作出相應的生涯抉擇。在“聽故事”階段,輔導者可通過復述青少年的生命故事,與其共同確定其興趣愛好和生涯發展目標。第一,輔導者根據青少年對自身興趣的認知程度去提供建議,鼓勵興趣模糊的青少年保持開放的心態,培養興趣愛好;而對興趣廣泛的青少年,可以讓其參與不同類型的模擬活動,確定其真正的興趣愛好。第二,輔導者可通過故事中出現的“高頻詞”或“極端詞”,進一步分析其是否存在“特別熱衷的職業方向”或者“特別討厭的職業類型”,以確定其生涯發展目標。
社會認知學習理論提出,學習經驗是影響個體自我效能和結果期待的關鍵。青少年通過閱讀心理傳記,借鑒生涯榜樣的生涯規劃過程,實現自身生涯規劃目標。首先,“讀故事”階段重要的是選取傳主,選取傳主可以考慮生涯興趣或是精神品質等積極正向的杰出人物。其次,讓青少年通過“讀故事”了解生涯榜樣的生平和人物特征,注意并歸納生涯榜樣大致的生涯歷程。最后,引導青少年先了解自己的特長和從事領域所需的技能,再作出生涯選擇,因為傳主都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生涯路徑,最終才取得成就。
生涯建構理論指出,生涯建構過程就像是個體以自己為主角,演繹自己的生涯發展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不斷互動調整,最后達到內外部相互適應的狀態。第一,在生涯傳記撰寫中,輔導者鼓勵青少年關注過去和當下的經驗,利用人格、發展、社會和文化理論,來分析動機、經歷、重大事件以及歷史人物對個性發展的影響。第二,讓青少年從理解自我人生意義和明確未來生涯發展的目標計劃等方面,審視和反思自己的生涯傳記,明晰自己對于生涯的態度、興趣和價值觀,撰寫出更具活力的生涯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