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萍,王 燕,張 華
(新疆醫科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問題式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1],教學方式是由老師采取事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這個主體結構,主動動用思維思考能力進行按小組為單位的小團體討論辯論的模式。而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這個概念一開始是從美國發起的,該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重新配比課上課下的學習時間安排,從而使學生作為主體單位,掌控學習決定權,也得益于全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助力,這種全新的教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迅速向各國傳播開來。例如美國的富蘭克林學院中最為著名的翻轉課堂學習模式就是Robert Talbert 教授提出并應用的,學生們會在課前提前預習老師錄制的授課視頻,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課中涵蓋快速、少量的測評與解決問題來推動學習、進行情況簡述并反饋出來[2]。將二者有機地結合,更適應醫學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當前教育要求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要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3],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耳鼻咽喉科學作為亞專業學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由老師事先提出問題引導進行討論辯論的模式,加上課前預習;課中老師采用PBL 結合翻轉課堂教學,脫離舊的模式化學習;課程結束后進一步鞏固知識構架,并考核評價。耳鼻咽喉科學解剖結構大部分位于顱底,學習位點深入而精細,所學習的內容大部分需要在特殊檢查器械協助下進行。若只有單調的語言講解,學生對很多知識點理解度低、想象力弱。將線下線上教學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的耳鼻咽喉科學人才的培養質量。
研究對象:新疆醫科大學2019 級臨床醫學專業班級,共計105人。
隨機分組:實驗組(PBL 結合翻轉課堂組)52 人,其中男27人、女25人,中位年齡21.5歲;對照組(原始課堂組)53 人,其中男28 人、女25 人,中位年齡21.3歲。兩組醫學生的一般資料各項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1 實驗組
實驗組在課前通過學習老師錄制的小視頻、課件幻燈等,提前建立耳鼻喉思維,并找到針對性方向。通過觀看和資料查閱進行自主學習,并可通過網絡和數據庫查閱相關資料,同時將學習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完成學習報告并發送給老師進行課前互動,也幫助老師課前了解學生的薄弱點進行課中著重教授,并梳理耳鼻咽喉科學專業內容,解決學生們課前及課中提出的疑難問題,促成知識點的內化。課后老師發布作業,參考病例分析討論模式,進一步帶動學生主動思考并提高應用課堂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課上課下尚未解決的難題,在班級群中發布討論小講堂,在積極互動中促進問題的解決和知識點的消化。
1.2.2 對照組
仍舊接受傳統的耳鼻咽喉科學課堂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在課堂結合PPT講解并結合課堂提問,基本在課堂完成所教授專業知識點的學習,課后布置練習題讓學生進行加強練習。
1.2.3 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分為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兩方面:客觀評價主要通過兩部分來采集,第一部分是理論測試,第二部分是操作考試;主觀評價主要是學習感受和滿意度調查(實驗組包括對PBL 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內容的評價)。兩組學生同時接受客觀評估的答題考試以及主觀評估的學習感受滿意度評價的方法,來進行總結和比較傳統教學方法和PBL結合翻轉課堂的新式教學方法在客觀及主觀兩方面的差異性。其中,客觀評價采用的答題考試選擇同時間同地點進行,理論測試范圍為教授的耳鼻咽喉課程包含的知識點,題型設定為選擇、判斷、填空、問答、病例分析五部分,滿分為100分,操作考試采用模擬教具進行,主要考核學生動手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而主觀評價主要是收集兩組學生的學習感受度以及教學滿意度,包括對教學方法的主觀感受,是否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否利于掌握專科知識點以及促進熟練運用,并評價在解決臨床現場問題效果以及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滿意程度。
1.2.4 統計方法
結果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達,兩組之間的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檢驗表達,設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客觀評價比較(見表1),在耳鼻咽喉科學理論測試結果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耳鼻咽喉技能操作考試結果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客觀評價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在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課堂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熟練程度、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兩組比較可以發現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主觀評價比較
PBL 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在舊的傳統模式下發掘的新生力量,成功將知識的講授和知識的內化翻轉過來,讓學生不再固化在課堂學習中,老師也不再只單純抓住課堂時間來填鴨式教學,結合目前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步調,跟上時代的步伐,將小視頻、微信、播客、微博、電子書等一系列網絡資源充分結合和運用,讓學生們課前基本調動并完成主動學習,由內而外地產生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辯論或討論,有針對性查閱專業知識需要的輔料,加強學習輸入。這種模式的開展也同時促進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模式多樣化,加強了兩方之間的互相了解,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傳授,老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雙方的互動交流進一步促進知識的順利吸收和掌握。老師退下講臺,坐進學生群體中,以一種類似助教的身份和作用與學生相處,改善了以前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教育模式,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從而較傳統授課更能激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TED大會發表了《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的重磅演講,詳細報道了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使新式教學模式在學院間廣泛應用和推廣,并于2014 年被專業新聞評為當下美國最具有影響力作用的“十大教育技術”之一的教學方法[2]。而此次新式教學模式研究是在新疆地區提出將PBL 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耳鼻喉專業的教學中。PBL 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需要具備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支持,耳鼻咽喉科學的學習特點恰恰支持碎片化學習的Vlog 課程,結合目前使用面廣泛的微信小程序,線上主動預習學習并總結,結合線下優質課堂講授,加強教學資源最大化利用率,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下學習資源與場地[4]。通過了解PBL 結合翻轉課堂教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應用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對新疆醫科大學耳鼻喉科教學進行實踐研究,再根據研究結果探討PBL 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耳鼻喉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新疆醫科大學的專科教學在PBL結合翻轉課堂的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