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敦煌寫本《六祖壇經》校注拾遺

2022-03-09 04:47:00釋慧正
敦煌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敦煌

釋慧正

(上海大學 文學院,上海 200444)

截至2021 年,敦煌所出《壇經》漢文古寫本有5 種:一,英國圖書館S.5475 完整方冊(簡稱英博本);二,中國國家圖書館崗字48 號殘卷本(簡稱北本);三,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字79 號四行半文殘卷本(簡稱方本);四,敦煌博物館077 號完整方冊(簡稱敦博本);五,旅順博物館顯德年82 頁完整方冊(簡稱旅博本)。這5 種寫本均是9—10 世紀唐五代時期完成,相似程度較高,應為同源異寫本。敦博本、旅博本、英博本三者最為完整,相應校注重要的有:郭鵬《壇經校釋》[1]、楊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壇經〉》[2]、李富華《惠能與〈壇經〉》[3]、李申《敦煌壇經合校譯注》[4]、鄧文寬《敦煌壇經讀本》[5]、黃連忠《敦煌三本六祖壇經校釋》等[6],下文分別簡稱為 《校釋》《新本》《李注》《合校》《讀本》《黃校》①此外還有周紹良《敦煌寫本壇經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 年)、潘重規《敦煌壇經新書及附冊》(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7 年),在行文中分別簡稱為《原本》和《新書及附冊》。。

2015 年,白光將近百年來關注《六祖壇經》及注解之研究概括為三類,“以敦煌本為主導的整理和研究”排在首位②白光《〈六祖壇經〉版本及其注解研究概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 年12 月22 日(007);另外兩類,一類是《六祖壇經》集成本,另一類是以宗寶本《六祖壇經》為主導的讀本。。列舉中外較知名敦煌本《壇經》校譯注16 種后指出,在達成不少共識的基礎上,最大的問題是“一些研究結論有所差別甚至相互矛盾”和“不少研究者以此類寫本形成較早而貶低其他類型版本的傾向”。要解決這兩大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恢復敦煌本系列寫本之底本的原貌。對比中外新舊諸多校注本,盡管“這些校本都各有自己的長處,但在恢復敦煌本原貌上仍舊不能盡如人意,其主要表現,就是仍有不少地方是僅僅依據自己的理解而校改經文。”[4]312018 年在自定八條校勘原則的基礎上將四部敦煌《壇經》(英博本、敦博本、旅博本、北本)進行合校,即是李申與方廣锠恢復底本的努力。2021 年黃連忠將三本敦煌《壇經》(敦博本、英博本、旅博本)首次采取三本古籍照片對照校勘,呈現錄文、校訂、注釋、解釋和討論的方式,并多方采納校注意見,是敦煌《壇經》校注之最新成果。

筆者認為,校勘注釋,不僅要以文本為主要依據,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還要放在其時代背景(7—9 世紀)的語言特點和佛教思想中來考察和分析,故選敦煌本《壇經》中與《合校》《黃校》有差異的三小段進行詳細分析。此三段根據其義理,可概括為“如如化”“定心坐”和“常不輕”,均極具代表性:一是三段共八個校注點,問題較豐富;二是每段既有語言學方面的問題,也有佛教義理方面的問題;三是每個佛教義理問題都涉及對“禪”的理解,這也是慧能大師禪學思想的重點所在。筆者以英博本、敦博本、旅博本三部敦煌本為底本,與惠昕、契嵩、宗寶等三本③惠昕本采用日本大乘寺本,宗寶本采用《大正藏》第2008 經,契嵩本采用洪武六年刊本。進行比較,參考諸多校注本,尤其與目前較成熟的《合校》與《黃校》比較,略出淺見,就教于大方之家,懇請指正。原文無標點,本文討論的三段之標點均為筆者自行句讀。因篇幅有限,標點符號的使用本文不深入探討。

