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與日俱增,全球氣候變暖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加劇,對地球構成了巨大威脅。
越來越多的國家響應聯合國和其它多邊組織的號召,相繼采取減碳舉措。
趨于壓力,過去3年里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科技巨頭紛紛做出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承諾,他們將脫碳技術融入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中,與此同時加速在“脫碳”科技方面的投資布局。
2021年,微軟、亞馬遜、谷歌三家科技巨頭在涉及交通、能源等“脫碳”科技的投資高達87億美元。
不少初創公司正在研發碳排放追蹤、碳抵消、碳捕獲等相關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投資者們對這類初創公司的潛力十分看好。
根據數據,2022年開年至5月19日,“脫碳”科技的初創公司完成了48筆交易,融資金額高達17億美元,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融資。
“脫碳”科技正成為新時代的造富機器。那么,在碳中和道路上,科技巨頭都走到了哪一步?

2018年~2022年5月19日氣候科技領域的融資交易數量和金額
布局“脫碳”科技,微軟可謂是“雄心勃勃”。2020年1月,微軟承諾到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到2050年還要一筆勾銷公司自1975年創立以來所有排入到大氣中的碳。
這個目標不僅要比亞馬遜實現凈零排放早了十年,還要比同年達標的谷歌力度強了不少。在一片混沌中,微軟試圖建立新的零碳企業標準,還有意拉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入局,在“脫碳”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微軟承諾到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
過去兩年,微軟做了什么?
第一年,微軟成功減碳6%(約73 萬噸)。第二年,第一類和第二類排放量總體上減少了約16.9%。與此同時,由于云服務以及設備銷售和使用增長,第三類排放量有所上升。
在減排方面小有進展,首先得益于微軟內部的碳稅政策。自2021年,微軟開始實施碳稅政策,起初僅覆蓋了第一類和第二類碳排放,即微軟的每個部門都要為其直接產生的碳排放(如差旅和用電等)支付每噸15美元的內部碳稅。
2020年微軟擴大了內部碳稅的覆蓋范圍,將第三類碳排放(代表公司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總排放量)納入其中,初始稅費為每噸5美元,并將逐年遞增。
一般來說,第三類排放是最難控制以及最難減少的。為此,微軟與能源公司Engie、咨詢公司WSP、人力資源公司CDP三家企業合作開發一套供應商報告工具,旨在幫助微軟的供應商報告其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清潔能源戰略并減少相關的排放。

2017年財年~2021年財年三類排放量變化情況
2021年7月,微軟還推出了一個幫助用戶計算云服務碳排放工具——可持續發展計算器,利用數字工具實現碳排放的量化分析,減少云服務的碳排放。諸如Persefoni、Sweep、Watershed等這樣的初創公司也在研發類似的碳足跡計算平臺。

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界面
2020年,微軟設立了10億美元的氣候創新基金,旨在加速碳減排和可再生技術的發展。截至2022年5月26日,創新基金已經完成了18項直接投資,其中包括直接空氣捕捉初創公司Climeworks、能源效率優化解決方案公司AutoGrid等。
微軟氣候創新基金與多家專注于氣候技術的風投機構達成了合作。2021年,氣候創新基金還向比爾蓋茨創立的Breakthrough Energy Catalyst捐贈了1億美元,幫助加快氣候解決方案的研發。
此外,負碳排放的承諾并非完全不排放,微軟的計劃是在2030年減排55%,其余透過碳移除來抵消。微軟十分看重碳移除抵消量的價值,2021財年,微軟從15家供應商手中買了超過130萬公噸的碳移除抵消量。
碳移除抵消量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產物,即企業向二氧化碳減排事業提供相應資金,以充抵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為了清楚地了解每一項碳移除項目的持久性和風險性,微軟與第三方技術專家團隊Carbon Direct 和 Winrock International進行合作,認證碳移除抵消量。

碳移除抵消
亞馬遜的目標是到2040年所有業務線實現零碳排放,到2030年一半出貨量實現零碳排放。為此,亞馬遜在各條業務線加足馬力,重點方向是使用電動車運輸貨物以及部署可重復使用的包裝。亞馬遜還設立了20億美元的氣候承諾基金,投資制造業、交通運輸和循環經濟等領域的氣候科技初創企業。
2019年,亞馬遜向電動汽車公司Rivian訂購了10萬輛電動送貨車,用來打造全新能源送貨車隊。改用電動送貨車是亞馬遜實現零碳目標的重要一步,這會讓亞馬遜每年的碳足跡減少400萬噸。
“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需要企業行動起來,不斷創新。亞馬遜正在和熱衷于革新的合作伙伴一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與挑戰。”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表示。
亞馬遜和Rivian的藍圖很美好。但雙方似乎在電動車的規模交付時間上略有出入。
2022年Q4和2022年Q1,Rivian開始向亞馬遜交付電動車,但由于新冠疫情、零部件短缺以及生產延遲等原因,仍沒有實現到2022年交付1萬輛汽車的初步目標。
打造一只全新能源送貨車隊并非一日之功,亞馬遜還將眼光放向了其他公司。如,向加拿大Lion Electric采購了2500輛電動卡車,提高中程運輸能力;與總部位于印度的Mahindra Electric Mobility合作,在印度境內購買了100輛電動三輪送貨車,亞馬遜曾承諾到2025年在印度部署1萬輛電動送貨車;2022年初,亞馬遜宣布與Stellantis合作,共同研發車載軟件。
2020年,亞馬遜設立了規模為20億美元的氣候承諾基金,旨在投資多個行業的“可持續和脫碳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
氣候承諾基金成立以來,一直在積極投資氣候領域的新興技術。截至2022年5月12日,氣候承諾基金參與了20項投資,從可再生能源到食品和農業,涉及范圍廣泛。

