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中國美術館)
中國油畫的發展與中國近代百年歷史發展緊密相聯,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由于自身語言特性和較強的表現力,油畫藝術得到極大的發展,負載起特定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在20世紀中西藝術交融、碰撞的時代背景下,徐悲鴻一脈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理想,用畫筆反映社會現實,為中國美術的發展和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鮐背之年的戴澤先生,既是徐悲鴻的追隨者,也是其美學和教育思想體系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他的藝術人生也同他的老師一般,與時代發展密切關聯,在歷史奔流中熠熠生輝。
作為第二代油畫家的代表,戴澤承前開拓,啟后藝學,乃中堅力量。1942年,就讀于重慶中央大學的年輕戴澤,為徐悲鴻的演講所激勵,內心深植現實主義創作觀念,就此開啟藝術人生,1946年后他受邀至北平藝專執教,與美術事業結下一生之緣。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創作的《馬車》《和平簽名》就以精湛的寫實功底、真實質樸的人物形象、高超的處理手法深受徐悲鴻的贊肯,并作為首批走出國門的油畫作品參加赴俄羅斯等地巡回展覽,備受各界矚目。作為藝術教育者,他德高品潔、率先垂范,培養了中國油畫界一大批知名藝術家;作為藝術家,他功力深厚,畫風樸實,藝術修養全面,始終秉承“藝術為人民服務”和“自然高于一切”的藝術理念,深入扎根生活,創作了大量兼具時代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經典之作。
縱觀戴澤先生八十余載的創作歷程,他勤奮耕耘,涉獵油畫、水彩、國畫等領域,嚴謹扎實的系統訓練,造就了他卓越的駕馭能力。他既能保持西方油畫藝術語言的純粹性,又在融匯中國精神和東方氣質的表達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在不同維度的作品形式和面貌背后,有著最核心的內在關聯,那便是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注和情感表達。在生活和藝術面前,戴澤先生始終是個赤忱的真誠者,正如他所自陳:“相信你的眼睛,畫你所看到的。”他敬畏自然、忠誠生活,相信視覺真實,始終以最樸素直接的情感去體驗生活。同時,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戴澤先生,將豐厚的學養和精神品格融注到作品創作中,憑一腔至誠和純熟技藝,他在美和真實之間尋求到獨特的表達方式。“樸素無華,而自有韻味”——韋啟美對他的評論,可視為對他創作的最佳注解。
戴澤先生最為人所知也最為典型的是他的主題性繪畫、風景寫生及以圍繞家園情懷的作品。他創作的《勝利的行列》《義和團大捷》等革命和歷史題材作品,構圖宏闊、色彩醇厚,顯示出大型創作場景的空間調度能力,《孫中山》等歷史人物肖像,用深入的刻畫和考究的細節還原人物的形神風采,從而建構典型構圖和經典形象,有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風景創作可以看作是他的心靈圖寫,圍繞家園情懷的作品則是他的情感歸宿,晚年的戴澤先生依舊以旺盛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創作,作品中更多出現表現性和寫意性筆觸,呈現出自覺的現代性探索,這不僅是繪畫語言的不斷精煉,更體現了藝術家對藝術本質內涵的思考和不懈追求。
生于1922年的戴澤先生今年已99歲,他是中國近百年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用筆下的繪畫真實、形象地印證了社會的時代變遷。本次展覽不僅是戴澤先生藝術歷程的回顧,更是應和建黨百年的契機,是以藝術家個體經歷對中國風貌變遷的真摯記錄。展覽圍繞主題性創作、國家建設、家園情懷三個主題,精選佳作百余件進行展示,呈現了藝術家自始至終對時代、對人民的深切關注。靜水深流,潤萬物而無聲,樸素平實的畫面背后,蘊含了藝術家最為深沉厚重的情感,浸潤著藝術家的家國情懷和赤子情懷,也折射出個體所見證的時代瑰麗光華。
戴澤先生鐘愛花卉,尤擅畫蘭,其畫如其人,溫厚雅致,富有君子風范。“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蘭草芳澤萬物而風華內斂的特質正是戴澤先生高潔品格之寫照。本次展覽之際,戴先生將25件代表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作品涵蓋風景、人物、花卉等豐富主題,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僅為國家寶庫增添重要財富,也為完善第二代油畫家群體的研究增加重要素材,更體現了教育者對國家大眾美育事業的深切關懷和擔當,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美術館,向先生的奉獻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祝展覽圓滿,祝戴澤先生藝術之樹常青!
2021年9月

孫中山 布面油畫 1980年 戴澤 中國美術館藏

勝利的行列 布面油畫 1961年 戴澤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老佟與列寧 木板油畫 1946年 戴澤 私人藏

納木湖畔 布面油彩 1964—1982年 戴澤中 國美術館藏

小熊同他的媽媽 紙本水彩 1951年 戴澤 私人藏

母與子(藝專操場) 布面油畫 1946年 戴澤

工廠 紙本設色 1966年 戴澤 中國美術館藏

王家坪 紙本設色 1974年 戴澤 中國美術館藏

朝鮮 木板油畫 1954年 戴澤 私人藏

花卉 國畫 1992年 戴澤 中國美術館藏

水仙 布面油畫 2001年 戴澤 中國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