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威廉姆斯

參與排雷作業的黎巴嫩女性
哈娜·基達年幼時曾夢到自己回到了親戚們生活的伊拉克北部辛賈爾的土地上。在敘利亞出生的她并不會說辛賈爾話。“我時常都會在腦海里想象自己的家鄉是怎樣的,在夢中那是一塊美麗而和平的土地。”基達說。
如今,基達如愿了。在辛賈爾山脈附近的一個村子里,她與丈夫和三個孩子生活在一起。作為雅茲迪人,基達相信辛賈爾山就是諾亞方舟最后停留的地方,而充滿巖石的山頂,就是昔日人們躲避迫害的圣域。
2014年8月,辛賈爾山挽救了包括基達在內的4萬名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手下逃亡出來的百姓。這些百姓被恐怖分子追著從各村逃往辛賈爾山,在山里度過了數月甚至數年的避難生活。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稱,有5000名雅茲迪人被IS殘殺,7000名婦女和少女被擄,淪為恐怖分子的性奴隸。
28歲的基達回憶起被IS成員包圍的日子說:“我的內心充滿不安,擔心所有人都會被殺。”幸運的是,她后來逃到了庫爾德,在一個村落的難民營里生活下來,直到這個村落被解放。2016年5月,基達一家人回到辛賈爾。數月后,她志愿報名參加了在沖突地區負責排雷活動的慈善組織“礦山咨詢集團”(MAG),成了一名排雷隊員。
在辛賈爾山腳下的雅茲迪社區中心地帶,仍有IS留下的痕跡。除了迫擊炮、彈頭和手榴彈等啞彈外,到處都是IS故意放置的炸彈,它們被隱藏在鍋具、手機和兒童玩具等各種物品中。排雷小組的任務就是對地面和住宅進行縝密搜查,找出殺人無數的簡易爆炸裝置。
2020年12月上旬,四名兒童在離辛賈爾只有十分鐘路程的鄰村玩耍時,不小心踩到了爆炸物,導致兩名兒童死亡,兩名受重傷。為減少無辜傷亡,基達和許多辛賈爾婦女一樣毅然加入了排雷隊伍。她說:“我的工作就是向IS傳遞‘我們很堅強,絕不會認輸’的信念。”

在辛賈爾附近尋找爆炸物的哈娜·基達
排雷作業往往被視為“男人的工作”,因為這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體力的危險且繁重的工作。但是,這種看法正在逐漸轉變。基達現在帶領著一個由14名男女隊員組成的排雷小組。凌晨5點,隊員們到達MAG據點接受指令,之后驅車前往埋有爆炸物的村落。下午2點左右,排雷作業正式開始。盡管在排雷現場邁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危險,但為了重見兒時夢中和平寧靜以及沒有地雷的辛賈爾,基達帶領著排雷隊員們堅定地邁出了一步又一步。
作為排雷小組的女性隊長,基達在被問及此前是否遭到過男性隊員的排斥時說:“我們得到了丈夫、家人、親戚以及排雷地區村民的支援。”一名來自鄰村的22歲排雷隊員霍利凡·克羅也有同樣的感受。她說:“在我們村里男女平等。因此,我成為排雷隊員沒有遇到任何阻礙,而且大家都為我感到驕傲。”雖然克羅的家人已逃往德國,但她還是希望留在村里,為家鄉復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里如果沒有爆炸物,不那么危險,我想我的家人仍會住在這里。”克羅說。在她身后的墻壁上,貼著一張伊拉克地圖,上面用紅點標示著爆炸物殘留地區。
2016年,MAG作為排雷組織首次采用伊拉克女性進行排雷作業。目前,MAG已經有包括基達在內的24名女排雷隊員。最近,MAG還準備在摩蘇爾地區繼續擴充女排雷隊員的隊伍。
2020年1月初,一名24歲的女排雷隊員在伊拉克西北泰勒阿費爾鎮某軍需倉庫附近被炸身亡,這讓人意識到排雷隊員們每次作業都在面臨生命危險。但女排雷隊員們并未退縮,而是更加積極地參與排雷工作,目的是為了避免更多人受到爆炸物的傷害。
在伊拉克境內約18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都埋有爆炸物,這是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2003年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以及2014年IS占領伊拉克等數十年地區沖突的結果。盡管伊拉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8年前徹底清除境內爆炸物,但進展卻不樂觀。據稱,排雷隊員每年只能徹底解除1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爆炸物,處理6750顆地雷。但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去年MAG只處理了1200顆。

