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杜異教授帶領團隊完成總設計的北京延慶區冬奧會環境建設項目“海陀塔”,從設計到建設完成歷時10個月,于2022年1月25日竣工正式亮相。這座頂部裝設巨型奧運五環,塔身粉妝玉砌、飄帶白雪晶瑩的海陀塔已然成為公眾經行京張高鐵線或京禮高速線進入延慶時一處靚麗的風景。
“海陀塔”的設計意向源于“冰雪”概念。首先,冬奧會是由冰上運動項目和雪上運動項目組成;其次,延慶是北京冬奧會主要賽區之一,也是距北京城區最近的冬季雪上運動基地;第三,每年在延慶龍慶峽都舉辦冰雕游園會,延慶夏季清涼,有“冰雪夏都”的美譽。為使“海陀塔”最終能呈現“冰雪”意向,設計最終鎖定以冰雕作為最終塔身整體形象,“冰雪”概念和形象不僅可以紀念本次冬奧會的舉辦,也契合延慶“冰雪夏都”的發展定位。
設計始終遵循“簡約、安全、精彩”的辦奧理念。為實現新增設計對原塔最少干預,并保持原構筑物的基本形態,新建部分能與原構筑物高度融合渾然一體,設計根據原塔身的形態在6個邊附加6條飄帶造型,每條飄帶118米,隨風飄舞順塔身盤旋上升,象征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最終托起奧運五環標志。
飄帶采用鋼結構外掛ETEF膜結構;ETFE膜透光性好,在陽光和燈光映射下能達到冰雕晶瑩剔透的效果,同時這種材料自重輕、抗拉伸,材料本身可回收無環境污染,耐零下20度低溫至零上280度高溫,適合當地氣候特征,又能滿足短期施工的要求。鋼結構造型采用中國傳統冰裂紋造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又契合“冰雪”概念。為解決11級強風下膜結構的穩定性,創新性地采用了雙層膜疊加和雙向拉索結構,進一步鞏固膜結構在強風下的穩定。
為保證“海陀塔”持續的太陽能實驗工作,與中科院實驗人員反復溝通確認實驗要求和集熱技術,集熱口溫度達上千度,其周邊部分散出光有時會達300度,飄帶尺度與集熱口保持合理距離,并在集熱口兩側采用金屬網替代膜結構,同時桿件也采用鋼板罩保護等措施,確保太陽能集熱實驗能夠持續進行。
置于塔頂的五環標志高21米、寬38米,單環直徑12米,重51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五環標志。奧運五環設置于塔頂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風阻問題,“海陀塔”所處區域最大瞬間風力能達到11級,綜合考慮荷載、風阻、美學,以及安裝實施等多方面因素,最終奧運五環采用鏤空設計,既減輕了自身重量,也符合強風的穿透性,同時節省了鋼材,并降低了安裝工程的實施難度。
為了讓“奧運五環”點亮夜空,在五環結構的雙側安裝了8萬余個0.3w白色點光源,在夜間延慶群山之中使奧運五環的光芒照耀整個延慶賽區。飄帶內置RGB+W線型LED光源,在冬奧期間呈現由五環顏色構成的動態畫面,未來還將根據春、夏、秋、冬和不同節慶呈現出不同主題的燈光秀。
363550033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