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動態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

2022-03-08 01:52:40周位紗趙鵬瑾
上海管理科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資源能力企業

周位紗 趙鵬瑾 周 潔

(上海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1800)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科學技術的快速變革,企業面臨著產品生命周期逐漸縮短、創新資源分布泛化的挑戰,僅依靠內部創新難以建立并維持競爭優勢,跨越組織邊界利用外部組織和資源成為企業創新實踐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開放式創新應運而生。根據知識的流向,開放式創新可分為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和內向型開放式創新,其中內向型開放式創新是指將企業外部的知識、技術或資源等轉移到企業內部進行商業化,而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則指將企業內部有價值的知識、技術或資源等轉移到企業外部進行商業化。目前,內向型開放式創新的作用已得到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但對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的探討相對較少。然而企業創新水平的逐漸增強以及生產能力的有限性導致了創新成果無法實現完全轉化,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的作用,已成為企業創新績效提升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學術界尚未取得一致性的結論。比如,有研究發現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創新績效具有正向影響,且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導向與模式的匹配可以實現績效的最大化,也有學者認為執行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會消耗資源和費用,進而阻礙員工專注于企業核心業務和進行創新活動,還有研究表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倒U型影響。關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機制,現有學者圍繞外部環境、企業導向、商業模式、知識共享和創新策略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研究,但是對企業自身能力特別是動態能力的作用關注較少。然而在VUCA時代,動態能力使企業實現對內外部資源的協調配置和整合應用,并影響企業自身的創新水平,因此,動態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間發揮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從動態能力的視角研究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借鑒以往相關研究,本文將動態能力分為吸收能力、創造能力和整合能力。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獲取收入的同時,能夠利用吸收能力實現外部知識技術的內化,利于創新績效的提升。此外,創造能力強的企業更易識別新資源和新機遇,加強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吸收能力的影響。而整合能力強的企業可以實現技術的快速轉化,將從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吸收的知識技術資源加速轉變為企業創新績效。因而吸收能力、創造能力和整合能力相輔相成,共同影響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然而現有研究更多地探討了吸收能力在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績效關系中的作用,對創造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影響關注較少。因此,本文綜合考慮動態能力的三個維度(吸收能力、創造能力、整合能力)的作用機制,深入探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內在機理。

1 理論與研究假設

1.1 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稀缺的、有價值的獨特資源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有利于企業拓寬產品和技術市場,在為企業提供創新資源的同時,促使企業內部資源合理配置。首先,企業與外部組織進行技術知識轉讓和交換的過程中,接觸到不同行業,形成創新的開放網絡,有利于企業內部技術或產品進入新市場,并了解外部企業的知識技術、管理經驗等,進而在技術碰撞過程中,產生新思想或組合出新技術,提高創新績效。其次,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企業與外部組織更易發展深入合作關系,從而外部組織傾向于為本企業提供所需的互補性資源,豐富企業創新基礎,降低創新風險,提高企業創新績效。再次,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將內部非核心技術轉移到企業外部商業化,從而將有限資源應用于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實現企業內部資源靈活配置和有效利用,從而促進企業創新績效提升。最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有利于增強技術知識的流動性,實現技術擴散,將企業技術發展為行業標準,從而激勵管理者和研發人員持續創新,實現企業創新的良性循環。且知識流動的增加為企業員工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提高企業整體創新效率。因此,提出假設:

H1: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1.2 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吸收能力是指企業對外部技術識別、同化、轉化及應用的能力,在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回收資本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對外部資源的吸收效率,而資源的多樣性與異質性決定企業創新績效。因此,本文探討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過程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