一 校勘拾遺三段

以下三段分別來自鈴木所標敦煌本 《壇經》(下文簡稱《鈴本》)的第25 章和第35 章。

(一)“如如化”段

原文一:

摩訶般若波羅蜜者,西國梵語,唐言大智惠彼岸到。此法須行,不在口念;口念不行如如化。修行者,法身與佛等也。[7]

本段44 個字,筆者另加8 個標點。敦博本和旅博本與上同,均為“西國”“大智惠”“彼岸到”。敦博本和旅博本在 “口念” 兩字后均有重復記號“Z”,表示應有兩個“口念”。英博本做“口口念”,比敦博本少一個“念”字。敦博本為“如如化”,旅博本為“幻如化”。惠昕等三本變化較大,改“西國”為“是”,改“惠”為“慧”,改“彼岸到”為“到彼岸”,改“念”為“說”,在“不行”前多一“心”字,在“如如”之間多一“幻”字,改“化”為“電”。契嵩本與宗寶本同為:“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合校》此段文字與筆者同,未在敦博本基礎上添改字,但在“口念不行如如化”中的“行”字后加了逗號。《黃校》校為“智慧”“到彼岸”“如幻如化”。

1.“西國梵語”是固定說法,不必校改

在唐慧琳(737—820)編撰的《一切經音義》這部重要的佛教工具書里,“西國”出現了166 次,其中2 例是“西國梵語”后接或不接詞義,例如:拏迦(上搦加反,西國梵語)[8],鑠羯羅(上商約反,下建謁反,西國梵語,弓名)[8]645。45 例是“梵語西國”,前梵文讀音,后漢語釋義,例如:“殑伽沙(梵語,西國河名也)。”[9]“那庾多(羊主反,梵語,西國數法名也)。”[9]381

英人斯坦因搜集的敦煌古寫本S.2503,為收在《大正藏》第85 冊、《禪宗全書》第36 冊的北宗禪綱要性作品《大乘無生方便門》,文中有“西國梵語”3 例:(1)佛,是西國梵語,此地往翻名為“覺”[10]。(2)涅槃,是西國梵語,此地往翻名“圓寂”[10]1275。(3)菩提,是西國梵語,此地往翻名為“知”[10]1275。《大乘無生方便門》作者不詳,有四種可能[11],其與敦煌本《六祖壇經》同出土于敦煌石窟,可視為同時代寫本。慧琳大師是慧能大師圓寂25年后出生的,也可視為同時代。可見至少在唐五代,“西國”和“梵語”相提并論十分常見。故不需覺得詞義重復而加以校改,但可加注釋。

2.“大智惠”是古代通假,不必校改

此處“惠”不必改成“慧”,但可加以注釋。如六祖之名諱“惠能”不必改成“慧能”,是一樣的道理。較古的《房山石經》《高麗大藏經》中,“智惠”的寫法就很多。校改為“慧”的版本有《原本》《新本》《合校》《黃校》等。保持“惠”的也不少,如《鈴本》《新書及附冊》《校釋》《讀本》《李注》等,研究較多,故不贅述。

3.“彼岸到”是梵文語法,不必校改

慧能大師時代前后均有“彼岸到”的說法。如隋笈多三藏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有11 處“彼岸到”。隋智者大師所說《金剛般若經疏》云:“波羅蜜,亦阿羅蜜波羅伽等,翻‘度彼岸’,亦‘彼岸到’,亦‘度無極’。”[12]隋吉藏大師在《金剛般若疏》序文中說:“若具存梵本,應云‘跋阇羅般若波羅蜜修多羅’,此土翻譯‘金剛智慧彼岸到經’。”[13]唐智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卷1:“般若即智,波羅即彼岸也。所言蜜者,此云到也。真照之慧,窮源實相,性出無染,義顯終極,跡絕有海。故云‘智彼岸到’也。”[14]施護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1:“此言‘勝慧等’者,即慧彼岸到。”[15]

