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欒亦濃
蘆筍芽下市了,超市里蔬菜區也看不到蘆筍的蹤跡了,但心里委實饞得緊。回家后,從冰箱里將很久前從老家帶回的最后幾根蘆筍拿出來,清炒一小盤,聊慰饞癮。
只剩下幾根了,像麥穗的蘆筍尖因為太嫩,在冰箱保存時間過久已經爛掉了,將此部分切掉后,仍不失原來的鮮美。
從老家帶來的蘆筍是父親種植的,比超市里購買的要香嫩、鮮美得多。父親種植的蘆筍,無論多粗壯,切或炒的時候,都感覺又嫩又脆。白筍嫩脆,綠筍清爽,刀刀下去絕不拖泥帶水;超市里采購的蘆筍則不然,細細的,干干巴巴,仿佛失去了水分的玉米秸稈,連皮帶筋,一刀切不斷。
一
我上高中時,村子里開始大面積種植蘆筍,算是副業。蘆筍芽可以被收購去做蘆筍罐頭,剩下的則成了家中餐桌上的美味。
春天,每天早上,天還未亮,村子里種植蘆筍的人家就全體出動去采蘆筍芽了,因為收購的人只要那種沒見過太陽的蘆筍芽。
在地底下從未與陽光打過照面的白白胖胖的蘆筍,根據成色(根莖的粗細、筆直程度,有沒有一丁點兒被陽光曬綠的部分)被分等級收購,一等品是兩元多一斤—在20世紀90年代,10元就是讀高中的我一個月的菜錢了,所以,賣蘆筍的收入在當時是比較可觀的。
但采蘆筍不是輕快的營生。
天還未亮,就要爬出被窩,拿著鏟子和籃子摸到地里開始采挖,光線昏暗,村民就得更加小心,以免鏟子碰傷了白胖的根莖,否則就成了等外的殘次品了,賣不上好價錢。
挖蘆筍一定要趁太陽出來之前,一旦太陽的光線照到蘆筍冒出的嫩芽尖尖上,嫩芽尖尖就會變綠,那就不是“白筍”,而是“綠筍”了。綠筍的營養價值并不亞于白筍,但收購商要的就是白白胖胖、筆直的蘆筍來加工成罐頭。變綠的蘆筍不符合要求,也就成了價格低廉的殘次品。
父親母親在忙活一大早后,將采回來的白蘆筍外面的泥土清理干凈,切掉根部較老的部分后,就等待收購商將其分等級計價收購。
切掉的根部實際上也是從土里斷開的,父母不舍得浪費,就將較老的外皮剝掉后焯水炒了吃或是切薄片后燉雞蛋吃,味道很是鮮美。
進入夏季,特別是端午節前一個月,就不能再采挖蘆筍了,需要等它積聚養分將莖苗發出來,為來年做好儲備。
破土而出的蘆筍苗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一叢叢、一簇簇,茂盛生長,恣意勃發生機。此時,遠看那成片成壟的蘆筍,像是一團團的綠色云霧,煞是好看。
待秋天來臨,蘆筍的地上部分開始泛黃枯萎,它將所有養分積聚到地下的根部,熬過漫長的冬季。
二
我上高三那年,母親生病了,父親陪著母親到青島的大醫院住院治療。從小與母親感情親密的二姨,就將她女兒—剛剛退學的我的表妹,送到我家幫忙采挖蘆筍。
年僅17歲的表妹,一個瘦弱的女孩子,幾乎未曾吃過苦,對于采挖蘆筍也幾無經驗,但每天早上要采挖相當于兩三個成年勞力(父母很能吃苦,也要強,種植的蘆筍量比別人家總是要多一壟)的工作量,辛苦可想而知。
辛苦尚在其次,最令人絕望的,莫過于調皮的蘆筍一個個毫不留情地頂破土冒出頭—那絲絲綠意,代表著希望的綠色,在每個手忙腳亂的早上,成了表妹絕望的來源。
白筍冒頭后變綠就不值錢了,看著應接不暇的冒頭的綠筍,表妹真想大哭一場。但想想這可是大姨一家主要的經濟來源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她,只有咬牙堅持。
表妹每天早上比別人家的父母起得還要早一些,方能趕得及在收購商撤走之前完成采挖、清洗、擇選,再匆忙趕去過磅。那幾個月,女孩子心里的淚淌了不知有多少。
母親去世后,父親每每提起此事,都會加一句:“以后過好了,不要忘記你們這個妹妹啊!”這句話,跟父親告訴我的另外一句話,每次我想起都淚水漣漣。
那時,父親陪母親從青島回家,他說:“人都說農村人顯老我還不信,這次信了,在醫院,小護士們都叫我大爺了!”
父親是笑著說的,我心里卻已掉淚。那一年,父親剛滿43歲,因多年操勞及憂心母親的病而過早衰老了。但被稱呼“大爺”,他何曾甘心呢?
三
村子里連續多年種植蘆筍,后來,蘆筍的收購價格低迷,而蘆筍采挖既辛苦、緊張,還要拼體力,年輕一些的鄉人都不愿意繼續做,種植蘆筍的鄉鄰少了。之后,由縣及鄉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升級后的紅富士蘋果,蘆筍就徹底淡出鄉親們的視野。
但父親和我對蘆筍的喜好保留了下來。于是,父親就利用蘋果地里閑置的邊邊角角撒上了早年留下的蘆筍種子。侍弄蘋果時順便就看顧一下邊角處的蘆筍苗。
每年春天,父親采挖蘆筍芽時都會給我留一些保存在冰箱里。因為是種給自家人吃的,也是趁著得閑的工夫侍弄,種的很少,往往幾個早晨的采挖才能攢一小把兒,不過十幾根。又因其太嫩不好存放,但凡攢夠可以清炒一頓的數量,父親就開始打電話催促我回家拿,還不忘叮囑:“要是你們太忙了,哪天我坐車給你們送去吧!”
從老家帶回的蘆筍,我往往不舍得一次吃完。蘆筍芽麥穗般的尖端是最嫩的,最好吃,也最不耐存放。放久了,嫩嫩的尖端似乎被凍住了般,顏色會慢慢變成深綠色,有變質腐爛的跡象。為了盡可能將蘆筍全部填進肚子,每次做菜,我都是先吃掉尖端最嫩部分,剩下的就按順序切來清炒,竟一丁點兒不影響口感。
隨著存放時間的加長,只剩最后幾根蘆筍的時候,往往就只剩莖部了。尖端嫩而滑、苦味輕,下端脆而鮮、苦味稍重。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口感,蘆筍真的是美味又營養!
清炒出來的蘆筍,翠綠養眼,吃到嘴里初始稍有苦味,品之則脆滑鮮美,營養價值又很高,真正是內外兼修。
父愛無言,深沉如山。我愛的蘆筍,就蘊含著濃濃的父愛。無聲的蘆筍也是一份久遠的鄉情,牽動著父母子女及親人間默默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