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1月8日,老演員王曉棠迎來88歲米壽。一位鐵桿粉絲趕在當天早上8點18分發來賀詞。賀詞中寫道:“開封古城綻臘梅,西南躍跳大龍門。英姿颯爽登銀幕,叱咤影壇尊女神……慨然傾情唱大風,鏗鏘玫瑰鑄軍魂。”
在中國電影發展史的光影長廊里,王曉棠塑造了眾多經典銀幕形象,最為幾代觀眾難以忘懷的首推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金環、銀環,一個剛烈熾熱,一個溫婉柔情。
1958年3月,八一廠廠長陳播來到總政話劇團,言明奉總政領導之命調王曉棠到八一廠演員劇團。彼時,王曉棠因在電影《神秘的旅伴》中飾演小黎英,在《邊寨烽火》中飾演瑪諾而聲名鵲起,特別是《邊寨烽火》還參加了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王曉棠憑借瑪諾一角獲得“青年演員獎”,以王曉棠頭像繪制的超大海報就張貼在電影節舉辦場所的整整一面墻上。
調入八一廠后,王曉棠接連飾演了《英雄虎膽》中的女特務阿蘭,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影片《海鷹》中的女民兵連長玉芬,輕喜劇片《一日千里》中的文娛干事小夏,《縣委書記》中農村公社女社長鐵妞,《鄂爾多斯風暴》中從14歲到成年的蒙古族姑娘烏云花……一直到她的代表作《野火春風斗古城》里的孿生姐妹金環、銀環。
王曉棠在影片《英雄虎膽》中塑造的阿蘭,被稱為“銀幕第一女特務”,在影片中跳著“倫巴”風情萬種的樣子,當年可是堪稱銀幕“絕響”。王曉棠說,當年有不少人勸她不要演“阿蘭”。她人還沒到八一廠,總政文工團的一位同事就跟她說:“曉棠,我告訴你個事,你要調八一廠了,還給你安排片子了,讓你演《英雄虎膽》里的女特務,你一定不要演。你看你之前演的都是善良漂亮的姑娘,或者少數民族的小媳婦。這個特務怎么能演呢?一下就把你的形象破壞了,千萬不要演。”
3月底,王曉棠來八一廠報到,看完《英雄虎膽》劇本,她覺得這個人物也不是完全反面的,阿蘭更像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形象,她對角色的理解也符合嚴寄洲導演的想法。
嚴導問她演不演阿蘭,王曉棠果斷地說:“演!”多年后,王曉棠說:“演員就應該演各式各樣的人物,要一人千面。”
當年擔心的還有時任八一廠廠長陳播。陳廠長跟嚴導說:“王曉棠這么年輕,她能把這個復雜的人物演出來嗎?她是學生出身,又沒有這個經歷。”嚴寄洲說:“沒問題!”
如今回首當年這段創作幕后,不由得為嚴導的慧眼識珠而叫好,更為王曉棠精彩傳神的人物塑造而叫絕!
《英雄虎膽》上映后,有些觀眾看到最后一槍把阿蘭打死了,很惋惜。把一個反面人物演得這么復雜,在當時絕對是一件大事。阿蘭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王曉棠將阿蘭的風情萬種、醉生夢死和性格扭曲、自甘墮落卻又向往自由和愛情的復雜多面性展示得立體而生動,去除了以往同類角色的臉譜化、類型化,即使今天看來也依然堪稱表演典范。
爭論是必然的,但王曉棠認為,“這就是阿蘭,這才是阿蘭,她沒有臉譜化。”
還記得這段倫巴舞嗎——不要說國內,在蘇聯放映時同樣引起轟動,電影院里還有吹口哨的,跺腳鼓掌的。
然而,這可不是跳個舞那么簡單,而是內涵豐富的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典型情節,電影使用了特寫、對比、疊加、蒙太奇、推拉搖移等鏡頭語言,使國民黨殘匪的囂張氣焰和荒淫丑惡,與被殘害的無辜群眾形成了鮮明對照,偵察科長曾泰目睹這一切,內心更激起將這股殘匪一網打盡的決心和斗志。
一個沒有臉譜化的阿蘭讓觀眾癡迷了這么久,這大概也是中外影史罕見的一例。
近日,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得主王曉棠在央視《中國電影報道》中深情講述了自己與金雞獎的不解之緣,她說:我要終身修煉,終身為人民奉獻。王曉棠說:“我始終認為,演員必須要努力做到德藝雙馨,要誠實,對黨和人民忠誠。如果能做到這些,在任何時候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