從構詞文法來說,“般若波羅蜜”梵文為“praj?āpāramitā”,praj?ā 是“智慧”之意,讀音簡譯為“般若”;pāramitā 是“到彼岸”之意,讀音簡譯為“波羅蜜”,其中pāra 是陰性名詞“彼岸”,mitā 是陰性名詞“到、建立”。尾部tā 音譯成“多”,如《心經》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詞是兩個同位語關系的名詞組成的復合詞,意思是般若等同于一種能到彼岸的事物。如上文幾位高僧直譯成“彼岸到”也可,從字面來說更符合梵文語法。故筆者認為,敦博本、英博本、旅博本均為“彼岸到”,不必校改,但可加以注釋。

4.“如如化”是佛經概念,不必校改

敦博本、英博本、旅博本均為“如如化”。且英博本第一個如字是列末字,其下還有一些空白,如漏寫了“幻”字,當很方便可補寫,可見此處本就無“幻”字。《讀本》《校釋》《黃校》等加“幻”字,《合校》與筆者同,未添字[4]68。

此句之關鍵在于理解“如如化”之意。迄今為止,無人注意到“如如化”是禪宗重要經典《楞伽經》獨有的概念。從達摩祖師到四祖道信大師,均以求那跋陀羅譯《楞伽經》為傳法印心所依經典,即使五祖弘忍大師開始重視《金剛經》,但在《楞伽師資記》中,他仍是因繼承《楞伽經》而作為得法人。新舊各版《壇經》均記載:在普詔門人做偈傳法前,五祖是打算請人在廊壁上繪制“楞伽變”的,也是為表示重視這部經。為便于理解,將三部《楞伽經》(4 卷本、7 卷本和10 卷本)中涉及“如如化”的經文繁錄對勘如下:

求那跋陀羅譯本:

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舍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三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

實叉難陀譯本:

了達三界皆唯自心,得如幻定,絕眾影像,成就智慧,證無生法;入金剛喻三昧,當得佛身,恒住如如,起諸變化。

菩提流支譯本:

入自心寂靜境界故,到彼岸境界故,離作者生法故,得金剛三昧故,入如來身故,入如來化身故。

達摩祖師是以求那跋陀羅譯4 卷本《楞伽經》印心傳法的,其中“隨入如如化”,實叉難陀譯為“入如來化身”,菩提流支譯為“恒住如如,起諸變化”。從上下文來看,即菩薩在次第斷惑證真的過程中,逐漸一地一地所證不同,即前文“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等,也即后文所言“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而“隨入如如化”即4 卷本《楞伽經》后文中所言“唯心直進……到無開發行”,可以“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其結果是“諸(菩薩)地漸次相續建立”。

可見“如如化”是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時,能建立菩薩諸地之心之所行,這就和敦博本的“如如化”之句對應上了。“此法須行,不在口念”,行,作“實踐”理解,意為:般若波羅蜜是需要實踐的,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口念不行如如化”,意為:如僅是口頭說說,不是真正住于般若波羅蜜中,則不能實現“如如化”。因此“不行如如化”此處不需逗號隔開。

而“如幻如化”主要是對般若正觀的描述。縱觀佛教經論,凡提到“如幻如化”時均指空觀,如《修行本起經》卷2 云:“太子觀見一切所有,如幻如化,如夢如響,皆悉歸空。”[16]《法句譬喻經》卷4:“佛告諸太子:‘世間國土,榮樂恩愛,如幻如化,如夢如響。’”[17]《大般若經》有130 處“如幻如化”,鳩摩羅什大師譯《大智度論》有32 處“如幻如化”,為說明五蘊、六識、十二處、十八界,均是如幻如化的狀態,也是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時,對諸法虛妄之性的了知和觀察的結果。

