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孫志遠 王全全
近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2研究所應勝利油田測井公司的邀請,聯合研制成功我國首套耐溫200℃、耐壓206MPa、連續工作不小于20小時的“雙200”超高溫高壓直推存儲式測井系統,順利完成勝利油田東部油區重點風險探井渤深斜10井的測井作業,一舉刷新了國內直推存儲式測井施工溫度最高紀錄——197.1℃,使我國高溫直推測井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從1982年開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2研究所涉足石油電子儀器的研制領域,至今已有40個春秋。在這40年的發展過程中,22所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道路,培養了一支現場經驗豐富、技術和作風過硬的隊伍,完善了自己的產品系列,以優質的產品質量和優良的售后服務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任與支持,成為中國石油測、錄、隨儀器制造領域的一支中堅力量,行業地位舉足輕重。
回顧22所石油儀器的發展歷程,可以將其歸結為3個發展階段:單件儀器研制—產業化發展—成套系統研制,22所始終以石油儀器國產化為自己的方向,為石油勘探行業提供了眾多具有先進水平的裝備,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外匯,為石油工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及眾多省部級獎項。
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我國石油工業作為國家能源的重要支柱,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當時我國石油勘探裝備技術十分薄弱,主要依賴進口,不能滿足我國石油勘探的需求,亟須自主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石油勘探儀器。
22所應大慶油田、中原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單位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發揚大國工匠擔當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融入我國石油勘探儀器的開發中,經過4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數控、電法、聲法、放射性為主的系列石油勘探儀器,在測井、錄井、隨鉆等領域,能夠獨立提供完整的地質評價技術解決方案和成套裝備,為我國石油勘探地質評價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2 研究所。
22所研制的石油勘探儀器在多個領域屢獲殊榮,聲波測井儀成為國內公認最好的聲法儀器,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微球測井儀獲得原石油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數控測井儀獲得原機械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國內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60%以上;綜合錄井儀獲得“國家進步獎三等獎”,被原石油工業部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承擔的原石油工業部“七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隨鉆測量電磁波傳輸信道可行性研究”,實現信號傳輸最大井深3285m,達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開展“電磁波隨鉆測量系統”研究奠定了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石油勘探進入新的時期,大位移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不斷出現,井況越來越復雜,對石油勘探的地質評價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由于國外進口元器件和材料對國內的禁售限制和關稅的提高,增加了我國石油勘探設備的研發成本,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石油勘探設備的研制和生產。22所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充分發揮電波傳播研究的專業優勢,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戰略,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組織優質資源全力為我國的石油勘探保駕護航,解決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的地球物理勘探事業譜寫了新的篇章。
2012年,我國新疆油田在SAGD稠油井開發中,面臨著測井施工時間長、施工困難、對設備可靠性要求高的困境。22所了解到行業需求后,及時前往西部鉆探測井公司對接產品需求,急國家之所急,快速組織技術人員成立研發團隊,開展項目研制,提出3個月完成項目設計的總要求。團隊人員充分發揚電波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的精神,積極創新、奮力拼搏,不分白天黑夜投入到項目的研制中。
