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駿騎

小時候過年,正月里我最喜歡到姑母家拜年,那里不僅有玩伴,更重要的是能看到熱鬧非凡、妙趣橫生的燈會。
姑母家住仙駕村一個叫新家塘的大屋,距我家也就大半天的路程。她是父親的小姐姐,父親去世得早,因而她對我這個娘家的大侄兒疼愛有加。我到中學讀書,來回都到她家歇腳,和幾個老表親如兄弟,從小就是玩伴。姑父為人豁達慈祥,是個“樂天派”。拜年進門,我朗聲說,姑爺,給您拜年啦!他樂呵呵地說,拜年,可要真拜啊!我便咕咚跪下去,一絲不茍地磕幾個響頭。姑母在一旁嗔怪他:來了就是拜年,怎能把孩子的新衣裳弄臟了?在她家,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瘋玩。吃過午飯,我要回家,姑母說什么也不肯,要留我們晚上看燈。
聽說要看燈,我們來了勁兒,早把母親的囑咐忘得一干二凈。眼巴巴地等到天黑,田畈上亮起長龍般的燈火。遠處鑼鼓喧天,我的腳板早就癢了,急匆匆吃過晚飯,一溜煙擠進人群中要看頭層。
那個年代,社員們都是聚族而居,姑母家附近就有陳家新屋、王家大屋、孫家老屋、唐家享堂等。一個屋基就是一個生產隊,住十幾戶乃至幾十戶,人氣旺盛。臘月里,結束一年的辛苦勞作后,就要過大年了,人們可以放下手中的活兒去張羅一年一度的燈會。燈會,當地人叫“戲燈”,就是鄉村的“狂歡節”。過年不戲燈,就不叫過年。
鞭炮聲中,大伙將架在祠堂房梁上的“龍頭”鄭重地“請”下來。扎篾的扎篾,糊紙的糊紙,涂彩的涂彩,忙碌中透著歡樂。師傅的手藝是祖傳的,扎的獅子威風神氣,舞起來,眼睛、耳朵、嘴巴都能動,活靈活現。花燈制作,集合了竹藝、裝裱、剪紙、繪畫等傳統技藝,扎出來的荷花、臘梅,鮮艷欲滴,像剛采摘來的。
天還沒有黑下來,戲燈的各色人等早早就準備好了道具,化了妝,陸續來到村外稻場上集合待發。班頭少不了要再做些分工,強調注意事項,然后點亮燈籠、花燈里的蠟燭,謂之“亮火”。四只威風凜凜的獅子,早就躍躍欲試了。
戲燈的隊伍還沒出發,“打報燈”的已先行。打報燈,一般有兩三人,多是辦事干練的隊委或德高望重的長輩,職責就是提前安排好戲燈的細節,通知“燈來了”。他們手提紅燈籠,滿面喜氣地來到主事人的家附近。這廂早有人在門外迎候,抱拳拜年后,請他們進屋喝茶、抽煙。報燈人連聲推辭:“不急,不急。快帶我們去場地看看。”于是,一干人象征性地察看了舞獅子的場地、文唱的舞臺后,才謙讓著進屋敘話。
報燈人別過,鑼鼓聲響起。鑼鼓,是燈會的靈魂。“十番鑼鼓”,沒有真傳是敲打不出來的。鑼鼓一響,把整個村子都震動起來,大屋的男女老少傾屋而出,站在大堂軒門前廣場迎燈,到處是擁擠的人群和晃動的人頭。
在鄉親們眼里,用公雞雞冠上的血點過光的獅子,就是神獸。有長者在門前虔誠地擺上香案,端來三牲祭品,點亮蠟燭“接燈”。一時間,大炮小炮開門炮,炮聲大作,萬鞭齊鳴。獅子一馬當先,在眾人簇擁下進了大門,首先向上堂軒的香火臺“參香火”,行跪拜禮,轉過身本想在門前廣場表演,哪知早被看熱鬧的人群圍得水泄不通。“蓄謀已久”的老手準備了魚子炮、百子鞕,趁隙將其點燃塞到舞獅人的腳下。還有身手敏捷的小伙子,事先爬到堂軒的梁柱上,居高臨下,將鞭炮丟到獅子身上。舞獅人早有防備,將做獅子皮的紅布在泥水里浸泡過,這就相當于有了保護層。有經驗的舞獅人,邊舞邊用腳踩滅鞭炮。對舞獅人來說,鞭炮炸得越多越響,反而越是對他們的敬重。這當兒,敲鑼打鼓的人借機造勢,緊鑼密鼓,圍觀的也大聲叫好助陣。鞭炮聲、鑼鼓聲、叫好聲渾成一片。獅子的動作疾緩是隨鑼鼓的節奏,鑼鼓聲緊湊,獅子的動作就急促,持續時間越長,舞獅人就得不到歇息。這無疑是對舞獅人體力與水平的考驗。
堂軒場地有限,獅子搖頭擺尾,一邊做喘息狀,一邊來到稻場上,后面跟著一大幫愛看熱鬧的孩子和年輕人。鑼鼓喧天,爆竹炸得震天價響。表演再掀高潮,雙獅戲球、拜四方,形神兼備,虎虎生風。獅子的撲、閃、騰、挪,把獸性與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舞獅人通過搔癢、打滾、抖毛、舔毛等動作,把獅子的喜怒哀樂渲染得恰如其分。人們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向前擠,我個頭矮看不見,大表兄就讓我坐在他的肩膀上。我對獅子打滾時的配合默契,有些不解。大表兄告訴我,那是他們有約定,前面的人用腳在地上跺三下,后面的人會意了便同時滾地,獅子皮就不會絞在一起。他還說,獅子到人家舞時,很有些講究,進門時要將嘴巴張得大大的,出門時則緊閉,寓意吸走晦氣,在新的一年里給你帶來好運。有時,獅子還會到那些新媳婦剛進門的人家舞上一會兒,送上繡球,暗喻送子。
該文唱的登場了。戲臺早就在村頭平坦地面上用厚實的門板搭就,四盞氣燈高掛,把場內外照得如同白晝。演員是當地的姑娘,她們涂脂抹粉,穿紅著綠,十分搶眼。《夫妻觀燈》《補背褡》等黃梅小戲片段,自然是每場必演的。演員都不是大腕兒,但帶著泥土氣息的道白、唱腔,很對父老鄉親的胃口。盡管觀眾對唱詞滾瓜爛熟,還是看得有滋有味。其間,還穿插挑花籃,扭秧歌。男扮女裝的歌舞表演《大頭和尚戲柳翠》,幽默滑稽,看得小姑娘新媳婦臉紅耳熱,人們笑得前仰后合。“金牛鬧春”,很接地氣;“桃園三結義”,崇尚義氣;“龍鳳呈祥”,向往民富國強。鯉魚燈、蓮花燈、寶塔燈、五獸燈,讓人目不暇接。
趁著文唱的時候,舞獅人卸下獅子頭,脫下服裝,擦把臉,休息一會兒,吃些糕點、元寶(茶葉蛋)、掛面,養精蓄銳,再到下一個屋場表演。
夜已經很深了。天上明月一輪,地上火光點點。看了一村又一村,還沒盡興,我們一直追趕著戲燈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