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婷
語文作為一門課程包含著對閱讀的學習,但閱讀卻并非僅限于課程當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念,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僅僅依靠課本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才能做到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的重要意義
(1)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水平
習作在統(tǒng)編版教材的每一單元末尾都有體現,這在無形中說明了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想要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味地寫作是不夠的,學生需要通過大量閱讀豐富自己的見聞,培養(yǎng)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運用語言充分表達出來。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尚小,知識儲備不足,導致學生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常常覺得無從下筆,究其原因是缺乏日常的閱讀量所致。故而,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更要在課外為學生提供閱讀名著的契機,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鍛煉其理解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覺積累作文素材,學習文章結構,學生的語文水平才能獲得實質性的提升。
(2)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閱讀的效果絕非立竿見影,相反,它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一生。進行優(yōu)質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性情,每本書就是一個世界,學生能夠自由地在不同的世界中暢游,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感受不同人之間思維的差異,從而形成較為完備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完善的自我道德體系。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確立人生目標,養(yǎng)成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的教學策略
(1)指導閱讀評價,徹底落實檢查
小學生常常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對于大量文字的閱讀望而卻步,有些教師知道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對學生的閱讀成果不檢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荒廢閱讀的習慣。教師應當警惕這一點,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授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要定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進行檢查,從而使閱讀評價更加清晰有效。對于學生閱讀的檢查不僅要在課堂之上,課堂下也要同步進行,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覺記讀書筆記,在班級上讓學生們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和溝通技巧。
(2)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和閱讀內容
不同的作者在不同階段寫下不同的故事,他們對人生和世界的態(tài)度和文化視野都會有所差別。這就需要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能局限于某一觀點死板地對文章進行解讀,限制自我的思考范圍,從而使思想單一化,久而久之閱讀能力反而會退步。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外指導學生進行多元化閱讀,鼓勵學生對文本的差異性解讀。首先,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正確地引導,讓幫助學生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對難以理解的文本內容進行適當提示。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最后,立足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內容,以點帶面進行有重點主次的擴展閱讀。例如:在學習《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地》等神話課文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資料,找出精衛(wèi)和盤古的圖片向學生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后再讓學生閱讀《山海經》中的其他神話故事,畫一畫書中描寫的生物的樣子,說一說有什么特點。
(3)組織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并展示閱讀成果
小學生難以養(yǎng)成主動閱讀文字的習慣,家長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忽視。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發(fā)力,教師應當在班級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同學們逐一分享自己在近期內讀過的印象最深刻的書,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想要告訴別人什么道理,為什么自己對這本書印象深刻。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思維思考方式相互碰撞,誕生新的靈感火花。學校也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陪伴學生進行閱讀,以學校為單位組織閱讀交流活動,進行相應的成果展示,同時促進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更加和諧。所有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質,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和擴展閱讀是一衣帶水的關系,二者不能輕易被割裂開來,幫助學生進行擴展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教師要在教學授課中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努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以課文文本為立足點進行發(fā)散,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
332550058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