一方面,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吸收能力有著直接影響。首先,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使企業拓寬技術商業化渠道,因而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企業,同時也接觸到多樣化的技術知識資源。此時企業會提高對外部技術知識的判斷能力和區分能力,并加強對外部技術知識的同化與轉化,在實現技術外部商業化的過程中獲取互補性資源,增加企業所獲利益。這個過程為企業積累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增強企業吸收能力。其次,外向型開放式創新通過將知識技術進行轉讓或許可,提高企業技術開發效率,增加企業收入,所得授權收入反過來又可以應用于研發活動,研發能力的提升提高知識吸收利用效率,進而提高企業吸收能力。由此,本文認為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提高了企業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有著直接影響。首先,吸收能力使企業有效識別和獲取外部有價值的新技術知識,并對其進行消化和應用,以產生新思想與新技術,拓寬企業技術軌道,從而減少對以往成熟技術的依賴性,避免企業陷入技術鎖定的陷阱,實現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其次,吸收能力強的企業通常擁有豐富的技術開發經驗和完善的管理機制,向外部轉讓技術的質量與過程進一步得到保障,增強外部技術接收者的信任度,從而使企業從外部獲取更多商業信息和異質性資源特別是隱形的技術知識資源,促進企業內部不成熟技術思想成熟化。由此,本文認為吸收能力提高了企業創新績效。

H2: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1.3 創造能力的調節作用

創造能力是指企業應用創新資源研發新產品和識別新市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員工的能力素質和企業知識基礎。一方面,創造能力較強時,企業擁有更多創新意識強且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他們有效識別新市場的能力也使他們有效識別外部企業價值和外部異質性資源,因而利于找到最合適的外部合作者。除此之外,這些高素質員工善于運用自身經驗與能力推動有價值知識技術向企業內部轉移,因此,創造能力可以提高企業從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吸收新技術知識的頻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知識基礎影響企業對外部技術知識的識別吸收,創造能力強的企業往往具備更多專業化的知識技術,可以提高對外部技術知識的理解和轉化能力,使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更有效地提升吸收能力。因此,提出假設:

H3:創造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吸收能力的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即創造能力越強,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吸收能力的影響作用越強。

1.4 整合能力的調節作用

整合能力是重組和優化企業內部異質性知識技術資源,并將其應用于新技術開發的能力,反映出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知識或技術轉移既可能發生在相同行業的企業之間,也可能發生在不同行業的企業之間,使得企業在此過程中吸收的有價值知識技術具有一定的多樣性與差異化,導致與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術并不完全匹配,因此整合這些復雜多樣的知識技術對企業創新尤為重要。而在整合能力強的企業中,能夠更有效地對這些異質性知識技術資源進行協調管理和重新配置,并針對新技術再次重新分配企業內部資源,促進企業內外部不同知識間的融合和集成,從而提高資源應用效率,加快新技術的開發和新產品的商業化,為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奠定基礎,因而整合能力能夠加強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因此,提出假設:

H4:整合能力在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即整合能力越強,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作用越強。

1.5 有調節的中介作用

如前文所述,本文認為外向型開放式創新通過吸收能力的中介對創新績效產生間接影響。同時,創造能力強化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吸收能力的影響,整合能力強化吸收能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因此,本文構建了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

首先,當創造能力較強時,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間接效應更明顯。具體而言,創造能力有助于推動企業設計研發,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不僅增加企業資金需求、資源需求和市場需求,還使企業清晰認識到所需資源的具體類型和詳細要求,強化企業對外部資源的識別能力。且在創造能力較強的情況下,企業具備豐富的知識庫,善于發現有利的外部市場,使得企業在技術外部商業化的過程中,更多地通過重要資源的同化和轉化,來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相反,在創造能力較弱的情況下,企業知識基礎相對薄弱,且對資源和市場的需求降低,從而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減少對外部企業和資源的關注,不太可能通過吸收能力提升創新績效。

其次,當整合能力較強時,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間接效應也會更明顯。具體而言,整合能力有助于企業重組和優化內外部資源,并將新資源應用于新技術開發中,因此能夠對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吸收的異質性資源,進行整合和再利用。在整合能力較強的情況下,企業資源利用率提升,反過來促進企業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過程中吸收更多外部資源,且外部資源轉化為創新績效的進程加快。相反,在整合能力較弱的情況下,企業獲取的資源無法實現完全轉化,減弱企業吸收外部資源的動力,從而抑制企業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通過吸收能力提升創新績效。

