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蘇日固嘎,斯琴朝克圖,2,張云峰,孫小雅,烏蘭巴特爾
(1.內蒙古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內蒙古自治區蒙古高原災害與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就業是當前最緊迫的一項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1],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的“六穩”中,穩就業居于首位,而研究生教育已成為我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和各領域骨干力量的主要來源,2021 年我國招收研究生117.7 萬人,在學研究生333.2 萬人,研究生畢業人數77.3 萬人,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2]。但是,研究生的就業期待值和實際就業情況存在較大差距,就業形勢不容樂觀[3]。隨著高校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研究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4,5],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承擔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繼承人的重要使命。《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在服務引導中加強思想教育,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做到既講道理又辦實事,加強學生學業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思政教育在高校就業指導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6]。基于此,針對研究生就業現狀,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行之有效地解決其存在的問題顯然是刻不容緩。筆者以內蒙古某師范院校X 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生為研究對象,依照問卷調查法、統計法,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追蹤統計了2017—2021 年間連續五年X 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就業數據,分析X 學院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提出了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筆者根據既有統計資料和問卷調查所共同獲得的數據,按照就業率、就業單位等不同維度進行了分析。
如圖1 所示,2017-2021 年內蒙古某師范院校X 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共411 人,其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93 人,占比71.29%,專業型碩士研究生118 人,占比28.71%。從性別來看,男生占比為39.53%,女生占比為60.47%。近五年,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穩定在80%以上,平均就業率達88.72%。在2020 年時全體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發生了明顯的下降,降低7 個百分點,說明當年就業形勢比較艱難,可能受疫情影響,就業率隨之下降。對比學術型與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發現近五年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高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最大差距達到11 個百分點,說明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較好,專業與就業的掛鉤性更強。對比男生和女生的就業率,整體上男生的就業率要高于女生。

圖1 2017-2021 年畢業碩士研究生就業率
1.就業單位性質
如圖2 所示,教育行業、黨政機關、升學、待就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占比平均值分別為35%、18.71%、15.84%、13.37%、11.09%、5.99%。因此,近五年選擇進入教育行業工作的研究生年平均值占比最高,尤其是在2017 年占比高達43.64%,其次是去黨政機關工作的碩士研究生、升學的碩士研究生,相反,去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年平均值占比最小。說明,由于受師范院校“教育理念”和專業培養方向影響,大多碩士研究生畢業生更愿意去高校、中學等從事專業相關的教師行業[7]。而國考、省考等公務員考試相比起教師招考競爭壓力則更大,因此,在黨政機關就業的畢業生占比小于教育行業。受年齡、家庭、經濟等因素影響,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占比小于教育行業和黨政機關。由于進入難度大、門檻高或專業不符、傳統就業觀念影響等導致去國企、私企等就業單位的畢業生相對較少。

圖2 2017-2021 年畢業碩士研究生就業單位性質
2.就業單位地區分布
如表1 所示,近五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來看,本自治區、華北、華東、東北、華南、西北、華中、西南年平均值占比分別為,64.91%、13.43%、6.96%、4.12%、3.05%、3.03%、2.57%和1.91%,排序為本省>華北>華東>東北>華南>西北>華中>西南。說明:由于就業環境熟悉、家鄉情結等原因,一半以上的研究生選擇在本省就業,但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前往經濟更為發達的華北、華東地區就業,華北地區的京津冀地區經濟發達,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和薪酬待遇,對于畢業生的吸引力較大。華東地區經濟發達,雖然在空間距離上相距較遠,但存在強大經濟的吸引力,所以也會有部分畢業生選擇去華東地區就業。而東北地區就業的相對較少,雖然空間距離接近,但東北地區目前經濟發展、天氣嚴寒等原因對畢業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小,所以占比呈下降趨勢。華南地區經濟發達和就業機會多,但空間距離較遠,導致較少有畢業生會選擇去該區域就業。

表1 2017-2021 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
3.就業單位類型
如圖3 所示,近五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來看,未就業、自主創業、升學、協議、合同的年平均占比為15%、2%、12%、8%、62%,排序為合同>未就業>升學>協議>自主創業。說明,以簽合同方式進行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占比最高,自主創業由于難度和風險較大,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因此其數量占比最小。合同和升學在2020 年占比分別下降到58.7%和10.87%,為5 年里最低值,另外未就業在2020 年占比增加到23.91%,為5 年里最高值,可能與當年疫情相關。

圖3 2017-2021 年畢業碩士研究生就業類型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工作緊密結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指導隊伍建設,提高就業競爭力。就業指導隊伍需要廣博的知識面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應具備如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相關理論與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需加強對就業指導工作者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培訓和就業指導培訓,通過形勢政策課程、學院官網、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網絡、進頭腦等工作,逐步建成一支專業化、業務素質高的研究生就業指導一線隊伍[8]。充分運用學院主要領導-學位點負責人-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的五級管理制度,導師負責推薦升學、出國等學生深造事情;學位點負責人發揮能力優勢提升研究生的學術研究水平,促使其更深層次的發展;輔導員、班主任需“一對一”“點對點”地針對研究生個性和意愿的掌握程度,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明確就業取向。總之,明確指導隊伍育人權責,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優勢,多渠道幫助和指導畢業生就業。
首先,學院黨委牽頭,各系部形成合力,利用學科優勢和學院影響力,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及時聽取用人單位意見反饋,大力拓展就業市場。并與就業指導單位通力合作,互相協調,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就業渠道多元化。充分發揮渠道作用,創新招聘方式,鼓勵企業多樣化、多種形式招收優秀碩士畢業生,這樣才能真正促進碩士研究生就業。其次,學院黨委成立領導小組調查本學院研究生就業市場,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完善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思政課程在研究生教育中進一步完善就業、擇業教育,引導研究生正確面對自我、面對環境,承擔社會責任和國家使命,積極參與到基層建設中來[9]。最后,調動優秀校友資源開設校友論壇,邀請初高中校長、企業家、部門領導、工程師和人力資源專家到學院做就業指導講座,引導碩士研究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基層施展才能。根據畢業生求職意愿,利用學院管網、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個人微信、電話等多種形式精準推送崗位需求信息。并通過實習實踐、導師引導和調動優質資源等方式,努力實現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人員聯動,開拓碩士研究生就業渠道。
在新形勢新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黨建優質資源對碩士研究生畢業生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多元化的就業培訓方式。首先,科普就業領域知識,可以以科普講座的形式,通過邀請往屆畢業生黨員“現身說法”的形式,發揮朋輩互助引領作用,積極開展黨建與就業工作的融合,讓畢業生黨員講解自身的經歷和經驗,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研究生就業觀念[10]。其次,積極開展模擬大賽,如教師招聘考試講課比賽,公務員、事業單位模擬考試等。通過模擬比賽的形式一方面調動研究生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引導研究生們進一步了解考試形式,緩解就業過程中的壓力與緊張感。最后,邀請企事業單位的主管領導、各系主任和畢業班班主任針對不同專業開展分層分類的就業推進、宣講和招聘會,同時,要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就業指導與碩士研究生畢業生教育活動。
研究生黨支部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舉辦黨日活動過程中發掘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性等思政素材,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統一,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黨支部針對各個專業專門組織理論與專業建設相融合,黨史黨建與研究生就業考博相聯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統籌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11]。支部書記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向碩士研究生傳授就業指導知識,拓寬研究生就業視角。同時,要讓研究生們深刻領悟黨的思想精髓,使他們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就業思想,從而更好地發揮黨支部正確的就業引導作用,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