《讀本》注解是“‘如幻如化’即空而并非實有”[5]47,《合校》譯為“口中念誦而不實行,就像虛妄的幻化”[4]69,《李注》譯為“如果光口中誦念而心中沒有體會,那就如同虛幻的泡影,什么也得不到”[3]174。《黃校》釋為“如同虛無幻化”。這四個校注顯然受到惠昕等影響,均把“如幻如化”及“如露如電” 理解成因不正確的修行而導致的一無所有的結果,如海市蜃樓一般。這樣翻譯和注釋,其實是把三藏經論中本常見的正觀之詞,變成了不正觀的貶義。反過來說,不從心上不做觀行,反而能得到正觀,這豈不是又從理上說不通?這也是筆者認為“如幻如化”不正確的重要原因。

(二)“定心坐”段

原文二:

何名摩訶?摩訶者是大。心量廣大,由如虛空。莫定心坐,即落無記。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7]261

本段64 個字,筆者另加16 個標點。據旅博本照片來看,應是“莫定心坐即落無記空能含日月星辰……”校注者識別和句讀的結果是“莫空心坐,即落無記空,能含日月星辰……”敦博本“坐”為“禪”,“即”為“既”[7]261。英博本“由”為“猶”,“坐”為“座”,“記”為“既”[18]。宗寶本、契嵩版與惠昕本較相似,都把“定心坐”作“空心坐禪”來講,不同的是惠昕本是“凈坐”,另兩本是“靜坐”。《合校》在文字上與此同,未添改字,但筆者將“空”后斷為三句,并用了四個頓號而非逗號。

1.“由如”是古代通假,不必校改

敦博本和旅博本此處為“由如”,英博本為“猶如”。旅博本、敦博本、英博本此段后還有一處,“由如虛空,名之為大”。兩處“由如”,可見并非筆誤。事實上,大藏經中“由如”也不少見。西晉竺法護譯《生經》卷1 中有“由如彼鳥”[19],東晉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卷19 有“由如應死之人”[20],姚秦鳩摩羅什譯《出曜經》卷21 有“由如陶家”[21],約比慧能大師晚一百年的法全大師所集《廣大成就瑜伽》卷1 就有“持此印由如蚊蟻掌”[22]等三處類似的比喻。宋法賢譯《大正句王經》卷2 有“由如彼豬與師(獅)子斗”[23],法賢譯《佛說金光王童子經》中有“光明晃耀,由如日月”“如來之身,由如金山”“光明遠照,由如千日”等三處比喻[24]。可見“由如”從魏晉到唐宋均很普遍,不必校改,可加注釋。

2.“定心坐”是禪修方式,不必校改

三個敦煌本均是“莫定心”。敦博本為“莫定心禪,既落無記”[7]261,英博本則為“莫定心座,即落無既”[18]221,旅博本為“莫定心坐,即落無記”[18]238。旅博本較通,應以此為準。惠昕本為“若空心凈坐,即落無記空”,契嵩本和宗寶本均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此處校注較多差別。如《黃校》校“莫”為“若”,校“定”為“空”,“禪”前補“坐”,把“無記”和“空”連起來句讀,校成“無記空”等。《黃校》《校釋》后補“虛空”,校為“若空心坐,即落無記空。虛空能含日月星辰……”《讀本》則前補“坐”。其他如校“既”為“即”,校“記”為“際”等。

經過筆者認真辨認底本照片,“定” 的草寫體和“空”挺相似,敦旅二博本較清晰,最后一筆是一捺,而“空”的最后一筆是一橫,筆畫走向明顯。因本段討論空義,又參考惠昕等本,因此好多校注本都誤作“空”,校注為“莫(若)空心坐禪”,和后文“空心不思”呼應。

筆者認為,從后文“又有迷人,空心不思”的“又”和“亦”來看,其實“定心禪”和“空心不思”是六祖所不贊成的坐禪方式。宗密大師(780—841)在《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卷3 釋云:“言無記者,無慧之定也。”[25]此處“即落無記”的“定心禪”,就是“無慧之禪”,即不作般若慧觀之坐禪,如南岳懷讓和尚對馬祖道一說“磨磚不成鏡,坐禪豈成佛”一般。六祖大師是主張定慧等持的,提倡“智者心行”般若波羅蜜行。如“定心禪”會落“無記空”,但說“即落無記”,也符合佛教通常簡化的說法,如宗密大師所言,不必補“空”字,可以加注釋。

