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縉云縣委書記 王正飛
近年來,縉云縣用好“創新引領”金鑰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大力推動“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等創新要素聯動融通,以具有縉云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助力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為麗水市乃至全省提供了有益借鑒。縉云縣全社會R&D 經費占GDP 比重增長至2.7%,縣域科技創新指數晉升至全省第二梯隊,位列山區26 縣前列,取得了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國家和省重點育才計劃、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星創天地等8 項全市“零的突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名單。
著力構建縣內縣外兩個“3+N”創新動力體系,系統化布局創新平臺,強化跨區域人才、資源的聯動和統籌,激發創新引擎澎湃動力。縣內,布局中心城區、麗縉高新區、經濟開發區3 個科創平臺,不斷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打造空間分布集聚、研究方向關聯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助推器,培育企業創新主體,進一步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縣外,結合縣域“3+X”產業發展需求,布局上海、杭州、深圳3 個科創飛地,成為縉云向外招才引智、向省級部門爭取資源、為域內企業研發增效的重要窗口,實現“縉云之外再建一個科技縉云”,不斷釋放創新驅動發展活力。
依托“一核兩平臺”的產業發展空間,以“創新論英雄”和“雙招雙引”政策為抓手,推進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進一步完善“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省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領軍企業”培育梯隊,引育發展壯大創新主體。“十三五”以來,縉云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6 家增加到112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從30 家增加到192 家,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 家,省“隱形冠軍”企業3 家。充分利用 “飛地”招引、駐點招商、供應鏈配合、成果路演、雙創大賽等多種形式,擇優引進一批能夠突破核心技術、具備較高專業素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創業項目,為科技企業隊伍擴容提供儲備。
建立健全“企業研發機構—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省企業研究院—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省重點實驗室)—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五個層級全域輻射的企業自主創新研發體系,提升縣域知識創新和核心技術有效供給能力,主動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戰略,在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中展現縉云元素和縉云擔當。全縣累計培育省重點實驗室1 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5 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9 家。“十三五”以來,縉云企業承擔省級以上科技專項20 項,獲得財政補助資金近1億元。
圍繞工業和農業布局“兩區一廊”建設,扎實推進縣科技創新中心、蒼山星辰科技城和經濟開發區雙創中心三大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集聚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有力打通從科技強、企業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快速通道。開展創新研發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創業孵化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科技金融平臺五大平臺建設,完善“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業孵化鏈條,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科技服務。縉云已引進清華長三院、上海交大等10 家大院名校設立技術轉化中心,集聚省內重點科技服務中介27 家,投入3000萬元建設EMC、聲學、掃描電鏡等7 個實驗室,2021 年全年服務企業3000 余家次。

麗縉智能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局部實景圖

麗縉智能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效果圖
完善大科技工作格局,將科技創新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綜合考核。推進“縉情創”應用,深化科技管理數字化改革。樹立以創新論英雄的鮮明導向,主動迭代完善一攬子精準有效的科技政策體系,相繼出臺科技新政二十條、科技金融等5 個科技創新激勵政策,單年激勵資金從800 萬元提高到4000 萬元。全面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累計發放科技創新券2300 萬元,服務企業1200 余家次。全面打造科技“三服務”2.0 版,通過“一企一人”、落企到人等制度,提高服務精準度、提升服務質量,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專屬暖心服務,為企業發展注入“加速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