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來 區樺 (上海市建平中學,200135)
學校結合學校文化,經過多年實踐探索,逐步系統梳理體育課程體系,基于學校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標,確立了“會技術、能比賽、增興趣、強體能、育品德”的體育課程目標,并以開放性、選擇性、綜合性為內涵,構建“五位一體”體育課程群。
“五位一體”體育課程群包括專項課、活動課、選修與社團課、訓練課、校園集體運動課。專項課和活動課屬于必修課程,是體育課程的主體,其中活動課是專項課的延伸。選修與社團課和訓練課屬于選修課程,是體育課程的創新增長點,發展成熟的選修課可以轉化為專項課或在活動課中運用,訓練課中培養出的特長生,能夠助力專項課、活動課的實施。校園集體運動課屬于必修課程,是體育課程的補充,以比賽的形式串聯起前面4類課程,營造濃厚的體育氛圍。
專項課每周3節,實施選項走班教學,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主渠道,旨在培養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立精神;活動課每周2節,要求全員參與,是學生自主鍛煉的平臺,旨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養成健身習慣;選修與社團課每周各1節,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參加,是學生創新性發展的舞臺,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共生意識的培養;訓練課根據運動隊性質確定周課時,選拔具有運動天賦的學生參與學習,是學生形成運動特長的途徑,旨在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形成正確的勝負觀和規則意識,著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立精神;校園集體運動課由學校統一安排活動時間,要求全員參與,是學生發展綜合能力的平臺,旨在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關注學生愛國情懷和共生意識的培養。“五位一體”體育課程群對應教會、勤練、常賽、增趣、育德任務,并明確了各類課程的能力導向(表1)。

表1 上海市建平中學體育課程的結構
為了強化課程實施,各類課程均提煉了操作要點,一方面體現課程的實施要求,另一方面為后續課程評價做好鋪墊。
專項課努力做到“三高”,即“高品”“高質”“高效”。通過小班化、分層教學,使學生真正掌握1~2項運動技能,重點完成“教會”任務。專項課要求避免單個知識點或單項技術的傳授,從綜合育人、培育核心素養的高度,實施“學、練、賽、評”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洋溢智慧情感、衍生智慧智能、彰顯智慧文化。
根據學校場地設施、師資和學生需求,共開設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5個專項。運行過程中將一個年級分為3段,采用“定額任選+個別調整”的方式進行專項選課,不僅選課效率高,還能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學校還通過定期的“智慧課堂”公開教學展示檢驗專項課的教學品質。智慧課堂圍繞“基于情境、發現問題、高效互動、高階思維、及時反饋”五要素開展評價和教研。“基于情境”是將知識點和技戰術融于真實情境之中,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練過程轉化為主動探究和自覺接受的過程。“發現問題”是引導學生在真實運動情境中發現問題,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情感與思維。“高效互動”是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形成相互鼓勵和幫助的伙伴關系,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進步。“高階思維”是引導學生就同一問題發表不同觀點,催發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即時評價”是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練行為和學習結果,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如,在《籃球:掩護配合》公開課中將3VS3籃球比賽作為真實情境,引出“進攻隊員無法擺脫防守時怎么辦”的關鍵問題,然后帶領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中設置小組合作研討繪制戰術圖的環節,激發學生思維,促進交流互動。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習情況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練行為和學習結果。
實施專項課教學后,學生得到身心全面發展,學習熱情高漲,對技戰術的學習需求不斷加大,專項運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各項體育比賽頻次顯著增加。
活動課努力做到“三自”,即“自主選擇”“自覺鍛煉”“自我管理”,使學生通過活動課的學習提升自主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完成“勤練”任務。活動課秉承“學校搭臺、學生唱戲”的文化傳統,將策劃活動、組織活動、管理活動的權利交給學生,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興趣和愛好還給學生,把健康和快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活動課的主角,切實踐行尊重、理解、關心每名學生的文化旨歸。
活動課以年級為單位每周2節課,一節是和專項課分段相同的分段活動課,另一節是整個年級的大活動課。分段活動課的場地器材比較充足,可以作為專項課的延伸,主要以班級內部交流賽(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或節目排練(健美操)的形式開展,引導學生將專項課上學到的運動技能加以運用。整個年級的大活動課主要以班級間友誼賽的形式開展,班干部負責聯系對手、協調場地、組織比賽,能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由于大活動課的參與人數眾多,可以和校園集體運動課相結合,如,在大活動課上完成籃球聯賽的季前賽、廣播操的預賽等。大活動課的管理以班級為單位,由班干部進行考勤管理,學生先在各自規定的場地熱身,然后自主選擇運動項目,進行自覺鍛煉或比賽。
選修與社團課努力做到“三新”,即“新內容”“新方式”“新評價”,使學生通過選修課和社團課的學習,形成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實現個性化發展,完成“增趣”任務。選修與社團課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特長,努力讓每名學生都能找到“存在感”與“歸屬感”,課堂上吹拂著自由之風、涌動著創新之情、洋溢著快樂之感。
選修與社團課的內容由教師或學生根據興趣自主申報,體現內容之新;堅持雙向選擇,體現組織方式之新;以學分制進行考評,體現評價之新。選修課每周1節課,體育教師根據自身特長申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網上選課,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選修課學習。社團課每周1節課,由學生擔任社長,自主招募社員,組織社團活動,以訓練、比賽、項目交流為主要活動形式,并邀請相關教師幫助指導。學校構建了網上課程管理平臺,對課程實施進行管理,并以學分制進行評價。選修與社團課不僅為師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訓練課努力做到“三精”,即“精心組織”“精準指導”“精彩比賽”,使學生通過訓練課的學習,形成運動特長,磨煉意志品質,完成“常賽”任務。學校的運動隊包括品牌項目和特色項目,女子籃球隊是學校的品牌項目,每周堅持6次練習,每次3小時。學校不僅配備了本校的專業教練,還以“體教結合”的形式,長期依托專業團隊提供技術與人力支持。體育特色項目包括男子籃球、定向越野、健美操、足球、乒乓球、飛鏢6個運動隊,每周組織3次訓練。各運動隊的訓練要求做到課前精心組織、課中精心指導,堅持定教練、定隊員、定時間、定內容,力爭代表學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成績。訓練課的扎實推進打造了學校的體育品牌和特色,不僅在各級比賽中屢獲佳績,而且培養出了邵婷、張芷婷等一批杰出運動員。
校園集體運動課努力做到“三全”,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學生通過參與校園集體運動課,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和道德理解,完成“育德”任務。校園集體運動課包括一系列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如,籃球聯賽、廣播操比賽、田徑運動會、冬季長跑活動、趣味集體項目比賽等。學校定期組織全校性體育活動,要求師生全員參與,共同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該課由學校課程教學中心統一策劃,體育教師組織實施,班主任做領隊,學生全員參與。部分活動還要求教師組隊加入其中,與學生們同場競技。校園集體運動課如火如荼開展,使學校形成了“班班有隊、人人參賽”的良好局面。
學校的體育課程建設堅持從學生立場出發,以學校文化為根本,注意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不斷由外圍向核心逼近,最終實現以體育人,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體育課程建設不僅是對3節專項課和2節活動課的深耕,還在于各類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因此,要樹立大課程觀,將體育課、活動課、體育選修課、體育社團活動、體育訓練活動、體育競賽活動全都納入體育課程建設范圍,使各類相互銜接,相互補益,協同發力,從而全面、有效地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