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也是小學語言學習的兩個重要目標。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直接反映出語言理解水平,寫作能力可以反映出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恰當的掌握,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素材進行寫作練習。教師應該不斷強化自身文化素養,積極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加強仿寫訓練,促進閱讀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是通過教學材料確定的,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學材料中的內容,這些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是豐富的閱讀資源。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日積月累逐漸學習,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對閱讀有了一定的積累量,但是大部分閱讀內容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文章,篇幅較短,隨著深入學習,學生學習的文章篇幅越來越長,內容也會更加深刻,因此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挖掘教學材料中的內容,最大限度上發揮教學資料的作用,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仿寫,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比如,學生在學習《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學生在閱讀后會發現文章并沒有運用華麗的語言,但是在富有北京味道的樸實的語言中讓學生了解北京的習俗,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習俗的獨特魅力以及春節的熱鬧景象。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表達方式、寫作手法等進行仿寫,寫一寫自己家鄉過年時候的場景和習俗,通過自己的語言將春節的氛圍描述出來,抒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容充分地利用,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重視課外閱讀對寫作的重要價值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是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認知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學材料,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養,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世界,并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語文是所有課程學習的基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都會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每周固定一節課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心得,在泛讀和積累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豐富學生的語文綜合表達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比如,學生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后,作者所寫的是一篇回憶童年并表達對祖父無限懷念的文章。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類似童年記憶的小說的摘錄。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增進學生對這類課文的理解,同時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將讀寫訓練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連接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根據語文教學材料和語文教學大綱以及語文教學目標等有序開展教學,探索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導致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沒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一些過于理論化的知識沒有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現有的教學資源,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語文閱讀知識,將讀寫訓練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明白語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讀寫學習素材。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等為學生尋找相關的閱讀和寫作材料,鼓勵學生去圖書館閱讀書籍,豐富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素材,為學生今后的寫作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594500338287