“空能含萬法”也說得通,不用補“虛”字。隋智者大師在《法華文句》卷3 說“如空包色,若海納流”[12]37,唐實叉難陀譯《華嚴經》卷68 有“我心凈無礙,如空含萬像”的偈頌[26]。而周紹良《原本》校為“莫(若)空心坐禪,即落無記(際)空”[27],和《旅博本》一樣,將此處本為愚癡昏暗的“無記空”,理解成了“虛空”,即能含萬法的自性空、般若空,顯然不合適。

(三)“常不輕”段

原文三:

外行恭敬,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德。自性無功德,法身無功德。念念行平等真心,德即不輕,常行于敬。自修身即功,自修心即德。功德自心作,福與功德別。[7]265

本段63 個字,筆者另加13 個標點。敦博本同上[7]265,旅博本在“外行恭敬”前有“佛性者”三字[7]240,英博本、旅博本“自性無功德”為“自性虛妄”,英博本誤“吾”為“悟”,“念念”后多“德”字[18]224。惠昕本為:“若修功德之人…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等是德。自修身是功,自修性是德。德即不輕,常行普敬。”宗寶本與惠昕本類似,但無“師曰”,無“無功德之人”,末句是“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契嵩本與宗寶本同。《合校》此段文字與筆者同,未在敦博本基礎上添改字,但標點有不同。筆者認為“德即不輕,常行于敬”此句典故出自《妙法蓮華經》之《常不輕菩薩品》,是一句而不應用句號隔開。《黃校》除校“真心”為“直心”之外,其他與筆者同。因敦博、旅博、英博三本均為“真心”,故此不作討論。

1.“即自”是古代口語,不必校改

《讀本》據上文有“自法性有功德”,將“即自無功德”補校成“即自法性無功德”[5]64-66,這是未理解“即自”的含義。即自,是古代口語,主要有兩種意思:(1)“那么就”之義。后所接內容,不是真實,而是陳述一種可能性和趨勢,或普遍規律。宗寶本中出現7 次,均屬這種情況,如“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28]意思是只要持誦《金剛經》,那么就可能見性成佛。成佛這件事,還不是真實發生。宗寶本中另一處:“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28]359意思是:“如果你開悟了,那么就自然見到自己的佛性,能依照佛法修行。”此處都是假設,講的都是可能和趨勢。東晉瞿曇僧伽提婆所譯《增壹阿含經》卷20 有1 例:“彼時人命終,地即自屬地,水即自屬水,火即自屬火,風即自屬風。”[29]則既是一種可能和趨勢,也是普遍規律。(2)“其人立即”之義。后所接內容,一般是描述真實發生的動作或事情。《雜阿含經》有22 例,《長阿含經》多達51 例,如卷20 有“毗沙門天王即自莊嚴,著寶飾衣,駕乘寶車”[30],隋阇那崛多譯《起世經》卷2 有“藏臣即自往詣轉輪王所”[31],均為描述事實。

因此“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德。自性無功德,法身無功德”可理解為:如有人“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那么就無功德,一是自性無功德,二是法身無功德。故敦博本、旅博本都不用校改,但可對“即自”進行注釋。

2.六祖之前少講“修性”,不必校改

以“修身”“修心”“修性”為關鍵詞搜索CBETA 2018 年版《電子佛典集成》分別出現1831、2151和1422 次,但其中“修性”并非宗寶本中與“修身”相對之意。中國祖師的論著里,六祖前或同時代高僧里,智者大師說“修性念處”[32],明曠大師[33]和湛然大師都提倡“修性不二”[34],宗密大師說“悟修性相”[25]846,窺基大師講“內證修性,菩薩大愿”[35],圓測大師說“修性智母”[36],這些在慧能大師前后不遠的高僧們所談論的“修性”,基本上都不是與“修心”“修身”相對應的那個意思。

