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巧琴 袁曉玲
□ 政策引領 夯筑共同富裕“創新根基”
□ 載體賦能 聚合共同富裕“創新要素”
□ 人才強基 激發共同富裕“創新活力”

本專題供圖/視覺中國

如何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找準突破性抓手,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浙江省科技系統以超常規力度、精準化舉措和系統化變革,以“破題攻堅”之力在科技賦能民生改善、科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譜寫科技賦能山區26 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2022 年1 月,科技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支持浙江在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方面打造支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域創新范例、樹立科技賦能民生改善的領先標桿等四大全國典范。
實現共同富裕,一個也不能少。可青山鎖門,山區26 縣成為浙江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為營造26 縣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省科技廳強化政策引領作用,秉承“一縣一方案、一縣一產業、一業一載體、一業一批項目、一業一支隊伍”的思路,努力做好頂層設計,提升26 縣發展的造血功能,出臺了《科技賦能26 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改革并設立26 縣高質量發展專項,圍繞26 縣特色產業發展,發布項目榜單14 個,擇優支持11 個縣實施專項項目。

“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全鏈融合發展。支持并鼓勵慶元縣符合條件的生物科技類企業申報省產業鏈協同創新、生產制造方式轉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體、創新聯合體、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等省級示范試點項目……”
“加快平臺擴能提級,促進兩大產業協同集聚。推進平陽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圍繞新材料領域自主創新與龍頭帶動,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平陽創建省級新材料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爭創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浙江省科技廳已會同慶元、平陽縣委縣政府,先后參與制定了《關于支持慶元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加快培育壯大以生物科技為核心的生態產業發展》《關于支持平陽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加快新材料和智能裝備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等“一縣一策”政策。
此外,立足26 縣縣域創新特點,浙江省科技廳主動謀劃開展26 縣創新型縣(區)試點縣和先進典型案例遴選工作。目前已制訂了26 縣創新型試點縣創建指標體系,并通過征集申報、梳理匯總,推薦5 個縣(區)作為第二批候選試點單位,遴選出10個縣(區)為先進典型案例候選單位。
創新載體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是各類資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推動縣域創新發展的關鍵。
精密加工中心、高端壓鑄中心、智能裝備服務中心、大車配試驗檢測中心……在天臺縣,一個由政府搭臺、龍頭企業運作,立足大車配產業中小微企業共性需求的大車配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通過聯合上下游企業,聚焦科研問題、實現精準突破,讓越來越多的企業享受到了“共享紅利”,推動了天臺大車配產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2021 年,天臺縣大車配產業總產值達367 億,有10 家企業在全球細分行業排名保持第一。
“立足天臺大車配、大健康產業發展優勢,促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著力形成科技創新引領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天臺縣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天臺縣通過搭建科創大平臺、加深產學研合作、強化“鏈長”引領、促進科技強農,加快推進縣域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小縣大科技”的創新之路。
無獨有偶,在縉云縣,鋸床和特色機械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當地企業開展全方位創新服務,推動形成了“產業在這里、需求在這里、服務在這里、研發在這里、人才在這里、創業在這里、創新在這里”的“縉云實踐”。
EMC 實驗室、三坐標實驗室、聲學實驗室……在縉云鋸床和特色機械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內有著各種高精尖的實驗室。這些“量身定做”的檢測設備,讓當地企業可享受“家門口”的試驗、檢測服務,不必專程奔赴杭州、上海等地進行產品檢測。而每月2 日、16 日在綜合體常態化開展的“集中科技服務日”,則方便了企業、高校院所、科技服務機構開展交流對接。
通過開展創新研發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創業孵化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科技金融平臺等五大平臺建設,鋸床和特色機械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已成為縉云產業創新生態的構筑者、創新要素的提供者和資源分配的協調者。2020 年,省委主要領導在縉云調研時,給予了“山區縣也能搞工業,山區縣也能搞創新,山區縣也能引進世界頂尖企業”的高度肯定。


“中藥材抗寒防凍,要進行覆蓋保溫,溝渠要及時排水,同時追加有機肥,提高中藥材抵抗力……”2022 年春節前后,浙江遭遇持續陰雨雪天氣。為做好抗寒防凍工作,降低農業產業災害損失,農歷正月初九(2月9 日),浙江省農科院亞作所陶正明、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朱建軍等科技特派員來到文成縣,開展抗寒防凍技術指導。
到田間地頭去,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一名名奔走在農村一線的科技特派員,是浙江農業科技領域多年來一道亮麗風景線。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征程上,科技特派員們肩負起新的使命。
2021 年以來,浙江省科技廳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啟動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數字化平臺建設,通過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努力“把最適合的人、最優質的服務、最適宜的技術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2021 年,省市縣共派遣科技特派員達到5000 多人,其中,380 名省派科技特派員以浙江省農科院、浙江農林大學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為主要派出單位,隊伍年輕、學歷和知識水平優秀,派駐地以山區26 縣為主。
在地處浙南偏遠山區的平陽縣同盟村,一個千畝生態茶園完成了前期的基礎建設,已初具規模。同盟村大多數村民以種植黃茶為主要收入來源,但是由于烘焙技術落后、種植管理粗放等原因導致效益低下。浙江省科技廳發揮科技幫扶的優勢,資助幫扶同盟村進行了茶苗種植和茶園環境提升工程,茶廠改擴建項目工程順利竣工,為促進同盟村乃至周邊的茶葉規模化加工和產業發展以及當地茶葉產業鏈開發打下了基礎。
結合同盟村產業發展實際,浙江省科技廳牽頭成立了一個由浙江大學、中國農科院茶科所、浙江省農科院、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所、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等單位專家教授組成的科技幫扶專家組,涉及果品、蔬菜、茶葉、畜牧等農業生產多個領域,加強村民茶葉種植與加工、柑桔新品種栽培、雞養殖等專題技術培訓,并現場進行技術答疑,提高農民種植養殖技能。同時,還派遣了優勢科技特派員團隊,讓團隊特派員科研人員深入基層一線,與低收入農戶幫扶掛鉤,面對面進行技術傳教,著力解決低收入農戶發展問題。
浙江省科技廳有關處室負責人介紹,省科技廳下一步將重點幫扶同盟村的養殖業和茶產業發展,以科技強化“造血”功能,以科技賦能山區奔向共同富裕。
龍游縣科技局和臨安區科技局2021 年聯合承辦了首次跨縣(區)協作培訓,現場組織科技特派員與鄉鎮領導“連連看”“一對一”精準對接,通過專題輔導和現場參觀學習等方式,共同提升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能力。龍游縣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跨縣(區)協作深入探索臨安—龍游兩地山海協作合作模式,促進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助推龍游縣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松陽縣象溪鎮雅溪口村,浙江省林科院與松陽縣科技局共同啟動建設“科技支撐共同富裕試點村”,因地制宜逐步推廣實施“菇稻輪作—稻魚共生復合經營”“光伏下種植藥用菌綜合發展”等12 個科技項目。雅溪口村將打造成以村民自主創業為基礎、科技特派員人才資源為依托、科研院所與地方共建為保障、科技項目為支撐、特色產業為引領的山區共同富裕特色試點村。
人才下沉、科技下鄉,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正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活躍在26 縣的廣闊田野上,為26 縣奔向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