基于此,提出假設:

H5:創造能力調節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當創造能力較強時,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將會增強;反之,減弱。

H6:整合能力調節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當整合能力較強時,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將會增強;反之,減弱。

綜上,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框架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相比傳統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更強,創新成果更豐富,也更有可能導致技術與創意的閑置,因此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尤為重要。本文數據來源于上海市科委等相關統計部門,包括上海市7494家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的數據。

2.2 變量測量

(1)因變量:企業創新績效。結合徐蕾和李明貝的研究,本文采用專利申請數量(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衡量創新績效。

(2)自變量: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根據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的定義,借鑒以往研究,從技術轉讓及承包和專利轉讓及許可水平兩方面衡量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其中技術轉讓及承包水平采用技術轉讓及承包收入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即ln(技術轉讓及承包收入+1),專利轉讓及許可水平采用專利轉讓及許可收入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即ln(專利轉讓及許可收入+1)。

(3)中介變量:吸收能力。借鑒Hu等的研究,本文采用研發投入經費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即ln(研發經費+1),企業研發支出越高,吸收能力越強。

(4)調節變量:創造能力、整合能力。借鑒趙鳳等、郭曉川等研究,本文采用本科以上員工數量與總員工數量之比衡量企業創造能力,采用無形資產價值與總資產價值之比衡量企業整合能力。

(5)控制變量。本文控制以下變量:1)企業年齡,采用企業成立年份到2017年的時間長度衡量;2)是否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如果企業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3)是否為上市公司,如果企業為上市企業,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4)企業規模,采用企業員工總數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即ln(企業員工數量+1);5)企業性質,如果企業是國有企業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6)企業出口額,采用企業出口銷售收入加1取自然對數來衡量,即ln(企業出口銷售收入+1);7)行業類型,采用15個虛擬變量表示樣本中的16個行業,1指此行業,0指其他行業。

3 實證結果及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6.0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與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對數據分析發現,只有一個相關系數大于0.5,其余均小于0.5,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此外,技術轉讓及承包、專利轉讓及許可均與創新績效和吸收能力顯著正相關,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也顯著正相關,這些結果初步支持了研究假設。

3.2 假設檢驗

企業創新績效以專利申請量來衡量,屬于非負的離散變量,且變量方差大于期望值,存在過度分散的現象,因此對于以企業創新績效為因變量的模型采用負二項回歸模型;吸收能力為連續變量,因此以吸收能力為因變量的模型采用OLS回歸模型。為避免多重共線性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對交互項進行中心化處理,同時回歸中對模型應用穩健性標準誤來降低異方差影響。

3.2.1主效應和中介效應檢驗

主效應和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模型1中僅加入控制變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上自變量,結果表明技術轉讓及承包與企業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β=0.049,p<0.01),專利轉讓及許可與企業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β=0.126,p<0.01),假設H1成立。

本文應用中介檢驗三步法來檢驗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由于H1得到驗證使得第一步成立,由模型5可知,技術轉讓及承包與吸收能力顯著正相關(β=0.032,p<0.01),專利轉讓及許可與吸收能力顯著正相關(β=0.086,p<0.01),因而第二步成立;由模型3可知,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β=0.377,p<0.01),技術轉讓及承包和專利轉讓及許可均與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技術轉讓及承包β=0.036,p<0.01;專利轉讓及許可β=0.113,p<0.01),但與模型2相比,回歸系數減小,因而第三步成立。綜上三步回歸分析結果,證實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和企業創新績效關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設H2成立。

