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2022年元月12日凌晨4點,87歲的趙煥庭就起床了,稍事洗漱后步行來到離家不遠的辦公室,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從2003年退休到現在,除了特殊情況,趙煥庭每天凌晨4點30分都會來到辦公室開始工作。近20年來,趙老保持著一天4個時段的工作節奏:凌晨4點30分到7點30分,上午8點30分到11點30分,下午3點到晚上8點,晚上8點30分到10點30分。
趙煥庭曾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稱“南海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他而言,讀書、研究就是他的生活,用了多年的辦公室從沒裝修過,墻壁斑駁、桌椅古舊,還有一摞摞泛黃的書籍和資料。
趙煥庭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科研工作,建立了中國第四紀珊瑚礁地質研究的典型剖面,為珊瑚礁工程地質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正是這份永不懈怠的工作熱情,讓趙煥庭在77歲之際獲得廣東省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趙煥庭出生在廣東江門市新會縣,兩歲時,日本人占領了他的家鄉,趙煥庭隨親人輾轉逃難到香港、澳門,直到7歲那年,才隨家人回到家鄉。上小學時,趙煥庭從課本上讀到詹天佑建設京張鐵路的事跡,被科學家的報國精神深深打動。1955年,趙煥庭高中畢業,國家剛推出第一個五年計劃,趙煥庭聽老師說國家急需勘測方面的人才,便毅然報考了中山大學自然地理專業,并被順利錄取。從此,趙煥庭與海洋打了一輩子交道。
1956年8月,趙煥庭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他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鍛煉好身體,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獻給黨。
大學畢業后,趙煥庭積極投身工作,很快嶄露頭角。1973年,有著地質地貌學研究基礎的他被調入中科院南海所地質室海岸組工作,負責海岸港灣港口航道工程泥沙回淤調查以及珊瑚礁、紅樹林的研究。隨后,趙煥庭參與了歷時5年的黃埔港通海航道分段調查研究,為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學依據。當年航道沒有整治前,只能進去7000噸的輪船,經過5年分段治理后,十幾萬噸輪船進港暢通無阻。
2003年,趙煥庭退了休,但他從未考慮放下工作享受生活,仍做著相關的學術課題研究。趙煥庭覺得自己研究了一輩子的海洋,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是一筆財富,退休后就此放下太可惜了。因此,他仍保持著一天10多個小時的工作節奏,而且身體特別硬朗。別人問他養生秘訣,趙煥庭說:“我沒啥秘訣,有樂于為之奉獻的事業,平時注重午睡,再散散步就行了!”
有時,老伴約趙煥庭出去逛街,趙煥庭以工作忙為由拒絕。老伴嗔怪他像個苦行僧。趙煥庭笑著說:“工作就是我的樂趣,我要把攢了大半生的學問都獻給國家!”
趙煥庭每天都在查找科研資料,與同事們研究課題,退休后,他在研究中不再唱主角,而是甘當年輕人的鋪路石,他科研資料掌握得比較多,很樂意把自己的文章和書作為年輕人的課題成果。
有人問趙煥庭為啥這么拼?他說:“我的生活在別人看來很單調,只要國家還用我這個才,我就樂意去做!”84歲那年,趙煥庭獲得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他開心地說:“研究成果有助于國家讓我很欣慰,我沒有白來世界這一趟!”
趙煥庭幾乎走遍南海的每一片海域。為了把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奉獻給社會,時下,他正與同事合作撰寫《南海國土環境資源與開發》一書,全書逾百萬字,其中詳細介紹了南海概況、南海國土自然資源與開發、和諧南海與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目前,趙煥庭的新書即將出版,這本有關南海的“百科全書”,不僅對南海科研有重要意義,對他本人也是意義非凡,他把這本書看作這輩子科研生涯的總結,希望年輕科研人員能踩著他的肩膀奮力前行。
2021年,趙煥庭被評為新華網、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2021”第二季度網絡感動人物。獲得這個獎項,趙老激動地說:“我經歷過國家羸弱的階段,現在是科學報國的最好時期!奮斗是一輩子的事情,一點也不能松懈,一定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