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3月5日文章,原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史無前例,但制裁可能會削弱它們本來要捍衛的體系 “禁止俄羅斯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支付系統)”。2月最后一個周末,歐洲各地示威活動中所展示的標語堪稱時代標志。過去那種直截了當的要求,如“武裝南非工人”和“禁止轟炸”被取代了。
切斷俄羅斯與世界金融動脈之間聯系的經濟措施,是不愿在戰場上與核對手交鋒的西方國家敢于揮舞的最有力工具,但它們使用得幾乎有些殘酷。畢竟,現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受到過此類武器的嚴重打擊。
美國制裁名單一再加長
歷史學家尼古拉斯?穆德在新書《經濟武器》 中稱制裁是“自由國際主義最持久的創新之一”。過去幾十年,制裁的使用日益頻繁。自2000年以來,美國制裁名單上的個人和實體數量已增加了10倍以上。為了更精確地打擊,新手段層見疊出。對普京政府進行制裁的決定將顯示出制裁所能達到的效果——以及可能的,其意外的代價會有多大。
在討論是否將俄羅斯銀行犒之門外,使其更難處理國際支付時,;西方盟國同意針對其中的七家銀行,避開了資產規模最大的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美國做得更絕,干脆切斷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和俄羅斯第二大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與美國金融系統之間的聯系。不過,最有力的金融制裁不是針對俄羅斯的商業銀行,而是打擊其中央銀行。美國與歐洲一起行動;禁止一系列機構與俄羅.斯央行進行交易,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
除了猛烈的金融火力,西方還推出了“溫火型”制裁。出口管制將限制俄羅.斯為其軍事和高科技部門購買部件,使其無法獲得從尖端機械到芯片的高科技產品。這些措施不僅適用于美國制造的產品,也適用于那些在第三國制造和運輸的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
金融機構花500億規避風險
沒有人認為僅靠制裁就能迫使普京退卻。不過,實施制裁的政府希望它們所造成的懲罰和孤立以及可能產生的威懾作用,能夠證明制裁有理。
衡量制裁成功與否并不容易,主要原因在難以將其影響與其他經濟力量,有時也包括軍事力量的影響區分開但也有少數成功例子。也許最快的一次是在1956年蘇伊士危機期間,美國威脅拋售英鎊債券并阻止英國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幾周后,英法放棄了對埃及的入侵。
不過,制裁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時是因為制裁本來就是象征性的,或者被發起制裁國家的內部利益集團削弱了。制裁的意義在于利用不對稱性,給對手的傷害遠大壬對自己的傷害,但總有一些人要承擔代價,比如經濟損失。過去10年,銀行和公司遵守制裁的成本急幽上升。數據公司LexisNexis的數據顯示,2020年,僅金融機構就在全球花費了超過500億美元用于篩選客戶,以規避制裁風險。
嚴厲的制裁也會失敗。制裁曾使伊朗在2015年回到核談判桌上,但美國后來實施的更強有力的,“極限施壓”制裁沒有起到預期效果。美國主導的對委內瑞拉和古巴的制裁也未能改變兩國政權,甚至未能迫使它們改變行事方式。
律師們還有更多“好日子”
制裁的力度越大,連帶損害的風險也越大。在委內瑞拉,反對馬杜羅總統的人也反對美國旨在推翻現政府的制裁。造成大規模痛苦的結果也會削弱實施制裁國家的國內輿論對制裁的支持。制裁逐可導致目標國家抱團取暖。
這凸顯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它促使那些害怕制裁的人開發替代性的金融和科技基礎設施。這種從美國主導體系中獨立出來的潛在舉措給西方帶來兩難。如果揮舞經濟武器促使可能的目標加速采取自保措施,那么隨著時間推移,武器的效力就會減弱。但是,有武器不用,還不如沒有武器。
穆德在書中認為,當世界貿易停滯不前之際,激進的制裁會帶來嚴重損害。“隨著世界經濟陷入金融危機、民族主義、貿易戰和全球疫情,制裁正加劇全球化內部現有的緊張關系。制裁的本意是促進國際局勢穩定,但不幸的是,這并不能抵御上述風險。”
也許只有一個領域可以從制裁中獲益。一家大型美國律師事務所的制裁團隊負責人說,過去一周,該團隊“已轉為全夫候運作”,以便能夠“剖析新的、往往是前所未有的法規,為每個行業的公司糖供建議”。看起來,隨著制裁世界的繼續演變,“勤奮的”律師們還會有更多的好日子。▲(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