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婷 趙延紅 于世芳 關海儀 李艷云 單慶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主要是由于關節軟骨生化代謝異常,發生進行性變性以及消失,使關節邊緣和軟骨組織出現變化,關節囊纖維增生,最終出現關節疼痛以及關節功能喪失等局面[1]。目前臨床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采用藥物、關節腔內注射以及手術等,但是臨床療效不理想,限制了應用范圍[2]。隨著傳統中醫藥學的發展,中醫療法引起了臨床的關注與重視,特別是毫火針與銅砭刮痧療法的效果顯著,可以減輕膝關節疼痛,恢復膝關節功能[3]。目前臨床關于毫火針與銅砭刮痧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文獻資料較多,但是關于二者聯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文獻資料較少,存在一定的爭議。鑒于此,本研究將5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為例進行分析,總結毫火針和銅砭刮痧療法的使用方法,試探討其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例數有50例,研究時間2020年1月—2021年3月,研究對象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性例數與女性例數分別為8例、17例;患者最低年齡38歲,最高年齡75歲,平均(56.96±3.52)歲;患病時長3~60個月,平均(12.84±1.02)個月;病灶部位:左側12例,右側13例。治療組中男性例數與女性例數分別為7例、18例;患者最低年齡38歲,最高年齡79歲,平均(58.88±3.47)歲;患病時長3~60個月,平均(16.32±1.02)個月;病灶部位:左側13例,右側12例。對比分析2組的各項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獲取倫理委員會的審核通過,且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50例患者經X射線影像學檢查與臨床檢查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并且符合《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4]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患者經其他物理治療效果不理想,近期沒有開展其他方式治療。排除標準:患者的膝關節伴有其他炎癥性關節炎或疾病:患者的心肝腎等器官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并發全身感染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的精神異常,不能配合完成治療。
1.3 方法對照組開展毫火針治療,具體方法為: 治療前確定好針刺部位,主穴取阿是穴、膝三針、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膝陽關等并隨癥加減,進行消毒后將針尖燒紅的毫針刺入需要針刺的穴位,留針20 min,每隔1 d治療1次,10次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1個療程。在毫火針的基礎上,治療組展開銅砭刮痧療法治療,詳細方法為:指導患者采取坐位,暴露需要刮痧處的皮膚,在皮膚上均勻涂上介質,刮痧板和皮膚保持45°進行刮痧,①刮背部: 刮背部膀胱經及督脈循行區域。②刮患肢: 在患膝處涂刮痧油,將刮痧板傾斜45°,刮拭內外膝眼、膝上部、膝內、外側及腘窩,刮拭時用力要均勻,每個部位刮痧時間以3~5 min為宜,注意刮痧應該堅持先陽后陰、先上后下的順序。刮痧的力度需要適宜,在刮痧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部神情,詢問患者的感受,確保患者可以忍受。每隔3 d或5 d治療1次,連續治療5次。
1.4 觀察指標連續治療1個療程及療程結束1周后,對比分析2組的膝關節Lequesne指數評分,量表從關節休息痛(0~3分)、關節運動痛(0~3分)、壓痛(0~3分)、腫脹(0~3分)、晨僵(0~3分)以及行動能力(0~6分)6個方面進行評估,總計0~36分,分數越高,評定為膝關節功能越差[5]。觀察2組的膝關節WOMAC評分指標,量表從疼痛(5個條目)、僵硬(2個條目)以及功能障礙(17個條目)3個方面、24個條目進行評價,每個條目記為0~4分,總計0~96分,分數越高,則治療效果越差。

2.1 2組患者膝關節Lequesne指數評分對比治療后,在關節休息痛、關節運動痛、壓痛、腫脹、晨僵評分、行動能力以及總分上,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膝關節Lequesne指數評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膝關節WOMAC評分對比治療后,在疼痛評分、僵硬評分、功能障礙評分以及總分上,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膝關節WOMAC評分對比 (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臨床常見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臨床上表現為膝關節酸痛和腫脹等癥狀[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病變類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據相關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約為85%,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6]。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若是沒有及時得到有效處理,會損傷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出現關節不穩情況,病情嚴重者會誘發膝內、外翻畸形,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外形美觀以及活動能力,給患者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7]。因此,臨床加強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
臨床上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側重于常規西藥治療,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癥狀,但是遠期療效不佳[8]。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中醫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了臨床的關注與重視。在中醫學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骨痹”范疇,其發病機制與邪氣侵襲、正氣虧虛有關,臨床治療的關鍵為補肝益腎、扶正疏郁、活血化瘀[9]。本研究采用毫火針+銅砭刮痧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治療組經毫火針+銅砭刮痧療法治療后,其膝關節Lequesne指數評分與膝關節WOMAC評分明顯低于采用毫火針治療的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治療的效果更佳,可以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追其原因是:①毫火針結合了毫針與火針的優勢,針身比較細且具備火針溫通的特點,其通過灼熱的針體來碳化、灼傷病變部位,這不僅可以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機體自我修復能力,還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加快病灶組織功能恢復[10]。②銅砭刮痧療法是在刮痧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選擇黃銅所制的刮痧板,黃銅可以與人體產生強烈的共振頻率,加快局部血液循環速度,增加療效[11]。
綜上所述,毫火針+銅砭刮痧療法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顯著,在減輕膝關節疼痛與改善膝關節功能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可有效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