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屆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獎牌由中央美術學院杭海教授帶領團隊設計。獎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奧會會徽,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文全稱(北京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字樣。圓環上刻有24個點及運動弧線,取意古代天文圖,象征著浩瀚無垠的星空,人與自然的和諧,也象征著第24屆冬奧會上運動員如群星璀璨,創造佳績。獎牌背面最外環鐫刻獲獎運動員的比賽項目名稱。
本著“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原則,冬殘奧會獎牌與冬奧會獎牌選用同樣的形象來源,設計一脈相承。獎牌正面中心刻有國際殘奧委會標志,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英文全稱(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字樣及金、銀、銅的盲文。
冬殘奧會獎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殘奧會會徽,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中文全稱(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字樣。獎牌圓環上刻有13個點及運動的弧線。獎牌背面最外環鐫刻獲獎運動員的比賽項目名稱。
獎牌是冬奧會景觀元素的重要內容,獎牌的設計既體現了舉辦國的文化內涵與精神追求,也凝聚著設計者的巧妙構思和精彩創意。追本溯源傳承創新
2020年5月,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設計方案面向全球征集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杭海與產品設計專業教師李文龍、首飾專業教師劉驍,以及幾位美院的學生組建了獎牌設計小組。
設計小組在開展工作伊始便制定了基本策略:一是,延續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的玉文化概念。體現雙奧之城的歷史脈絡;二是,對獎牌形態進行創新設計,嘗試多種形態的可能。
根據“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的概念,李文龍、劉驍帶領部分學生創作了以玉琮為基本造型的獎牌設計方案,嘗試在形態優化與新材料的選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小組成員林帆受雙環玉璧的啟發,構思了兩環同心獎牌草案。與此同時,小組成員高藝桐受古代銅鏡上的同心圓啟發,設計了三環同心圓環獎牌。
杭海認為這是兩個極具潛質的想法。之后,林帆閱讀了大量同心圓環玉璧的文獻,以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為視覺來源,將外圍圓環設計成五弦造型,弦紋之間做打洼處理,以接近五弦玉璧的意象,與20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玉璧形制具有一致性,體現出雙奧之城的文化聯系。據此,高藝桐提出,以中國古代天文圖中的“七衡六間圖”為視覺來源,體現日月星辰運行的動態意象,取名“五環同心”寓意“天地和-人心同”的人文內涵。
380850033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