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林 唐 熙 袁國華
脛腓骨骨折發生率約占全身骨折的12%。內固定或手術治療是脛腓骨骨折常用的治療方式,有助于穩定骨結構,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但因手術及骨折的雙重創傷,導致術后易出現疼痛、腫脹等癥狀,影響術后恢復。現代醫學認為,產生骨折術后腫脹原因在于手術造成的創傷破壞了細胞及血管內、外液平衡,使得較多的體液積聚于組織間,引發患肢腫脹[1,2]。目前,西醫在脛腓骨骨折術后多采用西藥治療,以促進骨修復。隨著研究的深入,中醫在脛腓骨骨折治療中受到重視及肯定,其治療價值在消腫止痛、促進骨生長、骨細胞分化中意義重大。桃紅四物湯廣泛應用于骨折術后腫痛的治療,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效果,但對于創傷性骨折術后腫痛的治療,需綜合益氣、活血、利水。防己黃芪湯具有益氣祛風、健脾利水之效,在肢體疼痛及腫脹治療中療效確切[3,4]。鑒于此,采用桃紅四物湯合防己黃芪湯治療脛腓骨骨折術后腫脹,旨在探究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于分宜縣中醫院行脛腓骨骨折手術患者82例,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1例。研究組中男21例,女20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3.61±3.75)歲;受傷原因:跌傷13例,高空墜落16例,交通事故12例;Gustilo分型:Ⅰ型11例,Ⅱ型13例,ⅢA型17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43.70±3.68)歲;受傷原因:跌傷14例,高空墜落16例,交通事故11例;Gustilo分型:Ⅰ型12例,Ⅱ型8例,ⅢA型21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明確為脛腓骨骨折;均為新鮮骨折;行內固定手術治療;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肝、腎、心、肺功能異常;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伴有神經血管損傷;病理性骨折;精神疾病,無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經靜脈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青州堯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077,規格:250 ml∶50 g),1次/d,治療3 d。頭孢西丁鈉(海南金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320,規格:2.0 g),將其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充分混合后靜脈滴注治療,1次/d,連續治療3 d。同時口服依托考昔片(Merck Sharp & Dohme B.V.,國藥準字J20180057,規格:60 mg),1片/次,連續服用7 d。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桃紅四物湯合防己黃芪湯治療,組方如下:紅花6 g,白芍、川芎、當歸、桃仁、大棗各9 g,熟地黃、生姜各12 g,防己15 g,白術20 g,黃芪30 g,甘草6 g。水煎煮取汁400 ml,于早晚餐后服用,1劑/d,連續服用7 d。
1.4 觀察指標①優良率:治療后肢體腫脹程度較術后當天減輕幅度≥95%為優;肢體腫脹程度較術后當天減輕幅度為70%~95%為良;肢體腫脹程度較術后當天減輕幅度為30%~70%為可;肢體腫脹程度較術后當天減輕幅度<30%為差。②骨痂影像學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7 d后對患者行骨痂影像學檢查,包括骨痂邊緣、骨痂量、斷端邊緣、骨痂密度,骨折愈合越好,評分越高。③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變化。

2.1 優良率研究組脛腓骨骨折術后腫脹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腫脹恢復優良率比較 (例,%)
2.2 骨痂影像學評分治療后各項骨痂影像學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治療前后骨痂影像學評分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2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肝腎功能異常及胃腸道反應。
中醫學認為骨折術后發生腫脹的原因在于手術及骨折對經脈的損傷,血液溢于脈外而成瘀血,影響機體氣血的運行,當津液無法運化,積聚于體內后形成腫脹。此外,在骨折及手術的雙重損傷下,機體血氣消耗嚴重,導致氣血兩虛,氣虛無法推動血液運行,導致瘀血阻滯脈絡,津液停聚而致腫脹[5,6]。由此可見,血虛、氣虛、水停等是脛腓骨骨折病機所在,在治療中應以活血益氣、利水除濕為原則,以推動津液運行,消除腫脹。
現代藥物在腫脹治療中具有作用速度快、療效確切、使用方便等優勢,其中甘露醇為組織脫水藥,有助于促進組織脫水、滲透性利尿藥,利于消除術后關節腫脹;頭孢西丁鈉為頭孢霉素類抗生素,適用于對本藥品敏感的細菌而引發的感染,于脛腓骨骨折術后給予頭孢西丁鈉治療有助于消除血液中炎性物質,降低感染風險,從而消除腫脹;依托考昔為高效抗炎藥物,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能夠有效緩解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感,且具有不良反應少、吸收好、起效快等優勢,利于減輕腫脹[7]。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脛腓骨骨折術后腫脹恢復優良率高,治療后骨痂影像學各項評分高,2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表明桃紅四物湯合防己黃芪湯在治療脛腓骨骨折術后腫脹中優勢明顯,可有效減輕術后腫脹,促進骨折端愈合,安全可靠。桃紅四物湯始載于《醫宗金鑒》,防己黃芪湯源于《金匱要略》,二者組方中紅花、桃仁活血化瘀;白芍補血柔肝、斂陰收汗、平肝止痛;川芎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當歸活血止痛、補血活血;大棗、生姜補中益氣、調和營衛;熟地黃滋陰養血、祛瘀新生;防己祛風除濕止痛、利水消腫;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黃芪補中益氣;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奏通利水道、健脾益氣、活血祛瘀之效[8]。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9,10],白芍可抑制氧化應激反應,保護損傷細胞;當歸中的當歸多糖可加快骨痂處的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功能恢復;川芎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利于組織液的吸收以緩解腫脹,同時還可抑制炎性細胞的浸潤;紅花及桃仁可減輕骨折后的炎性反應;黃芪對損傷的細胞產生修復作用;熟地黃中的多糖成分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自我修復能力。
綜上所述,采用桃紅四物湯合防己黃芪湯治療脛腓骨骨折術后腫脹患者療效確切,可有效提高消腫效果,促進骨折端愈合,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