僅12 部印度佛教經論涉及“修性”一詞,基本是“施戒修”三性并提,或是發慈悲心而“修性福業”,和“修身”“修心”也無關系。(1)42 例:《大般若經》卷4:“施性福業事、戒性福業事、修性福業事等出現世間。”[37](2)《漸備一切智德經》 卷3:“彼等修性仁,清白行遂顯。”[38](3)《阿差末菩薩經》卷2:“有恭敬者不自貢高,修性安故。”[39](4)《大般泥洹經》 卷2:“間間苦修性升降故,苦樂想顛倒。”[40](5)4 例:《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82:“修性福業事,謂慈俱行心,無怨無對,無惱無害。”[41](6)《阿毗曇毗婆沙論》 卷23:“此修是行修非得修,性劣不及未來故。”[42](7)《雜心論》卷9:“善者,無想正受、滅盡正受,是善修性故。”[43](8)3例:《俱舍釋論》卷13:“于修性中慈無量修,但福亦是福業類,與此相應故意,由慈門所生起故、與此觀俱起故。”[44](9)7 例:《瑜伽師地論》卷9:“于戒性、修性,無罪為勝。”[45](10)《菩薩善戒經》卷5:“菩薩摩訶薩修性精進,乃至寂靜精進。”[46](11)《顯揚圣教論》卷16:“十身修,十一戒修,十二心修,十三慧修。如其次第,依根防護,修習三學,當知是名身等修性。”[47](12)《手杖論》:“有三種福業事,所謂施性、戒性、修性。”[48]顯然印度經論和慧能大師前后的中國高僧大德所講“修性”,均不與“修身”“修心”相對,敦煌本中無“修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應校改,可加注釋。

二 敦煌本《壇經》三版本比對

以上3 段共計170 字,以敦博本11617 字,或旅博本11686 字來算,約為全文的1.5%,本文用約6500 字來討論,得出的主要結論是:其8 處均不必校改。全文如逐字逐句校勘并給出詳細解釋,需大量時間和精力。李申對敦煌四個抄本全文對照,列出181 處“不當改而改者”[4]233-241,本文探討3 段,對應其第50、51、52 例和第82、83、84 例。筆者與《合校》的意見不完全相同,因此特別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合校》基礎上,筆者增加15 例“不當改而改者”,如附表所示。

附表 敦煌寫本《六祖壇經》不當改而改者

三 敦煌本校注的方法論

敦煌《壇經》文本有三個特點:一是其主體內容是慧能大師某次即興講法的記錄稿,有一定的隨意性、簡略性、口語化和方言化。二是其文本是講法記錄稿的整理本,有一定的修飾性、選擇性和節略性。三是其形式是整理本的傳抄本,有誤、錯、漏、衍、刪、補的許多可能性。可能存在比敦煌本更加原始的現場記錄稿,俗稱“漕溪古本”或“漕溪原本”;慧能大師及其門人的對話也被附在演講稿后,形成后世多個系列二十多個版本的《六祖壇經》。