研制人員充分利用22所現有成熟技術,大膽創新,把隨鉆的電磁波傳輸技術、錄井的深度測量技術與測井技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造了適合西部鉆探測井公司SAGD井勘探開發的SEMLS-1000電磁波傳播存儲式測井系統設計方案,經過3個月的辛勤努力,按期完成了系統的研制。該系統通過電磁波無線通信將井下儀器狀態傳輸到地面,可以實時監控井下儀器的張力、壓力、電池電壓、通信狀態、儀器姿態、遇阻狀況等參數,地面能夠實時根據井下儀器上傳參數進行提示和預警,使作業人員能夠根據提示和預警合理控制作業進度,保證設備施工安全,就像為存儲式測井儀器裝上了眼睛,解決了國內外存儲式測井儀器“盲測”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數。同時,大位移水平井的施工難度得到有效降低,施工時間由原來的20多小時縮短至8個小時,并且通過一次測井就能夠取得上測、下測全部常規測井數據,施工成本減少了50%,大幅提高了油田水平井施工的時效性,曾創下連續安全施工100多口井的紀錄,為我國SAGD抽油井的勘探開發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4年以來,國內天然氣產量大幅度增長,但一直跟不上天然氣需求增長速度,四川盆地頁巖氣,是我國天然氣資源儲備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對所需的測井設備要求高,基本采用國外設備完成測井施工,國內還沒有同類儀器能夠滿足施工要求,國外儀器主要進行測井服務,每口井的服務費用基本不少于100萬元,高額的成本費用,成為我國頁巖氣開發測井地質評價的攔路石。
該設備的關鍵主要卡在陣列聲波儀器上,由于儀器外徑較小,可靠性要求高,關鍵器材聲波換能器受國外禁售限制,國內還沒有同類產品。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為我國頁巖氣開發保駕護航,22所臨危受命,迎難而上,決定啃下這個“硬骨頭”,2015年開始立項研制60存儲式陣列聲波測井儀。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研制,22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把該項目列為所重點科研計劃項目,調動所內一切資源保證項目的順利研制;第二,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成立“頁巖氣專用測井設備推廣應用”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存在的難題,積極推進項目進展;第三,積極尋求國內科研機構協作,重點解決陣列聲波換能器問題,由22所項目人員負責提要求、定指標、做測試,積極尋求協作單位進行換能器研制。

22 所科研人員在油田工作。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拼搏,22所終于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完成了60陣列聲波測井的研制,解決了這一難題,填補了國內小井眼陣列聲波產品的空白,形成了我國自主研制的SMLS-60多模式測井系統,并應用于我國四川頁巖氣的測井進行地質評價。系統投產以后,使四川頁巖氣測井施工費用由原來的100多萬元降低到30多萬元,由于服務費的降低,迫使國外同類儀器不得不改變只在國內服務不進行銷售的營銷方式,開始向國內進行儀器銷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測井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歷史的車輪駛入2018年,隨著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進一步向深層挺進,很多油氣井深達8000m以上,最深的突破萬米,井內最高溫度達到200℃,最大壓力達到200MPa,國內外現有儀器無法滿足這種條件下的測井任務。
2018年,22所應勝利油田測井公司的邀請,聯合研制耐溫200℃、耐壓206MPa、連續工作不小于20小時的“雙200”超高溫高壓直推存儲式測井系統,來滿足我國超深油氣井的測井需要。
當時很多高溫器件和材料難以從國外采購。22所再次發揮大國工匠的擔當精神,直面困難,充分發揚電波人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敢于拼搏、善于拼搏的精神,積極創新,刻苦鉆研,找準難點,聚焦痛點,充分利用國內優勢資源,完成了關鍵技術的突破,重點解決了高溫電源、高溫存儲器、高溫時鐘等一系列高溫器件國產化問題,通過理論仿真與試驗驗證相結合,實現了儀器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可靠工作的抗壓抗拉設計,通過合理有效的保溫瓶設計措施解決了電氣元器件高溫環境下可靠工作的問題,并對系統的結構接口、保溫瓶設計、電源、數據采集和存儲等技術形成了設計規范,確保了系統設計的一致性,并有力提升了系統的可靠性。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2020年完成了我國第一套“雙200”(200℃、206MPa)特深層高溫高壓直推存儲式測井系統,并在新疆順北地區、勝利油田、四川地區得到很好的應用。2021年12月,22所的存儲式測井系統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評為“2021年中國電科民品產業單項冠軍產品”。
回顧歷史,22所不斷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方位塑造市場競爭新優勢。奮進新征程,22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國之大者”,踐行央企使命,賡續紅色血脈,加速推進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研究所的建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