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3月4日文章,原題:“他們看起來和我們很像”:偏見是如何深入戰爭報道的上周,當馬赫迪斯?科沙瓦茲在新聞中看到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時,她幾乎立刻注意到,大量報道彌漫著一種奇怪的吃驚情緒。各路記者不僅對這樣的戰爭可能發生在一個歐洲城市表示震驚,還把它與中東的沖突進行了比較。
最早的例子之一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資深駐外記者查理?達加塔。他在基輔報道稱:“恕我直言,這里不像伊拉克或阿富汗,幾十年來沖突不斷。這是一個相對文明、相對歐洲化的城市,一個你不會預料到或希望發生戰爭的城'市。”達加塔后來對自己的話表達了歉意。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對自己所說的話感到后悔,并為此感到抱歉。”
作為阿拉伯和中東記者協會會員,科沙瓦茲同時目睹了英國和法國的記者表達類似的震驚。法國BBB電視臺的記者菲利普?科爾貝報道稱:“我們談論的不是那些逃離轟炸的敘利亞人,我們說的是歐洲人開著類似我們的車,為了活命而逃離。”
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瓦伊爾稱:“二戰剛開始時,一些人表達了類似震驚,認為,像德國這樣擁有豐富藝術和文化歷史的國家竟然會發動戰爭。”他說,記者和其他人在過去一周發表的令人震驚的言論可能源于種族優越感。
由新聞機構組成的國際聯盟“信任項目”首席執行官薩利?萊爾曼表示《一些記者的震驚之情確實顯示出“阻礙他們的破碎思維模式”,“當我們的新聞編輯室以白人和中產為主時,這些思維模式就是記者可能會掉進的陷阱。想想我們通常看到的關于戰爭和人類痛苦的新聞圖片,上面幾乎總是棕色或黑色的面孑X我們很少在新聞中看到那些棕色和黑色人種的臉展現喜悅、成功和成就,除非他們被列為例外。新聞報道中的這種習慣強化了一種隱性偏見,即戰爭和沖突在某種程度上不屬于歐洲”。
科沙瓦茲注意到,有多少記者似乎知道他們在暗示什么。“他們知道這樣說不對,但這又能怎樣呢?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事實。”▲(作者哈里?布魯尼烏斯,傳文譯)
環球時報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