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帆
(四川外國語大學 檔案館,重慶 400031)
2021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史記錄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2018年9 月10 日,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生之基、國之根本。提出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根本任務是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檔案部門應大力開發檔案史料中蘊含的大學文化和精神,充分發揮檔案文化在涵養學生品行中的作用,助力學校在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品德修養等工作中發揮檔案文化獨特的價值引領作用和滋物無聲的育人作用。
檔案是人類文化傳承和文明延續的根脈,歷史文化是一所大學的血脈和靈魂。口述校史是一種將記錄、發掘和認識校史相結合的史學形式。即通過調查訪問,用錄音等設備收集當事人或知情者的口頭資料,然后與文字檔案核實,整理成文字稿[1]。口述校史檔案是記錄高校記憶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徑,也是高校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高校應充分挖掘口述校史檔案中的育人元素,踐行“三全育人”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
深度挖掘蘊含獨特大學文化和精神的高校檔案資源,并予以傳播,助師生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構建檔案文化育人體系,從而實現檔案文化育人的目的[3]。作為高校文化主要載體之一的高校口述校史檔案,對于提升各高校師生員工文化自信,推進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編史修志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因為歷史原因,一些高校建校初期的檔案非常有限,缺失的檔案材料是檔案工作的一大缺憾。為彌補學校史料對學科建設和發展記載的不足,反映高校的辦學發展歷史,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采取訪談相關人士的方式獲得資料來填補學校文字史料的空隙,增補既有的檔案資料,以使反映學校歷史的史料豐滿起來,有助于深化校史研究、年鑒編撰等工作,也是對師生進行校史教育的有效途徑。
同時,通過口述校史檔案建設,使之成為校園歷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增強學校辦學的軟實力。以此填補檔案文獻之不足,搶救學校文化記憶,真實、完整地保留學校各個時期的辦學歷史,從而加強對學校歷史文化的守望和大學人文精神的塑造。
口述校史采訪工作結束后,會形成大量的音頻、視頻和文字資料,檔案部門應加強開發利用校史資料,實現檔案資源價值的最大化,通過實體展館、網上展館、主題展覽、短視頻、史料編研等多種形式,創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形式[4]。例如,為講好重大故事,弘揚重大師德精神,發揮檔案“無聲潤物”的獨特作用,重慶大學檔案館以典型的優秀人物的感人事跡為內容,以珍貴的檔案史料、直觀的實物和圖片、精煉的文字和生動的音視頻為載體,綜合運用圖文展板、多媒體交互、沙畫等形式,打造了重慶大學“立德樹人”實體展館。重慶大學的立德樹人專題展覽館,是全國高校首個以“立德樹人”為主題展示師德師風的展覽館。“立德樹人”展覽館已成為重慶大學師德涵育中心、重慶大學新進教師培訓基地、教職工及學生黨支部主題活動場所、學生團組織主題團日活動基地、新生入學教育基地。為了彌補實體展館時空限制,檔案館以更加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網頁創意,構建重慶大學“立德樹人”網上展館,以期更大范圍傳播重慶大學師德精神。又為了進一步發揮實物檔案直觀生動的教育感化作用,檔案館精心選取館藏實物,開發了展現重大人嚴謹治學、用心治教的實物數字創意微信小程序等。
融媒體時代,建立全媒體平臺進行融合媒體傳播成為當前國內高校宣傳工作的主流。高校檔案部門應當用好新媒體平臺進行高校檔案文化宣傳,搭載學校官微、積極開拓校外多種媒體宣傳渠道擴大傳播與影響,傳播學校歷史、人文精神。例如,四川外國語大學在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學校檔案館深入挖掘校史蘊含的豐富紅色資源,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緊緊圍繞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等中心工作,做好紅色校史宣傳教育,發揮校史、檔案的育人作用,創新性地開展了“口述校史、紅色校史宣傳”為主題的系列重要工作。編研口述校史成果 《記憶川外——口述校史》(第一輯),通過對校史資料的挖掘,及時補充了《四川外國語大學校史》的不足和遺漏,對一些不確定的信息提供了真實的佐證。制作了《賡續精神血脈,汲取奮進力量》口述校史檔案工作宣傳視頻,傾聽老一輩川外人講述他們的故事,該視頻在“6.9 國際檔案日”活動中,在全市及學校公眾號播出。自視頻播出以來,受到全校師生和檔案屆廣泛好評,激勵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校”。此項工作為宣傳和普及檔案知識、充分發揮校史文化的獨特育人功能,凝聚各方校友力量做出了貢獻。