從辛賈爾附近排雷區收隊回家的排雷隊員們

在黎巴嫩和以色列邊境“藍線”區域排雷的黎巴嫩女性
在黎巴嫩和以色列邊境上,有一條長約121公里、被稱為“藍線”的停戰線,目前由聯合國維和部隊監管。在這條停戰線上,沿途都設有“注意腳下”的警示牌,同時還增加了許多畫有骷髏標志的紅色三角形標識。
MAG活動的黎巴嫩南部地區以土地肥沃著稱,那里有許多橄欖園和蘋果園。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占領了這一區域,并在此埋設了約40萬顆地雷。2006年,兩國關系日益緊張,黎巴嫩遭到以色列進攻,局勢進一步惡化。以色列在黎巴嫩投下的長達四米的集束炸彈約有四成未爆炸,像地雷一樣殘留在黎巴嫩國土上。如果黎巴嫩民眾不小心踩中埋于地下的啞彈,就會被炸身亡,而且這種狀況或許會持續數十年。據MAG稱,2006年以后,黎巴嫩因地雷和啞彈死亡的人數已達70人,受傷人數為470人。
MAG在黎巴嫩的排雷小組工作繁忙,隊員中黎巴嫩女性居多,約有30人。31歲的哈拉·納姆來自鄰近MAG據點的納巴蒂耶省郊區,她每天下午都要在37℃的高溫下進行排雷作業,直到第二天天明。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里,她都要身著厚重的防護服,就像在烤箱里一樣難受。有一個五歲兒子的納姆說:“我做這項工作是因為我很擔心兒子在外面玩耍時,會不小心踩到地雷而受傷甚至死亡。但我也有家人,所以在外排雷時,我會首先考慮自身安全。”
有一次,排雷小組在附近一個村落作業時發現,有些地雷被隱藏在草叢里,有些則裸露于地面。她們三次共引爆了11顆地雷,爆破聲響徹村落周邊。她們認為,倘若能徹底排除埋于村落周邊的地雷,村民們就可以早日在那里種莊稼和放牧,進而提高收入。2020年,MAG在黎巴嫩共排除1.5萬顆地雷。
40歲的黎巴嫩女性莫菲塔·馬蘇布,在MAG擔任敘利亞東北部邊境的現場監督。她曾是一名自由攝影師,2016年在接受了為期25天的培訓后,成了一名排雷隊員。2019年,馬蘇布晉升為現場監督,目前帶領一個12人的排雷小組。她說:“必須事先采取保證排雷隊員安全的措施,這責任重大。”盡管女性從事排雷工作被一些人否定,但馬蘇布表示,自己的女隊員甚至比一些男隊員更出色。
盡管女性從事排雷工作被一些人否定,但馬蘇布表示,自己的女隊員甚至比一些男隊員更出色。
30歲的謝哈得·阿洛拜德在伊拉克摩蘇爾擔任聯合國地雷行動處的涉外協調員,負責與當地人進行對話,搜集啞彈情報和安排排雷小組作業。
2014年IS入侵摩蘇爾時,阿洛拜德還在摩蘇爾大學讀書。IS占領摩蘇爾期間,父親擔心她和三個妹妹的安全,禁止她們出門。回顧當時的情景,阿洛拜德說:“我們被‘軟禁’在家中兩年多,那段日子真是太難受了。”2016年,父親因心臟病發作去世,這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打擊。“父親去世后,我們姐妹覺得沒有什么可失去的了,連死也不怕。”阿洛拜德說。

一名黎巴嫩女性帶著孩子從埋有爆炸物的區域走過。
2017年1月,阿洛拜德居住的地區被伊拉克軍解放。“當時為了養家,我覺得自己必須找份工作。”阿洛拜德說。同年4月,她開始在從事排雷業務的私營公司擔任翻譯,隨后成了聯合國地雷行動處的一名涉外協調員。她說:“在摩蘇爾的工作組中只有自己一人是女性,大部分都是大將或中尉等軍銜很高的男性退役軍人。在他們眼中,我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女子。”因此,從剛入職到被同事們接納,阿洛拜德花了許多時間。最初,母親也屢次勸她辭掉這項工作,但最終還是有條件地同意了。阿洛拜德回憶道:“母親對我說,不能跟親戚和鄰居講自己從事什么職業,對任何人也不能說,只能說自己是在大學工作。但后來,當母親看到為他人和地區作貢獻而充滿自信的我,她也開始為我感到自豪。”阿洛拜德說。
[編譯自雅虎日本網站]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