學界一直想要恢復敦煌本原貌,但在方法論上,還無共識。綜合以上3 段8 處的詳勘及其他15 處略勘,筆者梳理出對三部敦煌《壇經》校改的五條原則。

(一)尊重原本,能不改就不改

1994 年李申發表《三部敦煌〈壇經〉校本讀后》,重點討論了“頓失原意的校改”16 例,并以附表的形式,列出若干校本中“不當改而改者”121處,2018 年增至181 處[49]。1997 年張勇發表《敦煌寫本〈六祖壇經〉校讀瑣記》,列出15 處認為敦博本不應該校改之處[50]。1998 年,張子開撰《敦煌寫本〈六祖壇經〉校讀拾零》,討論了31 處文字與句讀的校勘[51]。這三篇論文,總的校改思想,就是不做不必要的校改。筆者也十分贊同這種尊重原典的做法。每個年代,都有其獨特的語言和表達,而佛教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樣態。在考古和文獻研究領域,對出土文物上的文字和花紋的考據,一般都先假定它在自己所處年代里的正確性,然后根據大量嚴謹的考據,不得已才予以校改,佛典校注領域也要吸取這樣的原則。筆者贊嘆《合校》的建議:“校勘的原則,只限于改正明顯的誤字,凡不改可通、而各本又有不同的字,則盡量兩存,以少失原貌。”[4]232所謂“原貌”,應該不僅包括原意,還包括文風。黃永年教授在《古籍整理概論》一書中,把后人對《文苑英華》“不輕點竄古書”的評語,作為校勘學佳作的一大標準[52]。筆者認為這種原則也極大地適用于敦煌本《壇經》的校注。

(二)重視敦博本和旅博本

楊曾文對敦博本估計“一萬二千四百字”,又說“敦博本抄漏字句較少。據比較核查,敦煌本(英博本)抄漏三行六十八字”[2]225-227。鄧文寬估計敦博本“一萬二千余字”,黃連忠逐行逐字清點為11617字(含經題、末經題與原附錄文字),并指出,實際上“英博本比敦博本漏抄了五段九十八字”[53],羅二紅對旅博本82 頁逐頁逐行統計為11686 字[54],與黃連忠的統計結果相比,敦博本比旅博本少了69 字,比英博本(11519 字)多了98 字。從共性來看,二者均為完整版本,書寫整齊,寫成年代均在8—9 世紀,字數均在1.1—1.2 萬之間,內容絕大多數相同或相似,因此專家普遍認為,這三個版本為同源異抄本,差別確實不大。

1995 年,中國佛教協會佛教圖書文物館館長周紹良先生所撰《敦煌本〈六祖壇經〉是慧能的原本》,高度評估了敦博本《壇經》的歷史和研究價值[55]。專家認為“敦煌市博物館藏本是最完整、最清楚、錯訛也較少的一種”[56]。旅博本發現后,兩者何者更優產生了比較,但本文的校勘,運用了漢語言學、梵漢對勘、佛學研究等方式方法,從結果來看,專家的這種評價同時適用于這兩個版本。

西方的基督教《圣經》給予四種福音書以同等的地位,中國古代也說“求同存異”,既然已經形成文字和書籍,并為大家所公認并傳承,說明那些文本在某個時代曾經起到過獨特的作用。對于敦煌本的校注,筆者建議:以敦博、旅博、英博三個敦煌本為主,五種敦煌本同參,尤其重視敦博本和旅博本。

(三)古本為校,新本為注

敦煌本距離今1200 多年,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生活是如何的模樣,我們不能完全明了,當時六祖在韶州大梵寺施法壇上那次著名的講法到底講了些什么,怎么講的,我們不能如同看電視劇那樣重放。但畢竟留下了文字,只不過文字有差別。唐五代敦煌本(法海本)的字數在1.1—1.2 萬之間,晚唐宋初的惠昕本約1.4 萬字,北宋契嵩本和元代宗寶本均在2 萬字以上。有學者指出:“惠昕本是對敦煌本的竄改,那么,據竄改后的本子來校底本或者接近底本的版本,就是本末倒置;若認為惠昕本屬另一個系統,則用惠昕本校敦煌本就是亂了譜系。不論哪種情況,用惠昕本校敦煌本都是不合適的。”[4]28因此,在對古本(敦煌本)校勘的時候,新本(惠昕等本)尤其是晚出又不同系統的本子的內容不適合作為校勘的依據,但作為注釋的重要依據,則毫無疑問是可以也是必需的。