口述校史檔案工作是高校檔案工作的新領域,也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在開展此項工作,但尚無明確的工作規范和標準,需要檔案工作者在實踐中進一步加以研究。高校應建立起此項工作的長效機制,著力構建“頂層設計、學校推進、部門協作、社會支持、師生參與、學生受教”的教育體系,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厚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堅定新時代大學生崇高理想信念,全方位打造檔案文化育人體系的長遠目標[5]。
口述校史檔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的長期性工作,從事該項目的人員應相對穩定。檔案部門需加強校內外部門、組織的協作與合作,建立專家、學生團隊等保障體系從而實現檔案文化育人體系的構建[6]。
例如,重慶大學檔案館聯合學校黨政辦、宣傳部、離退休處、社會學系等部門和院系組建口述校史項目工作組。成立重慶大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學生校史研究團隊以及口述歷史志愿者協會,以研究項目為引導,讓師生參與到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之中。四川外國語大學檔案館牽頭開展校友口述檔案工作,協調校內宣傳部、黨政辦、校友辦、學工部、研工部、團委、新聞傳播學院、社會與法學院等,選拔學生采訪志愿者,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在采訪中受感染,傾聽優秀校友故事,積極發揮校友育人作用。
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的真實見證,紅色檔案是進行黨史教育最生動的素材。高校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采取有效的措施將紅色檔案進一步融入大學生黨史教育中,有助于他們全面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要綜合運用口述校史檔案資料作為教學媒介,用真實豐富的口述校史檔案資料來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將其所學知識與自身理想信念相結合,努力弘揚革命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將檔案文化育人價值充分展現,開啟檔案服務“三全育人”根本任務新模式,有效發揮口述校史檔案的宣傳教育作用[7]。
通過檔案育人進課堂,讓學生掌握學校創建的大背景和創建過程、學校發展變遷的歷史脈絡、校歌校訓校風的內涵和變遷、學校的專業發展變遷、發展歷程中的優秀教師與知名校友的典型事跡;能夠對學校是從何而來,去往何處有清晰完整的判斷,并從中汲取經驗,合理規劃自身的發展;增強愛校榮校的熱情,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增強在新時代愛黨愛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高校面對每年新進師生還可以開展校史宣傳專題講座,講述學校發展歷史,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宏偉美好的未來,傳承歷史、以檔育人。此項工作對于提升師生文化自信,傳承學校精神,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
高校要依據歷史傳承和學校自身特色,發掘富有時代精神和鮮明特色的文史資源,充分展示學校文化育人成果,豐富充實育人資源,主動打造學校文化育人精品,多途徑拓展傳播途徑,挖掘思想內涵,積極打造富于思想內涵和育人實效的高校文化育人品牌[8]。
例如,重慶大學檔案館打造“舞臺上的校史”,自2017 年以來打造校史舞臺劇,納入新生入學教育。每年升級排演,獲得師生喜愛和好評,受到多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為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100 周年,打造“舞臺上的黨史”,重慶大學檔案館與重慶市檔案館合作排演“信仰的力量——檔案里的紅色故事”,納入每年新生入學教育。同時,啟動“歷史文化進宿舍工程”,打造“傳承的力量——檔案里的重慶大學”品牌,發揮品牌影響力,讓檔案文化品牌傳得開、感染人,從為學校文化自信做貢獻到走向檔案自信。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擔當是最好的傳承”。高校檔案部門應繼續加強口述校史資源開發,實現檔案資源價值的最大化,以豐富的校史資源強化師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并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為契機,在學習中感悟,在行動上實踐,以優良的工作作風展示檔案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形象。站高立遠,開創檔案工作新局面,奮力譜寫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