表1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表2 主效應和中介效應回歸結果

3.2.2調節效應檢驗

調節效應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由模型6可知,技術轉讓及承包與創造能力的交互項對吸收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078,p<0.01),表明創造能力正向調節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技術轉讓及承包與吸收能力的關系;由模型7可知,專利轉讓及許可與創造能力的交互項對吸收能力影響不顯著,表明創造能力對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專利轉讓及許可與吸收能力的關系沒有調節作用,因此假設H3得到部分驗證。對此可能的解釋是專利具有公開性的特征,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對專利的基本信息進行披露,但專利也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掌握該專利的其他企業會因為缺少專利使用權而無法使用,而技術屬于企業的私密資產,一般不會被泄露,因此相比之下,在專利的轉移中,企業間需要進行的交流互動降低,不利于創造能力發揮調節作用。此外,由模型8可知,整合能力與吸收能力的交互項對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336,p<0.1),表明整合能力正向調節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假設H4成立。

表3 創造能力、整合能力的調節效應回歸結果

為更清晰地顯示創造能力和整合能力的調節作用,以高于均值和低于均值一個標準差為基準,分別繪制創造能力和整合能力的調節效應圖。由于在回歸結果中,創造能力對專利轉讓及許可與吸收能力的關系沒有調節作用,因此只繪制創造能力對技術轉讓及承包與吸收能力的調節作用,如圖2所示,整合能力的調節作用如圖3所示。

圖2 創造能力的調節作用

圖3 整合能力的調節作用

3.2.3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

本文運用PROCESS程序,應用BOOTSTRAP方法,基于5000次BOOTSTRAP樣本檢驗有調節的中介效應。由于創造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專利轉讓及許可與吸收能力之間沒有調節作用,因此只考慮創造能力不同的情況下,技術轉讓及承包通過吸收能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作用,如表4所示。技術轉讓及承包通過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在低創造能力時不顯著(β=-0.018,95%的置信區間為[-0.109,0.069],包括0),在高創造能力時則顯著(β=0.124,95%的置信區間為[0.074,0.196],不包括0),且調節中介指數顯著(β=0.254,95%的置信區間為[0.077,0.473],不包括0),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成立。因此創造能力調節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技術轉讓及承包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假設H5部分成立。

表4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創造能力為調節變量)

當調節變量為整合能力時,有調節的中介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技術轉讓及承包通過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在低整合能力時顯著(β=0.117,95%的置信區間為[0.070,0.179],不包括0),在高整合能力時仍顯著(β=0.138,95%的置信區間為[0.078,0.244],不包括0),調節中介指數不顯著(β=0.183,95%的置信區間為[-0.183,0.952],包括0),有調節的中介效應不成立。此外,在專利轉讓及許可通過吸收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中,調節中介指數仍不顯著(β=0.434,95%的置信區間為[-0.548,2.376],包括0),有調節的中介效應不成立。因此整合能力不能調節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假設H6不成立。

表5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整合能力為調節變量)

4 研究結論與啟示

4.1 研究結論

本文以上海市7494家高新技術企業為樣本,從動態能力的視角出發,理論探索并實證檢驗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和邊界條件。在以往關于動態能力的相關研究中,大多將動態能力視為一個整體,難以體現每個維度發揮的不同作用。本文綜合已有研究,將動態能力劃分為吸收能力、創造能力與整合能力三個維度,證實了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戰略下,動態能力是導致企業創新績效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本文拓展了現有研究視角,進一步豐富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動態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的相關研究成果,具體得到了以下幾點研究結論:

第一,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包括技術轉讓及承包、專利轉讓及許可)對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雖然一些學者認為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有丟失核心技術、降低競爭優勢的風險,致使許多企業抗拒進行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但整體來看,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實現技術外部商業化,為企業帶來研發資金和異質性資源,從而使企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這可能是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能夠提升創新績效的重要原因。該結論進一步印證了Cheng和Huizingh、馬文甲等、任之光等學者的觀點,拓寬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的研究視域,豐富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相關文獻。

