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方歧
便秘作為臨床消化道疾病中常見病之一,一般多見于混合痔術后患者。肛腸病患者術后出現便秘癥狀會導致手術創面出現刺激性疼痛,極易給患者造成一定疼痛程度,加重創面水腫與和創面出血概率,影響患者術后創口愈合[1]。有效預防及治療混合痔術后患者并發便秘癥狀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中醫學認為,患者之所以在混合痔術后發生便秘,其主要原因在于氣機失調,傳導失司,則引起大便秘結[2]。同時,因手術創傷導致機體大量出血,引起津液不足,腸道失去潤滑則會出現腸燥,引起大便干結,故導致患者術后出現便秘癥狀;另由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必然需要使用各類醫療器械,在祛除病灶的同時難免損傷肌膚,導致經絡受損,引起氣血不暢,最終發生便秘。現代醫學則認為引起術后便秘主要因素在于飲食因素與心理因素,患者術后攝入纖維過少,因害怕疼痛,腸道蠕動功能逐漸下降,進而誘發術后便秘[3]。臨床中醫與西醫在治療肝腸術后便秘癥狀中均有著不同療效,為便于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本文旨在對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應用中藥聯合大黃通便貼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9年5月—2020年5月永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術后患者,按照電腦盲選法將其分為參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參照組中男、女各21、19例;年齡20~60歲,平均(41.20±1.31)年。試驗組男、女各22、18例;年齡20~60歲,平均(42.34±1.24)年。2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被確診為混合痔,在行手術治療后出現便秘癥狀者;②年齡均在20~60歲;③患者均自愿參照本次研究;④臨床病歷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②患有其他消化道疾病者;③伴有嚴重精神障礙者;④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與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參照組予以口服西藥治療,由蘇州中化藥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聚卡波非鈣片(國藥準字H20110109;規格:0.5 g/片),1 g/次,1次/d。治療周期為14 d。試驗組予以龍膽瀉肝湯聯合大黃通便貼治療,具體內容如下:①龍膽瀉肝湯:當歸3 g,生甘草、柴胡、龍膽草各6 g,生地黃、車前子、通草、梔子、黃芩各9 g,澤瀉12 g。若患者肝膽實火較盛,可去除車前子與通草,加黃柏助瀉火之效;對于濕盛熱輕者,可去除生地黃,加薏苡仁與滑石,加強利濕之效;對于便秘較甚者,加大黃與麻仁,起瀉火通便之效;對于腹脹明顯者,可加香附、枳殼、檳榔與厚樸,起破氣行滯之效;腹痛明顯者,可加白芍、炒延胡索與川楝子。使用冷水煎服,1劑/d,分別于早晚溫服。②大黃通便貼:將小茴香、當歸、玄明粉以及大黃根據1∶1∶1∶1比例制作成粉末,使用醋研制成糊狀,制成厚度為0.2 mm,尺寸為3.0 cm×3.0 cm的中藥貼,將其貼于患者中脘、雙側天樞及神闕穴,1~6 h/次,1次/d。共貼敷4 d。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治療總有效率,共分為痊愈、顯效、有效與無效4個分級。痊愈:患者大便恢復至術前水平或達到正常,臨床癥狀消失;顯效:患者便秘癥狀明顯改善,便質與便秘間隔時間接近正常,便質稍干,排便間隔時間<36 h,部分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便質干結得到改善,間隔時間縮短為1 d/次,臨床癥狀得到好轉;無效:患者無上述改變。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根據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scale,GQOLI),對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得分與護理效果呈正相關。③對比2組各項便秘相關評分,其中含有便秘癥狀評分、糞便性狀評分、排便時間評分、排便間隔時間評分以及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評分,上述評分分值在0~4分,評分與患者便秘癥狀呈正相關。

2.1 治療總有效率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參照組(80.0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GQOLI評分治療前,2組GQOL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GQOLI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GQOLI評分比較 (例,
2.3 各項便秘相關評分試驗組各項便秘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各項便秘相關評分比較 (例,
便秘作為臨床混合痔術后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生機制較為復雜。中醫學認為便秘發生主要原因在于手術導致患者氣血虧虛,進而出現氣血失和情況,造成陰陽失調,術中損傷大腸正常傳導功能[4,5]。患者若自身稟賦不足、體質較弱,則會進一步加重大腸傳導功能損傷程度,導致排便困難,最終誘發便秘[6]。另氣虛津虧、情志不暢同樣是增加患者術后發生便秘癥狀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相關文獻表明,肛腸病患者術后發生便秘概率為50%~90%,會對混合痔術后患者身心健康帶來一定影響[7]。鑒于此,對混合痔術后出現便秘癥狀患者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具有重要意義[8]。
文中所應用的大黃通便貼主要由小茴香、玄明粉、當歸及大黃組成,其中小茴香具有平肝理氣、健胃益中之效,是佐藥;玄明粉具有潤燥瀉熱、補氣活血之效,是臣藥;當歸具有通便潤腸、活血補血之效;大黃具有通便化食、益中泄熱之效,是君藥,將該4味藥制作成中藥貼劑應用于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能夠起到通便行氣、解郁疏肝以及補益氣血的功效。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證實大黃通便貼效果優于西醫治療,通過將藥物制成中藥貼,直接貼敷于患者皮膚處,使藥效通過表皮直接作用于患處,充分發揮藥物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另研究表明,試驗組各項便秘評分低于參照組,GQOLI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中所應用的龍膽瀉肝湯能夠起到泄肝膽實火、清濕熱的作用。方中柴胡、梔子、黃芩具有苦寒瀉火之效,澤瀉、通草、車前子具有清利濕熱之效,均為臣藥;而人體肝為藏血之臟,肝臟燥熱極易損傷陰血,故需加以當歸及生地黃輔佐,將該類藥物配合成方,具有清肝經濕熱、泄肝膽實火之功。使患者火熱降清,起到濕濁分清的作用,各項便秘癥狀能夠相應而愈,進而達到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混合痔術后便秘患者應用中藥聯合大黃通便貼治療,能夠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各項便秘癥狀與生活質量,值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