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愛萍,王 蕾,王錦淳,周 杰,馮丁丁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1800)
在衛生類職業院校,“藥理學”在很多專業開設,包括臨床醫學、護理、助產、藥學、預防醫學、檢驗等。“藥理學”是一門雙橋梁學科,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也是醫學和藥學之間的橋梁。“藥理學”學習的難度不僅在于藥品種類多,藥理作用(機制)復雜抽象,還在于與“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等眾多基礎醫學課程緊密相關,還會聯系到學生尚未學習的“內科學”“外科學”等臨床課程[1]。所以,學生普遍反映“藥理學”學習難度很大。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藥理學”知識,需要教師將每一節課進行精心設計,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其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都是教學大綱中必須掌握的內容。本次教學設計以胰島素為例,對教學多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希望能對“藥理學”的教學提供良好借鑒。
教學分析是對授課對象、課程定位、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材、教學資源等進行一系列的分析,然后再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內容才有針對性、可行性和科學性。關于胰島素章節的教學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胰島素教學分析
教學流程按照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節來設計,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或教學方法。胰島素章節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胰島素章節教學流程設計
為配合本次課的學習內容,老師課前在超星學習通上發布了3個學習任務:(1)復習胰島素相關知識,比如胰腺的結構和功能、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完成課前自測;(2)查閱胰島素發現史相關資料,探索新課知識;(3)以“糖尿病”為主題,讓每組學生設計情景小劇,為在課中進行角色扮演做準備。
3.2.1 導入新課
以胰島素發現史導入新課。1889 年,德國醫生明科夫斯基和生理學家梅林合作研究胰腺的功能,當摘除狗的胰腺后,他們發現狗的尿液中糖分高達12%,且摘除胰腺的狗會出現糖尿病患者所具有的癥狀,當時有科學家將這種“抗糖尿病物質”取名為胰島素。1920年加拿大的生理學家班廷采用結扎狗胰導管的方法讓胰腺萎縮,然后取胰腺進行研磨,提取了不純的“胰島素”,后來通過反復試驗,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班廷發現采用酸化的酒精提取出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島素并給有糖尿病癥狀的狗注射,證實其有降血糖效果[2]。1923 年班廷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班廷發現胰島素的事跡再一次證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1965 年9月,中國科學家經過6 年多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認識生命的征途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通過胰島素發現史的介紹,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科研思維,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名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體現課程思政。
3.2.2 講授內容
用flash 動畫法講授教學難點:胰島素的藥理作用。由于胰島素降血糖是個微觀的過程,學生普遍難以理解。筆者巧妙地將胰島素比喻成一把鑰匙,血液中的葡萄糖要進入靶細胞,必須要有胰島素這一把鑰匙,這樣才能打開血糖進入細胞的大門。如果少了這把鑰匙,血糖進入不了細胞,便出現了高血糖。而血液中不能被利用的糖過多,便隨尿排泄,即糖尿病。以上內容再配合flash 動畫,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形象化,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教學難點。
接著用案例分析法講授教學重點:胰島素的用途、不良反應和用藥注意事項。為此,筆者設計了一個臨床案例:患者張某,20 歲,近1 個月來常感口渴、乏力,尿多,體重減輕,今早起床后出現惡心、嘔吐,神志不清,送去醫院急診。醫生診斷為1 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問題1:患者為什么一定要注射胰島素?難道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藥嗎?問題2:使用胰島素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該如何處理?通過案例分析一步步啟發學生思考,最終解決教學重點。接著向學生展示真實的胰島素制劑和胰島素筆,讓學生了解胰島素制劑類型、特點和給藥途徑。教師通過播放安裝胰島素筆的視頻和親自示范,讓學生掌握胰島素筆的使用方法。
3.2.3 總結歸納
總結歸納是對課堂教學的畫龍點睛,好的課堂總結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容易地掌握和鞏固本節課講授的知識。采用思維導圖法(見圖2)和歌訣記憶法(胰島素須注射用,降糖作用快而強,主治1型和急癥,須防休克低血糖)幫助學生成倍地提高學習效率,增進理解力和記憶力。
1)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主要靠教師來激發,而不是靠教室中擺設的設備。學生課間和中午休息等課外時間,面對實訓設備,開始時可能有過短暫的好奇,但是時間長了就產生視而不見甚至反感的情緒。沒有調查數據說明學生由此提高了學習興趣。

圖2 胰島素思維導圖
3.2.4 課堂檢測
讓學生打開手機“學習通”App,進行限時隨堂測驗,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利用學習通“搖一搖”的功能,隨機選取一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任務已于課前布置,1人飾糖尿病患者、1人飾藥師、1人負責旁白,將本節課的知識要點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貫穿于對角色的演繹中,并要求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體現對糖尿病患者的尊重、理解和關愛。這也是對課前任務“設計情景小劇”進行檢測,這種寓教于樂的考核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表現出較大的熱情,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2.5 布置作業
布置課后作業2 個:(1)讓學生登錄機能學自主學習平臺,預習動物實驗——胰島素對小鼠血糖的影響;(2)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和搜集糖尿病和胰島素的相關資料,以“糖尿病”或者“胰島素”為主題,繪制手抄報,在課程平臺提交后進行評比。
在學習通平臺進行手抄報作業的評比,通過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選出優秀作品并頒發獎狀。利用業余時間,老師帶領學生將優秀作品拿到零售藥店或社區進行展示,學生對大眾進行健康宣教、志愿服務的職業體驗。另外,教師利用自主開發的“輕輕松松學藥理”微信公眾號推送胰島素科普文章,進一步鞏固和擴寬學生知識面。
以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2019 級藥學專業1~2班學生(共98人)作為實驗組,學生課前、課后、課后3個階段的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都很高,參與度都達到100%。

表2 學生滿意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學生認為胰島素這節課學習資源豐富、課堂氛圍活躍、職業認知深入、可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50%以上的學生認為這節課學習方式多樣、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效率提高、職業體驗豐富、職業技能提升、同時能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以上結果說明胰島素章節的教學設計在學習模式、課堂效果、職業體驗、能力培養4 方面都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經過調查還發現,該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67.3%的學生認為課后拓展花費較多時間,影響其他課程學習;58.2%的學生認為評價難以把握每位學生學習情況。后續將針對不足之處在任務占用時間、評價方式上進行優化整改。
以胰島素發現史導入新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接著再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歷程,一方面增強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每一個新事物的發現或發明都經歷了很多科學家長期艱苦的探索,是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勤奮努力的結果[3]。這些科學家是青年人該追的“星”,是學習的榜樣,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課堂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助力三全育人。
今后將進一步深挖思政元素,并在課程標準、教案、課件、考核中體現和落實,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在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教師課后帶領學生走進零售藥店或者社區,以志愿服務的形式進行職業體驗,給大眾宣傳科學飲食、適量運動、合理用藥的健康理念。通過課后拓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崗位責任、服務意識和勞動觀念。這種通過切身實踐得到的感悟,更容易深耕于學生的心靈深處,銘記不忘,升華鑄魂[4]。課后拓展的實踐活動體現了堅持知行合一、深化工學結合的職教理念。
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醫院、零售藥店等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和學習參觀,進一步加強校企深度合作,促進校企雙元育人。
綜上所述,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精心的教學設計,利用超星學習通、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的手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運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胰島素的學習興趣,并有效解決教學的重難點。這樣的教學設計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可為藥理學其他教學內容或者其他相關學科教學提供借鑒。同時,教師每年應去醫院或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全面深入地了解藥學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探索符合學情的新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適應現代醫藥學發展的高質量實用性人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