亞馬遜送貨車

減少包裝浪費
作為一家由電商平臺起家的公司,運輸和物流服務對于亞馬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2020年至2022年5月12日,氣候承諾基金投資中有40%隸屬于該領域,對Zero Avia 和Rivian等公司還進行多輪押注。
與寶潔合作創新推出Tide Eco-Box環保盒、研發可循環利用的包裝、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據不同產品推薦最佳包裝方式。
除了布局物流運輸,減少包裝浪費是亞馬遜另一個減排重點,也是零碳排放運輸計劃的一部分。零碳排放運輸的目標是到2030年,一半出貨量實現零碳排放。
2018年,亞馬遜向Closed Loop Fund投資了1000萬美元,用于資助北美的回收和循環經濟基礎設施。透過這項投資,亞馬遜旨在增加產品和包裝的回收利用,確保材料重新進入制造供應鏈。
為了抵消供應鏈和其他業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微軟選擇將籌碼押注在DAC技術,亞馬遜則另辟蹊徑,希望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現碳抵消。
2019年亞馬遜設立了規模為1億美元的Right Now氣候基金,對提供自然碳抵消解決方案的初創公司提供支持,恢復和保護世界各地的森林、濕地和泥炭地。2021年9月,亞馬遜向意大利Parco Italia城市林業項目提供了240萬美元的資金,旨在意大利各地種植2200萬棵樹,改善空氣質量。
作為全球搜索引擎巨頭和三大云服務廠商之一,谷歌的數據中心碳排放量也在不斷增長。2020年,谷歌計劃到2030年實現全天候無碳能源運營的目標。
其實,在2017年谷歌宣稱實現了總用電量與購買的可再生能源100%匹配。2030年的新目標意味著谷歌正在加快完全使用綠色能源的步伐。
和微軟一樣,谷歌利用數字工具為自由平臺開發氣候技術的新工具,極具代表性的一個例子是依托谷歌地圖數據開發的環境觀察探索者工具。
環境觀察探索者可對谷歌地圖數據進行分析,提供關于我們周圍環境的詳盡數據洞察,追蹤城市邊界內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可以估計建筑物屋頂太陽能生產潛力。
自2018年推出環境觀察探索者以來,谷歌進行了多次更新升級擴展,覆蓋了全球更多地區和數據集,成為企業監測熱浪、颶風等氣候風險的新利器。
此外,谷歌還推出了一個優化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碳智能計算平臺。該平臺用于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可以將多計算任務轉移安排到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充足的時段。
碳智能計算平臺首先將改變一些非緊急計算任務的時間安排,如在谷歌照片、YouTube視頻處理上創建新的過濾功能,或在谷歌翻譯中添加新詞等。這樣做不需要額外的計算機硬件,也不會影響人們全天候依賴的谷歌搜索、地圖和YouTube等服務的性能。
2021年,谷歌啟動了一個專注于北美氣候科技的創業加速器——谷歌氣候變化創業加速器,尤為關注處于種子輪至A輪的早期初創企業。

碳排放數據

氣候變化創業加速器在“脫碳”領域投資版圖
2022年,共有11家初創企業加入谷歌氣候變化創業加速器,涉及領域包括電動汽車、脫碳技術等。他們將接受一個持續十周的項目。在此期間,谷歌承諾將提供研討會和專家指導,引導初創企業學習和采用可能有利于他們和環境的最佳技術、產品和領導實踐。
此外,谷歌參與了Tae Technologie以及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的“過億輪”融資。兩家公司均專注于核聚變領域,其中CFS由麻省理工學院創立,該公司宣稱已經產出全球最強的磁鐵,讓聚變機產生的能量比啟動和維持反應所需的能量更多;另一家T a e Technologies正努力將核聚變技術推向市場。
《哈利波特》中,曾多次提到一個叫“神秘事物司”的地方:這里專門負責處理魔法世界難以解釋的力量,職責高度機密,沒人知道里面的人具體在干什么。
而科技巨頭谷歌也有這么一個神秘的部門:Google X實驗室。Google X實驗室主要發明和推出“moonshot”技術。所謂“moonshot”技術,意思是那些不太可能、比較瘋狂的一些項目。
Google X實驗室旗下最值得關注的一個項目就是向消費者銷售地熱能源系統的Dandelion Energy。Dandelion Energy采用地熱能來實現家庭供暖和制冷的現代化,自2017年正式從谷歌剝離后,Dandelion Energy服務市場擴展至美國五個州。2019年和2020年,谷歌參與了Dandelion Energy A輪融資。
總體而言,從三家科技巨頭的種種舉措可以看出,實現“零碳”排放絕非紙上談兵。在能源主要消耗仍是化石燃料的絕大部分國家地區,提出向更加先進的環保理念轉型的科技巨頭,不單單僅受外界驅動,更應懷著一份社會責任感來看待自己,采取適合企業整體運行的減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