(四)多參考《大藏經》

根據作者的知識架構、專業特長和出版目的,《壇經》的校注,自然會有不一樣的風格。比如周紹良作為中國佛教協會佛教圖書文物館的館長,在《原本》中盡量顯示經本原貌,盡量少地給以校改和討論分析。郭鵬作為僧俗兩界互動較多的學者,校釋時加入了許多自己對佛教尤其是禪宗思想的個人體會。楊曾文作為中國佛學研究領域重要的帶頭人之一,將中外研究成果盡量吸納進來。鄧文寬作為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專家,引用了大量唐五代河西方音的研究成果。這些校注內容和風格無疑是各個校本所獨具的魅力所在。筆者作為佛教僧尼,同時也在佛學院擔任授課法師,多年來形成了以參考《大藏經》為主的研究方式,一是參考借鑒祖師大德的學修,二是在佛教界更加具有說服力,三是現當代的佛典數據化提供了便捷的技術條件。歷代《大藏經》加起來有十幾個系統,圖文獲取都很方便,對于佛學研究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等著我們充分地利用。本文涉及佛教義理的“如如化”“定心坐”和“修性”三處之探討,就是得益于對《CBETA 電子佛典集成》之《大藏經》的充分利用,當然,必要時也要對照紙質版,避免佛典在電子化過程中的種種錯漏之處。

(五)重視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敦煌本《六祖壇經》有幾個特點:一是即興講法的記錄稿,有著一定的隨意性、簡略性和口語化;二是記錄稿的整理本,有著一定的修飾性和完整性;三是整理本的傳抄本,有著誤、錯、漏、衍、補、刪的許多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對其進行校注,要重視語言學的考據,這點在后世禪宗的語錄研究方面,更加突出。方言土音、俚語俗諺,對音轉譯、梵漢對勘等,都是佛學研究的有力工具,如能結合梵文原典進行分析,其校注的說服力和科學性將大大增加。

結論

本文其實是對新出的《合校》與《讀本》的補充。對3 段8 處“不當改而改”之處作了示范性的詳細分析,也簡略列出了全文另外15 處“不當改而改”者。許多古籍校勘的專家都倡導“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57]。花時間和精力,提高語言學的把握,深入領會佛教義理,會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佛教乃至禪宗文獻。古代的通假字、口語、固定說法、梵文語法,以及特定的佛經概念和禪修方式,都不需要校改,但應當加以注釋。由此,筆者總結出對敦煌本《壇經》進行校注的五條原則:一是尊重原本,能不改就不改;二是重視敦博本和旅博本;三是古本為校,新本為注;四是多參考《大藏經》;五是重視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壇經》的校注研究,其目的之一是盡可能呈現六祖慧能大師的思想原貌。“敦煌壇經”與之前可能存在的“漕溪古本”或之后流傳較廣的“惠昕新本”,乃至契嵩本、宗寶本、德異本等多個體系二十多個版本,都是在不同時代、地區乃至不同國度里,大體上反映著當時當地人們對《壇經》的佛教需求,是對六祖說法之“文化選擇”的結果。如果能在諸多版本中,透過文字的表象,體會到佛教的博大精深、禪宗的頓教法門,體會到慧能大師所宣講的般若智慧,明心見性,方才是閱讀和校注《壇經》最重要的意義之所在。

尤其要指出本文在佛教義理方面的重要價值。本文在佛教界第一次提出敦煌本《壇經》中“如如化”的淵源為《楞伽經》之大乘菩薩修行之心地境界。本文也首次提出“定心坐”是“無慧之禪”,是主張“定慧等持”禪修思想的六祖所反對的禪修方式。而“自修身即功,自修心即德”才是慧能大師的功德思想,《壇經》新本中的“修心”“修性”可能是隨著儒佛兩家“心性論”的發展而改寫的。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學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天堂.com|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国产jizz| 国产迷奸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a天堂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9啪在线视频|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高h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不卡影院|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欧美人人干|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日韩导航| 亚洲青涩在线|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在线看| 久久黄色小视频| 欧美中文一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婷五月综合|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福利在线一区| 91色国产在线| 黄色成年视频|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第一成网站|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日韩视频免费|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