第二,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包括技術轉讓及承包、專利轉讓及許可)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雖然企業可以利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獲取資金與資源以提升創新績效,但這一關聯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企業內部吸收能力實現的。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增加與外部企業的接觸交流,提高了識別、同化和轉化外部知識與資源的能力,而企業只有認識到外部資源的價值,并將其吸收到企業內部,才能實現創新績效的轉化。該研究結論支持了高俊光等、張振剛等學者關于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的研究結果,這一打開“黑箱”的過程為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內在作用機理提供微觀證據,有助于深入解讀企業創新績效提升的路徑與過程。

第三,創造能力不僅正向調節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包括技術轉讓及承包)與吸收能力的關系,還正向調節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包括技術轉讓及承包)→吸收能力→創新績效這一中介機制。企業創造能力越強,其知識基礎越豐富,對異質性資源的需求也更清晰和強烈,從而提升企業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過程中吸收轉化外部資源的效率,進一步提升創新績效。然而當應用專利轉讓及許可水平表征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時,創造能力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可能由于專利信息會進行公布,相較于技術轉讓及承包,在專利轉讓過程中所需進行的交流互動減少,因而不利于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吸收外部資源。這一結論揭示了創造能力是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影響吸收能力的一個重要邊界條件,細化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通過吸收能力對創新績效的影響路徑。

第四,整合能力正向調節了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企業整合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對吸收的外部資源進行重組與優化配置,并加速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進而實現了創新績效的提升。此外,整合能力不能調節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包括技術轉讓及承包、專利轉讓及許可)→吸收能力→創新績效這一中介機制,這與預期假設略有不同,可能由于創造能力能夠提升對資源的需求和識別,從而直接推動該中介機制,而整合能力則通過資源的后期優化間接推動該中介機制,導致該中介機制更多地受到創造能力的影響,受整合能力的影響相對較小,因而整合能力對吸收能力在外向型開放式創新與企業創新績效間的中介作用調節不顯著。該研究結果明確了整合能力在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關系中的重要作用,擴展了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因素,補充和豐富了現有理論。

4.2 管理啟示

本研究對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提升創新績效具有重要的管理啟示:

第一,企業應加強對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的重視,加速制定相關戰略計劃。通過將企業內部閑置的、非核心的技術知識轉移到企業外部商業化,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同時可將所獲技術轉讓收入作為企業內部技術研發資金,提高企業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企業需不斷拓寬技術外部商業化渠道,與外部技術接收企業保持密切交流,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異質性資源,豐富企業創新知識基礎,降低創新風險,提高企業創新績效。

第二,企業需注重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戰略與自身動態能力的匹配,以提高對環境風險的適應性,增強外向型開放式創新提高企業創新績效的效率。首先,在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和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增加企業研發投入,從而增強吸收能力,促進企業對外部創新資源的識別和獲取,為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提供支持;其次,增加人力資本投入,引進更多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提高整個企業的知識基礎,并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進而提高企業創造能力,以更好地了解有價值的新技術,提高企業通過外向型開放式創新吸收外部異質性資源的效率;最后,合理配置企業資源,確保資源運用的靈活性,提高企業整合能力,從而更有效地對外部獲得的多樣化技術知識整合應用,以提高企業創新績效。

4.3 局限與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與局限。首先,本文選擇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而高新技術企業與非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新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未來研究可以選取非高新技術企業為樣本或在高新技術企業樣本中加入非高新技術企業,以探討結論的普適性。其次,本文只考慮了外向型開放式創新中專利和技術的轉讓與許可,未來可加入外向型開放式創新的其他形式,例如技術聯盟等。

猜你喜歡
資源能力企業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第一页| 在线免费a视频|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伦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国产三级毛片|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婷婷综合色| 天堂亚洲网| 亚洲第一成网站| 久久黄色一级片| 久久黄色影院| 黄色网在线| 日韩免费成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av手机在线| 亚洲一区第一页|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亚洲午夜天堂| 国产综合网站|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成人免费一级片| 成年A级毛片|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亚洲aaa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911亚洲精品|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久久|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网|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黄色影院|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视频a|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欧美在线三级|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国产网站| 色成人亚洲|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av在线5g无码天天|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日韩美毛片|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